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162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包括皆呈圆锥状的阴极(1)和牺牲阳极(2),且阴极(1)位于牺牲阳极(2)的锥体空腔内,厚度为50mm~300mm的牺牲阳极(2)的锥角朝下开口并与废水进管(3)的出口相连通,废水进管(3)上设置的可调速水泵(4)将废水由下向上打入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的间隙构成的锥环状反应池(5)内,通过在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施加恒流电场使得牺牲阳极(2)被消耗而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对进入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絮凝。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废水在锥环状反应池内直进直出而不会淤积,牺牲阳极的更换周期显著延长至一年一换甚至终生免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絮凝
,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废水的处理效率高、易维护且能够将牺牲阳极的更换频率降低到一年一换甚至终生免更换的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絮凝方法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是使用在多对平行电极板上施加电压,让具有导电性的废水蜿蜒流过其中产生电流。位于阳极的铝或铁电极由于电化学作用,变为离子,结合水中氢氧根后产生凝絮。凝絮吸附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由于本身密度较小加上阴极产生的氢气的辅助作用,携带污染物质到达表面,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然而,目前的絮凝池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废水在反应池中蜿蜒流动,不同的地方效率不同,凝絮在有些流速较缓的地方会发生淤积,由此导致:1、高故障,2、系统效率不高。同时因为阳极是牺牲电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耗,但多组平行电极的设计导致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废水的处理效率高、易维护且能够将牺牲阳极的更换频率降低到一年一换甚至终生免更换的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阴极和牺牲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和牺牲阳极皆呈圆锥状且阴极位于牺牲阳极的锥体空腔内,厚度为50mm~300mm的牺牲阳极的锥角朝下开口并与废水进管的出口相连通,废水进管上设置的可调速水泵将废水由下向上打入阴极和牺牲阳极之间的间隙构成的锥环状反应池内,通过在阴极和牺牲阳极之间施加恒流电场使得牺牲阳极被消耗而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对进入锥环状反应池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絮凝。所述的阴极工作时持续旋转以带动锥环状反应池内的废水旋转上升产生絮凝且处理后的废水到达牺牲阳极的上端经一侧缺口处流出。所述的阴极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铁材质制成。所述的牺牲阳极采用铝材质或铁材质经模具定型而成。所述的阴极上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使得阴极和牺牲阳极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6mm~10mm的范围内。所述的阴极和牺牲阳极之间施加的恒流电场的电流为100~200安培/每平方米。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能够旋转的锥环状反应池取代多对平行电极反应池,圆锥形单通道的设计避免了多组平行电极设计造成的湍流、死体积、低效率的问题,废水直进直出,不会在反应池中淤积;通过缓慢旋转其中一极,能够加速废水的流动,有效洗刷牺牲阳极表面并将产生的凝絮快速带走,从而显著提高电极的有效面积;且通过单对电极的设计使得牺牲阳极损耗后的补充和故障后的更换更加简单易行;故该电絮凝装置的效率、易用性、易维护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效改善了电絮凝技术的应用前景,适宜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显著加厚牺牲阳极的厚度,使得牺牲阳极的更换周期显著延长,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将原来的一到两个月一换的更换频率降低到一年一换甚至终生免更换;且由于牺牲阳极的厚度显著增加,经过一定时间消耗后导致的阴阳极间的距离的增加不能再被忽略,故在阴极上设置有控制旋转圆锥形阴极的位置上下变化的升降调节机构以动态调节电极对间的距离,使得阴极和牺牲阳极之间的距离始终处于理想的范围。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阴极;2—牺牲阳极;3—废水进管;4—可调速水泵;5—锥环状反应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阴极1和牺牲阳极2,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铁材质制成的阴极1和采用铝材质或铁材质经模具定型而成的牺牲阳极2皆呈圆锥状且阴极1位于牺牲阳极2构成的锥体空腔内,厚度为50mm~300mm的牺牲阳极2的锥角朝下开口并与废水进管3的出口相连通,废水进管3上设置的可调速水泵4将废水由下向上打入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的间隙构成的锥环状反应池5内,且阴极1上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使得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6mm~10mm的范围内,通过在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施加恒流电场使得牺牲阳极2被消耗而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对进入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絮凝。