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107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包括上层建筑、支撑结构和水下浮体;上层建筑位于水下浮体的上方,且,水下浮体通过支撑结构对上层建筑进行支撑;支撑结构为桁架式结构;水下浮体包括两个小水线面片体,两个小水线面片体分别设置于桁架式结构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桁架式结构作为支撑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跨度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提高了平台的性能,由于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固定工作时为半潜状态,水线面处为桁架式结构,提高抗风浪能力,同时,由于水下浮体为小水线面片体,航行时整个平台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使海浪的干扰作用明显减弱,具有良好的耐波性,操纵性与航向稳定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
技术介绍
当前,可供超大型浮式结构选型主要有三类基本形式,即,箱型(也称板型)、半潜型及排型。箱型结构是高度远小于跨度的扁平、封闭、“中空的板”形结构。箱型平台的结构简单,建造与组装的难度较小,造价较低,其吃水很浅,可以设置于近海水域。然而,箱型结构因长高比很大,导致刚度和强度很低,因此与水面间具有极大的耦合面积,在波浪中运动响应及载荷作用响应均极大。为了防止波浪载荷作用响应过大、运动过于剧烈,结构变形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需要在外围设置防波堤,若建造在外海,则必须在四周设置造价相当高的半潜式防波堤,因此,将大大削弱了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势。半潜型结构主要由下浮体、中间立柱及上部平台构成,半潜型结构的下浮体在作业状态下定位于距水平面一定深度以下,它有水线面积很小的立柱,具有远大于遭遇波周期的运动周期,从而不可能与波浪产生共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而在波浪中的运动性能好。但是,半潜型结构的主要浮体在作业状态下潜入水中,与甲板之间的间隔必须远大于所在海域的最大波高,因而整个平台高度很大,重心高,导致结构自重和排水量都很大。为了在作业时保持稳定,半潜型结构设置了一定体积及横截面的立柱,形体较粗大,数量较少,导致波浪载荷比较集中。为了缓解破舱风险,防止破舱时翻倒,需将平台上部设计成大体积密封舱室。这些都将导致平台自重很大,排水量很大,又会导致惯性力大、风浪作用力大,需要增加结构的储备强度,反过来又增加了自重。所以,半潜型平台建造成本很高。另外,其安装以及使用操作相当复杂,进一步加大了使用成本。排型结构是由多个细长浮筒分散布置并被固定于同一水平面而形成的浮体。排型平台占空比小,浮筒直径小,因而平台对波浪载荷的响应小。在较高波浪中存在特殊的半潜状态,载荷响应对较大波高不敏感。排型结构平台为满足装载量要求,需布置的浮筒数量比较多,这增加了排型结构平台在躲避台风时航行的阻力,而且机动性能比较差。另外,关于排型结构平台深海定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小水线面双体平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包括上层建筑、支撑结构和水下浮体;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水下浮体的上方,且,所述水下浮体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对所述上层建筑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结构为桁架式结构;所述水下浮体包括两个小水线面片体,所述两个小水线面片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桁架式结构的两端。优选的,在所述上层建筑上设置有飞行甲板。优选的,所述上层建筑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桁架式结构的直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小水线面双体平台的工作吃水线位于所述桁架式结构的中部。优选的,还包括增浮装置,所述增浮装置设置于所述桁架式结构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桁架式结构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通道;其中,所述通道内布置有烟囱、通风和油水子通道。优选的,所述小水线面片体具体为长形浮体。优选的,还包括张力腿系泊系统;所述张力腿系泊系统设置于所述水下浮体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水下浮体的内部配备有动力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桁架式结构作为支撑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跨度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桁架杆件在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能大大减轻结构的重量,提高了平台的性能,由于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固定工作时为半潜状态,水线面处为桁架式结构,风浪载荷大大减小,提高抗风浪能力,同时,由于水下浮体为小水线面片体,因此,航行时整个平台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水线面很小,使海浪的干扰作用明显减弱,平台在波浪中的摇荡、冲击力和失速均显著减小,具有良好的耐波性,操纵性与航向稳定性良好,利于安全实施海上与其它船舶、平台靠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的示意图。其中,1为上层建筑,2为支撑结构,3为水下浮体,4为锚座,5为张紧筋键。具体实施方式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小水线面双体平台。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设计用途为海上航空港。如图1所示,所述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包括上层建筑1、支撑结构2和水下浮体3。上层建筑1位于水下浮体3的上方,水下浮体3通过支撑结构2对上层建筑1进行支撑,支撑结构2为桁架式结构。水下浮体3包括两个小水线面片体,两个小水线面片体分别设置于桁架式结构的两端。具体来讲,在上层建筑1上设置有飞行甲板,飞行甲板上布置有供飞机起降的飞行跑道和导航塔楼。上层建筑1的首尾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利用连接装置可以将多个平台连接到一起,从而增加飞行跑道的长度,形成长跑道。具体来讲,桁架式结构的直杆为钢管,该直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在工作时,其工作吃水线位于桁架式结构的中部,该中部的范围为桁架式结构的高度的±20%范围内。所述小水线面双体平台还包括增浮装置,增浮装置设置于桁架式结构的底部,同时,桁架式结构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增浮装置的对接器,增浮装置与对接器对接,增浮装置为圆柱体,从而提高整个平台的载货能力,增浮装置在半潜状态工作时可以组合到平台底部。进一步,桁架式结构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通道,桁架式结构通过通道连接水下浮体3和上层建筑1,同时,通道内布置有烟囱、通风和油水子通道。具体来讲,水下浮体3为双体船型的片体形状,该小水线面片体具体为长形浮体,长形浮体的横截面积为圆形或其他形状。水下浮体3在设计航行吃水处为小水线面。所述小水线面双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建筑、支撑结构和水下浮体;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水下浮体的上方,且,所述水下浮体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对所述上层建筑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结构为桁架式结构;所述水下浮体包括两个小水线面片体,所述两个小水线面片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桁架式结构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建筑、支撑结构和水
下浮体;
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水下浮体的上方,且,所述水下浮体通过所述支撑
结构对所述上层建筑进行支撑;
所述支撑结构为桁架式结构;
所述水下浮体包括两个小水线面片体,所述两个小水线面片体分别设置于
所述桁架式结构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建
筑上设置有飞行甲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建筑
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式结
构的直杆的横截面为圆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线面双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俊范为丁岚袁兆峰刘久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