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862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灌装装置,它设有废液收集器,废液收集器位于容器输送路径的下方,所述废液收集器包括抬升组件、废液管、连接件、转动组件,所述废液管活动安装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与废液管连接并驱动废液管做自转运动,所述连接件为管状结构、一端设有用于与灌装阀连接的接口、另一端与废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废液管的内部空腔与连接件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废液管上设有排液口,所述连接件通过抬升组件、转动组件与灌装阀活动连接。直线灌装装置具有了废液收集结构,只需要通过控制连接过程即可快速调入排放废液的功能,由此实现了自动化排放废液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线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直线灌装装置上设有CIP清洗功能,该功能得益于巧妙的管路设计,使输送牛奶的管路与输送清洗剂的管路形成开关结构,在实现灌装功能时管路只输送牛奶、实现清洗功能时管路只输送清洗剂。清洗后废液的处理是现有技术中直线灌装装置在使用过程的薄弱方面,因为废液需要从直线灌装装置的灌装阀处排出,现有技术中采用为每根灌装阀配对一根输液管,废液通过输液管向外排出。排放废液之前需要人工安装输液管,通常直线灌装装置具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灌装阀,导致需要依次安装多根输液管,清洗完成后同样面临拆卸多根输液管。纵观整个清洗过程,会发现由于废液排放操作导致清洗周期过长、清洗操作繁重,存在工作效率低、二次污染风险明显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清洗过程中实现自行处理废液排放,由此提供一种直线灌装装置,具有清洗周期短、清洗操作简便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直线灌装装置上设有容器输送路径和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位于该容器输送路径的后方,所述直线灌装装置还包括废液收集器,所述废液收集器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位于容器输送路径的前方,所述废液收集器包括抬升组件、废液管、连接件、转动组件,所述废液管活动安装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与废液管连接并驱动废液管做自转运动,所述连接件为管状结构、一端设有用于与灌装阀连接的接口、另一端与废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废液管的内部空腔与连接件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废液管上设有排液口,所述连接件通过抬升组件、转动组件与灌装阀活动连接。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灌装阀的下方设有废液收集器,废液收集器在灌装工序中处于远离灌装工位的位置,容器输送路径上的瓶子被输送至灌装阀下方后灌入牛奶;待进入清洗操作,容器输送路径上的瓶子被限制在远离灌装阀的位置,废液收集器运动进入能够与灌装阀配对并建立连接关系的位置,使灌装阀出口部位与废液收集器内部空腔连通,进而废液排入废液收集器内。该方案是将排放废液的管路设计成能够对应灌装阀分布的结构、使排放废液的管路与灌装阀衔接只涉及距离因素。为了避免改变原有灌装方案,废液收集器被设置在空间充裕的容器输送路径的下方,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灌装阀、容器输送路径和废液收集器依次排列,也就是容器输送路径位于灌装阀的下方、废液收集器位于容器输送路径的下方。这里容器输送路径是指能够使瓶子保持竖直姿态并移动瓶子使之与灌装阀建立连接关系的任何输送部件。在本方案中废液管具有自转特征,该自转特征仅是用于调整连接件的姿态,以便连接件能够处于接口朝向灌装阀的竖直状态、以及接口朝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状态,前者使连接件与灌装阀之间的距离在不通过抬升组件调整时达到最小值、后者使连接件与灌装阀之间的距离达到在以不漏液为前提的合理值。若连接件的接口朝向偏离水平方向并朝下时,废液管内附着的液体极有可能从接口处向外流出,故在本方案中连接件在远离灌装阀的姿态调整中应当确保接口朝向不会引发漏液现象。废液管的自转特征能进一步腾出容空间,进而可以使容器输送的空间更为充裕;另外,废液管远离了容器,避免了容器因废液管受污染的情况,增加了卫生等级。灌装阀数量及排布特征是决定连接件数量和排布特征的直接因素,即灌装阀的数量与连接件的数量要一致、灌装阀的排布方式与连接件的排布方式要一致,由此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单根废液管上安装连接件的数量有限,在相同排布间距的安装要求下只能通过增加废液管数量来扩大连接件的安装数量。为此废液收集器设有两根废液管,两根废液管之间呈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受到灌装阀排布较为紧密的特征的约束,安装在废液管上的连接件也应当有对应的紧密排布的特征,使得两根废液管间距较小,废液管之间的间距小于任意一个连接件的接口到废液管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另外两根废液管在相同位置上都设有连接件;再则,连接件沿着废液管的中心线等距分布,综合这三个因素就决定了两根所述废液管都与转动组件连接后自转方向必须相反,否则会发生碰撞,也更进一步腾出空间,保持充裕的容器输送的空间。抬升组件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安装框、升降气缸、载物板,所述安装框上设有导杆,所述载物板以滑动连接方式安装在导杆上,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框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载物板连接,所述废液管活动安装在载物板上。