在工作时,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施加的恒流电场的电流为100~200安培/每平方米,阴极1持续旋转以带动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旋转上升产生絮凝且处理后的废水到达牺牲阳极2的上端经一侧缺口处流出。在上述结构中,为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并根据实际使用的条件、要求来决定尺寸,考虑到易用性和经济性,阴极1和牺牲阳极2的高和底面直径皆限定在200mm~4000mm之间。本专利技术的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使用时,废水进管3上设置的可调速水泵4将废水由下向上打入锥环状反应池5内,通过在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施加恒流电场使得牺牲阳极2被不断消耗而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对进入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絮凝;同时阴极1持续旋转以带动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旋转上升产生絮凝且处理后的废水到达牺牲阳极2的上端经一侧缺口处流出;对产生絮凝后的废水进一步的处理,可得到回收水和浮在其上的吸附了大量污染物的凝絮,经分离表面的凝絮后,回收水就可以直接达到或经过简单的步骤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随着牺牲阳极2的不断消耗,牺牲阳极2和圆锥形阴极1之间的间距会不断增加,此时升降调节机构圆锥形阴极1不断向下移动,使得牺牲阳极2和圆锥形阴极1之间始终保持理想的间距,直至整个牺牲阳极被完全消耗完毕,显著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频率。本专利技术通过能够旋转的锥环状反应池5取代多对平行电极反应池,圆锥形单通道的设计避免了多组平行电极设计造成的湍流、死体积、低效率的问题,废水直进直出,不会在反应池中淤积;通过缓慢旋转其中一极,能够加速废水的流动,有效洗刷牺牲阳极2表面并将产生的凝絮快速带走,从而显著提高电极的有效面积;且通过单对电极的设计使得牺牲阳极2损耗后的补充和故障后的更换更加简单易行;另外通过显著加厚牺牲阳极2的厚度,使得牺牲阳极2的更换周期显著延长,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将原来的一到两个月一换的更换频率降低到一年一换甚至终生免更换;且由于牺牲阳极2的厚度显著增加,经过一定时间消耗后导致的阴阳极间的距离的增加不能再被忽略,故在阴极1上设置有控制旋转圆锥形阴极1的位置上下变化的升降调节机构以动态调节电极对间的距离,使得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的距离始终处于理想的范围,使得该电絮凝装置的效率、易用性、易维护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效改善了电絮凝技术的应用前景,适宜推广使用。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阴极(1)和牺牲阳极(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1)和牺牲阳极(2)皆呈圆锥状且阴极(1)位于牺牲阳极(2)的锥体空腔内,厚度为50mm~300mm的牺牲阳极(2)的锥角朝下开口并与废水进管(3)的出口相连通,废水进管(3)上设置的可调速水泵(4)将废水由下向上打入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的间隙构成的锥环状反应池(5)内,通过在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施加恒流电场使得牺牲阳极(2)被消耗而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对进入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絮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阴极(1)和牺牲阳极(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1)和牺牲阳极(2)皆呈圆锥状且阴极(1)位于牺牲阳极(2)的锥体空腔内,厚度为50mm~300mm的牺牲阳极(2)的锥角朝下开口并与废水进管(3)的出口相连通,废水进管(3)上设置的可调速水泵(4)将废水由下向上打入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的间隙构成的锥环状反应池(5)内,通过在阴极(1)和牺牲阳极(2)之间施加恒流电场使得牺牲阳极(2)被消耗而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对进入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进行处理形成絮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效旋转圆锥型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1)工作时持续旋转以带动锥环状反应池(5)内的废水旋转上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文骏戴维·陈黄晓华安路阳王守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