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659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包括壳体、内腔、换热管道和烟气分流装置,壳体为圆筒形结构,内腔为圆柱体结构,内腔与壳体套装连接,且内腔的对称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烟气分流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烟口和出烟口处,换热管道为至少两组,且均设置在两个烟气分流装置之间,壳体与内腔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内腔上设置有穿过壳体的泠凝水接口,进烟口和出烟口与内腔之间设置有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中间集束管组的类螺旋状设置和烟气分流装置,实现具有除尘功能,降低碳硫氧化物浓度,又具有降低废气排放温度和提高热利用率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节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
技术介绍
:在空气质量不好和雾霾多发的今天,其中主要的污染物为企业锅炉废气和汽车尾气,为了给人们一个蔚蓝的天空,因此,现在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实施节能环保政策,要求企业锅炉废气和汽车尾气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排放,在企业锅炉废气的处理中,企业一般均是通过除尘装置对废气进行简单的除尘处理后,把高温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但造成热能的浪费,还造成周围空气温度的升高,还把废气中的碳化物和硫化物排到空气中,破坏环境,因此需要一种即具有除尘功能,又具有减低废气排放温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拆解、即具有除尘功能、降低碳硫氧化物浓度,又具有降低废气排放温度和提高热利用率的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包括壳体、内腔、换热管道和烟气分流装置,所述壳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内腔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腔与壳体套装连接,且内腔的对称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烟气分流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烟口和出烟口处,所述换热管道为至少两组,且均设置在两个烟气分流装置之间,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两个集箱管和设置在两个集箱管之间的中间集束管组,所述中间集束管组包括上集束管、下集束管和鳍片管,所述上集束管和下集束管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鳍片管互相连通,所述上集束管和下集束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堵板,另一端为进出水口,所述两个堵板在上集束管、下集束管和鳍片管形成的矩形中间集束管组中呈对角设置,所述中间集束管组为奇数组并呈竖直平行设置,一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下集束管进出水口与相邻中间集束管组中的上集管进出水口通过两个设置在集箱管内的密封隔片与集箱管形成的密封腔连接,所述下集束管的进出水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上集束管的进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壳体与内腔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内腔上设置有穿过壳体的泠凝水接口,所述进烟口和出烟口与内腔之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烟气分流装置为喇叭状,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相邻两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鳍片管交错排列,所述鳍片管上的鳍片材质为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多个中间集束管组的类螺旋状设置和烟气分流装置,实现具有除尘功能,降低碳硫氧化物浓度,又具有降低废气排放温度和提高热利用率的功能。2、本技术中间集束管组为类网状设置,且相邻的两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鳍片管呈交错排列,增大了热交换接触面积,提高热利用效率。3、本技术设置有烟气分流装置,废气中的水汽经过中间集束管组进行换热时冷却形成液态水,并对废气中的碳硫氧化物进行吸收,有效的降低废气中碳硫氧化物的含量。4、本技术采用铝制鳍片管,换热效果好,且相邻的两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鳍片管呈交错排列,废气中的颗粒物在经过中间集束管组间时,被鳍片管上的鳍片阻挡下来,起到除尘作用。5、本技术设置有多组换热管道,人员能够根据现场需要,进行设置,有利于废气中热能的有效利用,壳体与内腔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热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的主视图。图2为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图5为中间集束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中,1-壳体,2-内腔,3-烟气分流装置,4-进烟口,5-出烟口,6-集箱管,7-上集束管,8-下集束管,9-鳍片管,10-堵板,11-密封隔片,12-进水管道,13-出水管道,14-保温材料,15-泠凝水接口。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包括壳体1、内腔2、换热管道和烟气分流装置3,壳体1为圆筒形结构,内腔2为圆柱体结构,内腔2与壳体1套装连接,且内腔2的对称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进烟口4和出烟口5,烟气分流装置3分别设置在进烟口4和出烟口5处,换热管道为至少两组,且均设置在两个烟气分流装置3之间,换热管道包括两个集箱管6和设置在两个集箱管6之间的中间集束管组,中间集束管组包括上集束管7、下集束管8和鳍片管9,上集束管7和下集束管8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鳍片管9互相连通,上集束管7和下集束管8的一端均设置有堵板10,另一端为进出水口,两个堵板10在上集束管7、下集束管8和鳍片管9形成的矩形中间集束管组中呈对角设置,中间集束管组为奇数组并呈竖直平行设置,一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下集束管进出水口与相邻中间集束管组中的上集管进出水口通过两个设置在集箱管6内的密封隔片11与集箱管6形成的密封腔连接,下集束管8的进出水口与进水管道12连接,上集束管7的进出水口与出水管道13连接。壳体1与内腔2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14,内腔2上设置有穿过壳体1的泠凝水接口15,进烟口4和出烟口5与内腔2之间设置有筋板。烟气分流装置3为喇叭状,出水管道1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相邻两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鳍片管9交错排列,鳍片管9上的鳍片材质为铝。使用时,废气从进烟口4进入与换热管道进行热交换后,从出烟口5排出,其中,废气中的水汽经过中间集束管组进行换热时冷却形成液态水,并对废气中的碳硫氧化物进行吸收,液态水从泠凝水接口15排出;废气中的颗粒物在经过中间集束管组间时,被鳍片管9上的鳍片阻挡下来,当颗粒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员通过高压气体或用水冲刷对颗粒物进行清洗。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包括壳体、内腔、换热管道和烟气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内腔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腔与壳体套装连接,且内腔的对称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烟气分流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烟口和出烟口处,所述换热管道为至少两组,且均设置在两个烟气分流装置之间,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两个集箱管和设置在两个集箱管之间的中间集束管组,所述中间集束管组包括上集束管、下集束管和鳍片管,所述上集束管和下集束管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鳍片管互相连通,所述上集束管和下集束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堵板,另一端为进出水口,所述两个堵板在上集束管、下集束管和鳍片管形成的矩形中间集束管组中呈对角设置,所述中间集束管组为奇数组并呈竖直平行设置,一组中间集束管组中的下集束管进出水口与相邻中间集束管组中的上集管进出水口通过两个设置在集箱管内的密封隔片与集箱管形成的密封腔连接,所述下集束管的进出水口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上集束管的进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专用多功能节能器,包括壳体、内腔、换热管道和烟气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内腔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内腔与壳体套装连接,且内腔的对称两个侧面上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烟气分流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烟口和出烟口处,所述换热管道为至少两组,且均设置在两个烟气分流装置之间,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两个集箱管和设置在两个集箱管之间的中间集束管组,所述中间集束管组包括上集束管、下集束管和鳍片管,所述上集束管和下集束管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鳍片管互相连通,所述上集束管和下集束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堵板,另一端为进出水口,所述两个堵板在上集束管、下集束管和鳍片管形成的矩形中间集束管组中呈对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神风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