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2280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缸盖水套、机体水套、电控水泵、电子节温器、电控风扇、散热器、膨胀水箱、温度传感器、电机及电子控制单元。系统工作过程中,电控水泵将冷却液泵入发动机内,第一电子节温器根据缸盖与机体的冷却液温度信号控制冷却液分别进入缸盖水套与机体水套中,从上至下流动,冷却缸盖和机体后流出;第二电子节温器根据总管冷却液温度分配进入大、小循环的冷却液流量,冷却液经循环后泵入发动机机内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精确分配发动机缸盖和机体冷却液流量,减少冷却不均匀现象,并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同时通过反向冷却优化受热零部件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尤其涉及结合缸盖机体分体冷却技术及反向冷却技术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机功率密度和缸内爆发压力的不断提升,包括缸盖、缸套等在内的受热零部件热负荷不断增大,其热失效案例也逐渐增多,而同时柴油机节能减排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所以柴油机的不断发展对其可靠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冷却系统应该为高热负荷区域提供足够的冷却强度以保证其热可靠性,同时减少热负荷区较低的区域的冷却流量以避免冷却强度的浪费,以此提高其燃油经济性。而传统的冷却系统中针对缸盖、缸套的冷却采用一体化水套的方式,冷却液先进入机体水套冷却缸套后通过上水孔进入缸盖水套冷却缸盖,而由于缸盖热负荷较缸套高,此种冷却方式不能独立调节缸盖和缸套的冷却强度,因此会造成缸盖冷却不足或缸套过度冷却现象。而同时冷却液先冷却缸套后再冷却缸盖,势必造成缸盖水套冷却液温度比缸套水套冷却液温度高,这也是不利于缸盖、缸套冷却强度的合理调控的。因此,针对缸盖、缸套冷却需求的不同,缸盖机体分体冷却技术得到了研究:对缸盖、机体分别采用独立冷却回路进行分体冷却可以通过独立调控各冷却回路流量大小而进行“精确冷却”。研究表明,采用分体冷却并合理分配冷却流量可以适当降低缸盖平均温度并提高缸套平均温度,降低整机冷却液热耗散量和水套功耗,降低缸套-活塞摩擦系数从而提升燃油经济性;同时采用分体冷却可以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提高排放性能。另一方面,采用反向冷却技术可以通过提高关键区域冷却强度,降低缸盖底板火力面热应力,提高受热零部件热可靠性。因此,结合应用缸盖-机体分体冷却技术和反向冷却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二者的智能冷却系统对发动机的各项性能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分体冷却与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一种基于发动机分体冷却与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包括电控水泵、第一电控节温器、第二电控节温器、电控风扇、膨胀水箱、缸盖水套、机体水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控水泵和第一电控节温器布置于缸盖水套及机体水套前端,并安装于发动机机体上;缸盖、机体水套后端布有第二电控节温器,第二电控节温器安装于发动机缸盖上,第二电控节温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电控水泵,第二出口分为两个冷却液管道,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散热器连接电控水泵,另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膨胀水箱后连接电控水泵,电控风扇用于对散热器提供强制对流换热,第一电机驱动电控风扇,第二电机驱动电控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缸盖水套入口,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机体水套入口,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二电控节温器的入口,电子控制单元与所有的温度传感器、电控节温器和电机相连。在缸盖水套、机体水套内,冷却液流动方向均为自上而下。缸盖和机体采用独立的水套进行冷却。第一电控节温器的第一出口连接缸盖水套,第二出口连接机体水套,缸盖水套和机体水套的出水管道汇合于第二电控节温器之前。所述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缸盖水套和机体水套的出水管道汇合点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冷却系统可以对缸盖水套、机体水套进行独立冷却流量的调控,减少过度冷却现象,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2.在冷启动过程中,本冷却系统可以通过ECU控制实时、独立地调整缸盖水套和机体水套的冷却液流量,从而降低暖机时间,减少排放;3.本冷却系统中缸盖水套和缸套水套内冷却液均为自上而下流动,可以提高关键区域冷却强度,降低热应力,提高受热零部件热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冷却系统示意图;图2为冷却系统控制部分示意图;图3为缸盖水套和缸套水套内部冷却液流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冷却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机内冷却水套(缸盖、机体冷却水套)、机外冷却系统附件(电控水泵、电控风扇、电控节温器、膨胀水箱)及电子控制部分(ECU、温度传感器)。