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388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平台由底框支撑,平台上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基准孔,各基准孔均由圆形盖板遮掩,在平台顶面的一个角处设置操作盒,该操作盒具有底板,底板上垂直固定有支柱,该支柱为槽钢,所述支柱的顶端设置顶板,该顶板为“L”形,由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顶板的竖直板与支柱相贴合固定,顶板水平板的一端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顶板水平板的另一端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第二定位孔;在平台前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角座,该角座为“L”形,并通过螺栓与平台相固定,在角座上安装型板,型板的顶面上并排设置两个垫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汽车D柱补焊时头部支撑稳固,并能方便气缸控制按钮布置,有利于基准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装夹具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D柱设置在车身的侧面,它对汽车侧面结构的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D柱一般由D柱下外板合件和D柱上外板组成,在焊接的时候,通常分三个工序完成,即:1)焊接D柱下外板合件;2)将D柱下外板合件与D柱上外板焊接在一起;3)补焊点。汽车D柱焊接的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都有专门的夹具进行装夹定位,而第三工序往往是在第二工序完成后利用第二工序的夹具直接进行,由于第二工序的夹具结构复杂,对D柱下外板合件和D柱上外板夹持定位的位置较多,这样一方面会影响补焊点操作,使第三工序的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有些待补焊的地方被第二工序夹具遮掩,后续取下工件后还要再补焊一次,因工作人员的疏忽极易造成漏焊,不仅焊接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达不到一致性生产的要求。另外,控制夹具动作的面板通常由支架支撑在地面上,距离夹具较远,工作人员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靠、稳定性好的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平台由底框支撑,该底框为方框结构,在底框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增高座,所述增高座的顶面固定支撑底框对应角的底面,在每个增高座的下方安装滚轮,底框下方的四个滚轮其中两个为万向轮,另外两个为定向轮;在所述平台上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基准孔,各基准孔均由对应设置的圆形盖板遮掩,所述圆形盖板靠近边缘处通过销子与平台铰接;在所述平台顶面的一个角处设置操作盒,该操作盒具有底板,在底板的一端开有三个按等腰三角形分布的安装孔,螺栓穿过安装孔并伸入平台中,将底板和平台固定在一起;在底板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有支柱,该支柱为槽钢,底板上对应支柱型槽的位置开有与之相适配的缺口,所述支柱的顶端设置顶板,该顶板为“L”形,由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顶板的竖直板与支柱相贴合固定,顶板水平板的一端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顶板水平板的另一端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第二定位孔;在所述平台前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角座,该角座为“L”形,并通过螺栓与平台相固定,在角座上安装型板,型板垂直于平台,型板的下部与角座的上端固定,在型板的顶面上并排设置两个垫块,垫块为“L”形。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专门制作第三工序夹具来适应汽车D柱焊接的补焊工序。第三工序夹具平台的前部通过角座支撑型板,该型板的顶面布置两个垫块,这两个垫块在补焊时用于支撑汽车D柱的头部,并对汽车D柱的头部定位,使汽车D柱装夹后头部的稳固性好。第三工序夹具的平台上设有两个气缸,这两个气缸的控制按钮布置于操作盒的顶板上,具体为:顶板水平板上的第一定位孔用于安装电源按钮,四个第二定位孔用于安装气缸动作按钮,四个气缸动作按钮两两为一组,分别控制气缸的进气和出气。气缸的控制按钮在顶板上布置集中、清晰,有利于工作人员识别及操作。平台上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基准孔用于测量定坐标,以确保焊接位置的准确性;基准孔由平台上表面对应设置的圆形盖板遮掩,圆形盖板与平台铰接,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当需要使用基准孔时,将圆形盖板转过一定角度,使基准孔敞露即可;基准孔不使用的时候由圆形盖板遮挡,此时圆形盖板起防护的作用,既能够挡灰,又能够防止取放工件的时候基准孔受撞击损坏。操作盒的底板通过三颗穿过其安装孔的螺栓与第三工序夹具平台相固定,拆装方便,连接牢固、可靠。底板与顶板之间采用槽钢制作的支柱连接,支柱选材方便,成本低,并且结构强度好,不易发生变形或损坏,支撑顶板的稳定性好,能有效防止操作按钮时发生晃动。底板上对应支柱型槽的位置开有缺口,既可以节省材料,又能够便于支柱与底板组装时对位。顶板为“L”形,一方面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顶板与立柱的接触面积大,两者连接的牢靠性有保障。在平台的下方设置方框,能够增加平台的结构强度,防止平台发生变形或损坏;增高座一方面与底框连接,装配滚轮方便,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平台的平整度;四个滚轮便于整个装置移动,以根据需要改变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支柱的横截面为“U”形。