抬升组件的作用在于带动连接件向灌装阀所在位置运动或者带动连接件向远离灌装阀所在位置运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连接件被抬升至连接件与灌装阀之间的距离最小的位置,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连接件下降到连接件与灌装阀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升降气缸的将连接件置于与灌装阀之间的距离最小的位置时必须通入高压气体,供应高压气体伴随产生的耗气、耗能情况会明显增加该抬升组件的使用成本。为降低升降气缸的能耗,本技术在抬升组件上设置了辅助抬升操作部件,它包括支撑块Ⅰ、支撑块Ⅱ、支撑板、动力气缸Ⅰ,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框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平面结构的支撑面,所述支撑块Ⅱ位于支撑板的支撑面上且受到支撑面的支撑作用,所述动力气缸Ⅰ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框上,所述支撑块Ⅱ固定安装在动力气缸Ⅰ的活塞杆上,所述支撑块Ⅱ通过动力气缸Ⅰ做相对于支撑板的滑动运动,所述支撑块Ⅰ安装在载物板且位于载物板朝向支撑板的表面上,所述支撑块Ⅰ随着载物板的运动范围与支撑块Ⅱ的运动范围相交,所述支撑块Ⅰ随着载物板运动相对支撑板的最大位移量小于等于支撑块Ⅱ的高度。抬升组件抬升废液管后,支撑块Ⅰ也被抬升,支撑块Ⅱ被推向支撑块Ⅰ与支撑板之间的区域,使支撑块Ⅰ得到支撑块Ⅱ的支撑作用。如此,升降气缸在不接收外部供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伸出活塞杆,此时升降气缸的无能耗。灌装阀与连接件对接后会对连接件施以推力,该推力相对于升降气缸形成在重力方向上的挤压作用,活塞杆处存在缩回的趋势。支撑块Ⅰ、支撑块Ⅱ和支撑板所提供的支撑力可以完全抵消前述推力的挤压作用,此时升降气缸仍然无能耗。因此辅助抬升操作部件可以给升降气缸在限定抬升高度、以及连接件与灌装阀对接过程中提供支撑力。抬升组件的其它方案还可以是由油缸、电动丝杠来替代升降气缸。转动组件的优选方案为,转动组件包括动力气缸Ⅱ、传动件、齿轮,所述动力气缸Ⅱ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抬升组件上,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两排对称分布的直齿,所述传动件固定安装在动力气缸Ⅱ的活塞杆上,所述齿轮固定安装在废液管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线灌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灌装装置,该直线灌装装置上设有容器输送路径和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位于该容器输送路径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灌装装置还包括废液收集器,所述废液收集器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位于容器输送路径的前方,所述废液收集器包括抬升组件、废液管(1)、连接件、转动组件,所述废液管(1)活动安装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与废液管(1)连接并驱动废液管(1)做自转运动,所述连接件为管状结构、一端设有用于与灌装阀连接的接口、另一端与废液管(1)固定连接,所述废液管(1)的内部空腔与连接件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废液管(1)上设有排液口,所述连接件通过抬升组件、转动组件与灌装阀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灌装装置,该直线灌装装置上设有容器输送路径和灌装阀,所
述灌装阀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位于该容器输送路径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线灌装装置还包括废液收集器,所述废液收集器在重力作用方向上位于容器输
送路径的前方,所述废液收集器包括抬升组件、废液管(1)、连接件、转动组件,
所述废液管(1)活动安装抬升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抬升组件上,所
述转动组件与废液管(1)连接并驱动废液管(1)做自转运动,所述连接件为管状
结构、一端设有用于与灌装阀连接的接口、另一端与废液管(1)固定连接,所述
废液管(1)的内部空腔与连接件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废液管(1)上设有排液口,
所述连接件通过抬升组件、转动组件与灌装阀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器设有
两根呈平行状态的废液管(1),两根所述废液管(1)都与转动组件连接且自转方
向相反,所述废液管(1)之间的间距小于任意一个连接件的接口到废液管(1)中
心线的垂直距离,所述连接件沿着废液管(1)的中心线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安
装框、升降气缸(2)、载物板(3),所述安装框上设有导杆(5),所述载物板(3)
以滑动连接方式安装在导杆(5)上,所述升降气缸(2)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框
上,所述升降气缸(2)的活塞杆与载物板(3)连接,所述废液管(1)活动安装在载
物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直线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组件上还包
括辅助抬升操作部件,所述辅助抬升操作部件包括支撑块Ⅰ(7)、支撑块Ⅱ(8)、
支撑板(9)、动力气缸Ⅰ(10),所述支撑板(9)固定安装在安装框上,所述支撑
板(9)上设有平面结构的支撑面,所述支撑块Ⅱ(8)位于支撑板(9)的支撑面上且
受到支撑面的支撑作用,所述动力气缸Ⅰ(10)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框上,所

\t述支撑块Ⅱ(8)固定安装在动力气缸Ⅰ(10)的活塞杆上,所述支撑块Ⅱ(8)通过
动力气缸Ⅰ(10)做相对于支撑板(9)的滑动运动,所述支撑块Ⅰ(7)安装在载物
板(3)且位于载物板(3)朝向支撑板(9)的表面上,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中伟史正王正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