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508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44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屏蔽板、金属外壳及绝缘构件,其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及多个第一端子,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及多个第二端子,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设置于屏蔽板的上下两侧。金属外壳包围于第一连接件、屏蔽板与第二连接件以形成一容纳空间,此容纳空间具有一对接口,金属外壳沿着对接口设有一停止部。绝缘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绝缘构件具有一贯穿通道,此贯穿通道连通于对接口,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延伸至贯穿通道,绝缘构件限位于停止部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制程容易组装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今多媒体、高速带宽的使用已日渐普及,多数电子装置间传输的数据量持续增加,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传输大量电子数据,是现今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除了增加电子装置间传输电子信号的通路外,目前一般采取的对应措施是提高电子装置间所传递的电子信号频率。连接器是一种位于不同电子装置间的电子信号沟通桥梁,随着传输量要求的提升,连接器亦渐渐面临高频信号传递的挑战。通用串行总线(简称USB)规格的连接器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谓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传输界面之一,由于USB界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个不同工作场域都随处可见USB的踪迹。不论是家庭的核心娱乐装置如电视、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平板装置或是办公室的工作用计算机、打印机,乃至于汽车的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时常都仰赖USB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任务。为了使USB能够应用于更高速率的信号传输,同时减少因USB插入方向或接线方向错误而发生无法传输的情况,全新的通用串行总线Type-C便应运而生。USB国际制定标准协会(USB-IF)宣布了这项名为USBType-C接口的标准规范,由于传输数据量的同步大量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对应的电磁辐射,以致干扰其它电子组件的正常运作,有鉴于此,业界普遍都会以接地方式来降低电磁干扰(EMI)的产生。如台湾专利第I525942号揭示了一种采用USBType-C标准规范设计的连接器结构,其可沿着嵌合方向与对象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包括第1整列构件、第2整列构件、多个的第1接脚、多个的第2接脚、接地构件及保持构件,此保持构件可将第1整列构件、第2整列构件、接地构件保持在一起,使接地构件位于第1整列构件与第2整列构件之间,此连接器能够有效抑制成本的增加且具有能够容易调整接脚与接地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构造。然而,上述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仍存在有一些缺点,例如保持构件的设计由于其本身构件本体的长度较长,因此在组装第1整列构件、第2整列构件与接地构件时,很容易造成组装制程的良率下降与成本的增加。此外,设于连接器对接口的前保护构件为单独设立的绝缘组件,此前保护构件还需要额外增加一组装制程才能设置于连接器上,因此增加了制造的成本,所以上述的连接器仍无法满足客户降低成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连接器的保持构件的本体长度太长以及前保护构件单独设立的设计,很容易造成组装制程的良率下降与成本的增加,因此不能够符合客户降低成本的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可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上,其中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一屏蔽板、一金属外壳以及一绝缘构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设置于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本体及设置于第二本体之多个第二端子,屏蔽板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设置于屏蔽板的上下两侧。金属外壳包围于第一连接件、屏蔽板与第二连接件以形成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具有一对接口,金属外壳沿着对接口设有一停止部。绝缘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绝缘构件具有一贯穿通道,贯穿通道连通于对接口,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延伸至贯穿通道,绝缘构件限位于停止部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本技术所提供连接器结构,其利用一绝缘构件来取代现有的保持构件,并且在金属外壳上形成一停止部来取代现有的前保护构件,藉此提升组装制程的良率并且抑制连接器全体的零件数目增加,因此可有效解决现有连接器的制程良率下降与成本增加的问题,因而能够满足客户降低成本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一部份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另一部份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的连接器结构中之绝缘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另一连接器结构焊接固定于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组件标号说明:1第一连接件11第一本体110第一定位部111第一端子114第一接触部116第一焊接部118扣合部2第二连接件22第二本体220第二定位部222第二端子224第二接触部226第二焊接部3屏蔽板31上锁部32接地部4金属外壳40容纳空间41对接口42停止部421金属弹片43组装口44卡扣部5绝缘构件50贯穿通道51上排凹槽52下排凹槽53前限位部54后限位部541第一限位部542第二限位部6连接器结构71上接地件711上金属弹片712上搭接部72下接地件721下金属弹片722下搭接部8连接器结构9电路板91前排接点92后排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此连接器结构6包括有一第一连接件1、一第二连接件2、一屏蔽板3、一金属外壳4以及一绝缘构件5,此连接器结构6可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未绘示)上。第一连接件1包括一第一本体11及设置于第一本体11的多个第一端子111,第二连接件2包括一第二本体22及设置于第二本体22之多个第二端子222,其中第一本体11具有一第一定位部110,第二本体22具有一第二定位部22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端子111使用埋入式射出成形(insertmolding)的方式固设于第一本体11上,同样地,多个第二端子222也利用埋入式射出成形方式固设于第二本体22上,每个第一端子111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14及一第一焊接部116,第一接触部114与第一焊接部116分别朝前后方向延伸出第一本体11,每个第二端子222具有一第二接触部224及一第二焊接部226,第二接触部224与第二焊接部226分别朝前后方向延伸出第二本体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本体11将多个第一端子111排齐于与对接方向垂直的间距方向且保持第一端子111,第二本体22将多个第二端子222排齐于与对接方向垂直的间距方向且保持第二端子222。屏蔽板3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22分别设置于屏蔽板3的上下两侧,此屏蔽板3可保护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端子111与第二连接件2的第二端子222在进行高频信号传输时能够维持信号稳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可形成一干涉固定结构(未绘示),以将屏蔽板3夹设固定于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22之间,并且有利于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结构,可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为,该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一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一屏蔽板,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二连接件之间,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分别设置于该屏蔽板的上下两侧;一金属外壳,包围于该第一连接件、该屏蔽板与该第二连接件以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具有一对接口,该金属外壳沿着该对接口设有一停止部;以及一绝缘构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该绝缘构件具有一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连通于该对接口,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延伸至该贯穿通道,该绝缘构件限位于该停止部与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结构,可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为,该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一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一屏蔽板,设置于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二连接件之间,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分别设置于该屏蔽板的上下两侧;一金属外壳,包围于该第一连接件、该屏蔽板与该第二连接件以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具有一对接口,该金属外壳沿着该对接口设有一停止部;以及一绝缘构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该绝缘构件具有一贯穿通道,该贯穿通道连通于该对接口,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延伸至该贯穿通道,该绝缘构件限位于该停止部与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为,该绝缘构件设有多个上排凹槽与多个下排凹槽,该些上排凹槽与该些下排凹槽位于该贯穿通道的上下两侧,该些上排凹槽与该些下排凹槽呈上下相对设置且连通于该贯穿通道,该些第一端子的前端延伸至该些上排凹槽,该些第二端子的前端延伸至该些下排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为,该停止部为一具有R角的环状金属框,该具有R角的环状金属框沿着该对接口一体成形于该金属外壳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为,该金属外壳相对于该对接口的相反另一侧形成一组装口,该金属外壳设有一卡扣部,该卡扣部邻近于该组装口,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上各设有对应于该卡扣部之一扣合部,该卡扣部卡合固定于该扣合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为,该连接器结构还包括:一上接地件与一下接地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钟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