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由钢板冲压成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合理,实施容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加工制作及装配,能够使汽车D柱补焊时头部支撑稳固,并方便气缸控制按钮布置,并有利于基准定位,以确保焊接位置的准确性;操作盒与平台连接牢靠,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好,能有效防止操作按钮时发生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操作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平台4为矩形,由底框5支撑,该底框5为方框结构,底框5与平台4焊接固定。在底框5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增高座6,增高座6的顶面固定支撑底框5对应角的底面,在每个增高座6的下方安装滚轮7,底框5下方的四个滚轮7其中两个为万向轮,另外两个为定向轮,以便于整个装置移动及定位在需要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平台4上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基准孔,基准孔贯通平台4的上下表面,各基准孔的上孔口均由对应设置的圆形盖板C遮掩。圆形盖板C靠近边缘处通过销子与平台4铰接,这样圆形盖板C能够绕铰接点旋转,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当需要使用基准孔时,将圆形盖板C转过一定角度,使圆形盖板C打开,基准孔敞露;基准孔不使用的时候由关闭的圆形盖板C遮挡。如图1、图2所示,在平台4顶面的一个角处设置操作盒,该操作盒具有底板1,底板1由钢板冲压成型,并布置在平台4的一个角处。在底板1的一端开有三个按等腰三角形分布的安装孔1a,各安装孔1a中穿设螺栓,使底板1固定于平台4上。底板1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有支柱2,该支柱2为槽钢。作为优选,支柱2的横截面为“U”形,支柱2的下端与底板1焊接。底板1上对应支柱2型槽的位置开有与之相适配的缺口1b,本实施例中,缺口1b为“U”形。如图1、图2所示,在支柱2的顶端设置顶板3,该顶板3为“L”形,由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顶板3通过钢板冲压成型。顶板3的竖直板与支柱2相贴合,并焊接固定。顶板3的水平板与底板1相平行,在顶板3水平板的一端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3a,顶板3水平板的另一端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第二定位孔3b。第一定位孔3a用于安装电源按钮A,四个第二定位孔3b用于安装气缸动作按钮,四个气缸动作按钮两两为一组,分别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平台(4)由底框(5)支撑,该底框(5)为方框结构,在底框(5)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增高座(6),所述增高座(6)的顶面固定支撑底框(5)对应角的底面,在每个增高座(6)的下方安装滚轮(7),底框(5)下方的四个滚轮(7)其中两个为万向轮,另外两个为定向轮;在所述平台(4)上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基准孔,各基准孔均由对应设置的圆形盖板(C)遮掩,所述圆形盖板(C)靠近边缘处通过销子与平台(4)铰接;在所述平台(4)顶面的一个角处设置操作盒,该操作盒具有底板(1),在底板(1)的一端开有三个按等腰三角形分布的安装孔(1a),螺栓穿过安装孔(1a)并伸入平台(4)中,将底板(1)和平台(4)固定在一起;在底板(1)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有支柱(2),该支柱(2)为槽钢,底板(1)上对应支柱(2)型槽的位置开有与之相适配的缺口(1b),所述支柱(2)的顶端设置顶板(3),该顶板(3)为“L”形,由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顶板(3)的竖直板与支柱(2)相贴合固定,顶板(3)水平板的一端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3a),顶板(3)水平板的另一端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第二定位孔(3b);在所述平台(4)前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角座(8),该角座(8)为“L”形,并通过螺栓与平台(4)相固定,在角座(8)上安装型板(9),型板(9)垂直于平台(4),型板(9)的下部与角座(8)的上端固定,在型板(9)的顶面上并排设置两个垫块(10),垫块(10)为“L”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夹具基准定位及头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平台(4)由底
框(5)支撑,该底框(5)为方框结构,在底框(5)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
增高座(6),所述增高座(6)的顶面固定支撑底框(5)对应角的底面,在每
个增高座(6)的下方安装滚轮(7),底框(5)下方的四个滚轮(7)其中两个
为万向轮,另外两个为定向轮;在所述平台(4)上开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基准
孔,各基准孔均由对应设置的圆形盖板(C)遮掩,所述圆形盖板(C)靠近边
缘处通过销子与平台(4)铰接;
在所述平台(4)顶面的一个角处设置操作盒,该操作盒具有底板(1),在
底板(1)的一端开有三个按等腰三角形分布的安装孔(1a),螺栓穿过安装孔
(1a)并伸入平台(4)中,将底板(1)和平台(4)固定在一起;在底板(1)
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有支柱(2),该支柱(2)为槽钢,底板(1)上对应支柱(2)
型槽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