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发动机分体冷却与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包括电控水泵、第一电控节温器、第二电控节温器、电控风扇、膨胀水箱、缸盖水套、机体水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控水泵1和第一电控节温器2布置于缸盖水套8及机体水套9前端,并安装于发动机机体7上;缸盖、机体水套后端布有第二电控节温器10,第二电控节温器1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6上,第二电控节温器10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电控水泵1,第二出口分为两个冷却液管道,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散热器12连接电控水泵1,另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膨胀水箱16后连接电控水泵1,电控风扇13用于对散热器12提供强制对流换热,第一电机14驱动电控风扇13,第二电机15驱动电控水泵1,第一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缸盖水套入口,第二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机体水套入口,第三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第二电控节温器10的入口,电子控制单元11与所有的温度传感器、电控节温器和电机相连。在缸盖水套8、机体水套9内,冷却液流动方向均为自上而下。缸盖和机体采用独立的水套进行冷却。第一电控节温器2的第一出口连接缸盖水套8,第二出口连接机体水套9,缸盖水套8和机体水套9的出水管道汇合于第二电控节温器10之前。所述的第三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缸盖水套8和机体水套9的出水管道汇合点后。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所述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冷却流量匹配控制方法:在柴油机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二电机15驱动冷却水泵1将冷却液泵入机内冷却流道,通过第一电控节温器2,电子控制单元11根据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水温数据调节第一电控节温器2的开度,从而分配进入缸盖水套及机体水套的冷却液流量;电子控制单元11比较第一温度传感器3信号与缸盖水套冷却液温度预设目标值TH,同时比较第二温度传感器4信号与机体水套冷却液温度目标值TL,通过MAP图读取电控节温器2开度信号并输出,进而控制。冷却液分别进入缸盖水套6和机体水套7后,各自从缸盖及机体的上部冷却液入水口流入,从上至下冷却受热零部件后分别从缸盖和机体出水口流出,两路冷却液交汇于第二电控节温器10前,电子控制单元11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5采集到的水温数据调节第三电控节温器10的开度,从而分配进入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冷却液流量大小,进入第一出口的冷却液直接进入电控水泵1,形成小循环;第三温度传感器5信号未达到温度预设值Tc,电子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三电子节温器5关闭第二出口;若第三温度传感器5信号达到温度预设值Tc,但未达到节温器完全开启温度预设值Tp,则电子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三电子节温器5同时开启第一和第二出口,并根据温度数据MAP值调节两个出口开度;若第三温度传感器5信号达到节温器完全开启温度预设值Tp,电子控制单元11控制第三电子节温器5关闭第一出口,完全打开第二出口。而进入第二出口的冷却液通过散热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CN205297711.html" title="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水泵、第一电控节温器、第二电控节温器、电控风扇、膨胀水箱、缸盖水套、机体水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控水泵(1)和第一电控节温器(2)布置于缸盖水套(8)及机体水套(9)前端,并安装于发动机机体(7)上;缸盖、机体水套后端布有第二电控节温器(10),第二电控节温器(1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6)上,第二电控节温器(10)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电控水泵(1),第二出口分为两个冷却液管道,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散热器(12)连接电控水泵(1),另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膨胀水箱(16)后连接电控水泵(1),电控风扇(13)用于对散热器(12)提供强制对流换热,第一电机(14)驱动电控风扇(13),第二电机(15)驱动电控水泵(1),第一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缸盖水套入口,第二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机体水套入口,第三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第二电控节温器(10)的入口,电子控制单元(11)与所有的温度传感器、电控节温器和电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水泵、第一电控节温器、第二电控节温器、电控风扇、膨胀水箱、缸盖水套、机体水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的电控水泵(1)和第一电控节温器(2)布置于缸盖水套(8)及机体水套(9)前端,并安装于发动机机体(7)上;缸盖、机体水套后端布有第二电控节温器(10),第二电控节温器(1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6)上,第二电控节温器(10)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电控水泵(1),第二出口分为两个冷却液管道,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散热器(12)连接电控水泵(1),另一个冷却液管道经过膨胀水箱(16)后连接电控水泵(1),电控风扇(13)用于对散热器(12)提供强制对流换热,第一电机(14)驱动电控风扇(13),第二电机(15)驱动电控水泵(1),第一温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小莉陈晓强黄瑞刘震涛黄钰期孙正奕冬陆永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