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体组件及使用该导体组件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035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体组件及使用该导体组件的连接器,导体组件包括外导体及设置于外导体内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对应导体接触电连的内导体,内导体、外导体中的其中一个导体包括扭簧,另外一个导体包括扭簧、线簧或冠簧。通过扭簧、线簧或冠簧的配合来实现内导体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对应导体之间的插拔,簧式结构减小了两个内导体之间的耦合力,提高了两个内导体之间的插拔寿命,可以适用于需要频繁插拔的场合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信号传输领域中的导体组件及使用该导体组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些连接器中需要使用到同轴导体,比如说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壳及导体组件,导体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体、外导体及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体,其基本功能是连接微波传输电路,通常用于同轴电缆间的彼此连接。此类产品结构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包括内外同轴线设置的内导体、外导体和设置于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体,一般用来传输高频信号,其信号通过电磁铁转换在绝缘体中进行传输。还有能用到同轴导体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内导体及设置于内导体外围的起屏蔽作用的外导体,内导体用来传输电信号,外导体作为内导体的外部屏蔽构件。在使用时,两个适配的导体组件需要接触对插,从接触理论上得知,接触件的正压力,也就是接触件的耦合力或者叫做插入和拔出力,与该接触件的接触电阻及使用寿命成反比关系。现有的导体组件的内、外导体通过常规的开口孔(劈槽孔)实现弹性接触,这类接触件的耦合力较大,导致导体组件的插拔寿命有限,不适用于频繁插拔的场合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导体插拔寿命较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导体组件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导体组件的技术方案为:导体组件,包括外导体及设置于外导体内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对应导体接触电连的内导体,内导体、外导体中的其中一个导体包括扭簧,另外一个导体包括扭簧、线簧或冠簧。内导体、外导体均包括扭簧。外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扭簧,内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线簧。内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扭簧,外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线簧。外导体还包括外套,外套的内孔壁上设置有挡止方向朝前的挡止台阶,外套的前端设有环形结构的固定套,固定套包括与所述外套螺纹配合的连接部分和设置于连接部分后端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套体部分,外导体的扭簧的前端设置于套体部分与外套之间,连接部分和挡止台阶限制外导体的扭簧前后移动极限。内导体还包括内套,内导体的扭簧设置于内套的内孔中,内导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套的内孔与内、外导体之间环形间隙的透气通道。透气通道位于内套的后侧,透气通道包括与内套的内孔后端连通的轴向通道部分和连接于轴向通道部分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的径向通道部分。内导体还包括内套,内导体的线簧设置于内套的内孔中,内导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套的内孔与内、外导体之间环形间隙的透气通道。透气通道位于内套的后侧,透气通道包括与内套的内孔后端连通的轴向通道部分和连接于轴向通道部分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的径向通道部分。本技术中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导体组件,包括外导体及设置于外导体内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对应导体接触电连的内导体,内导体、外导体中的其中一个导体包括扭簧,另外一个导体包括扭簧、线簧或冠簧。内导体、外导体均包括扭簧。外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扭簧,内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线簧。内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扭簧,外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线簧。外导体还包括外套,外套的内孔壁上设置有挡止方向朝前的挡止台阶,外套的前端设有环形结构的固定套,固定套包括与所述外套螺纹配合的连接部分和设置于连接部分后端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套体部分,外导体的扭簧的前端设置于套体部分与外套之间,连接部分和挡止台阶限制外导体的扭簧前后移动极限。内导体还包括内套,内导体的扭簧设置于内套的内孔中,内导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套的内孔与内、外导体之间环形间隙的透气通道。透气通道位于内套的后侧,透气通道包括与内套的内孔后端连通的轴向通道部分和连接于轴向通道部分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的径向通道部分。内导体还包括内套,内导体的线簧设置于内套的内孔中,内导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套的内孔与内、外导体之间环形间隙的透气通道。透气通道位于内套的后侧,透气通道包括与内套的内孔后端连通的轴向通道部分和连接于轴向通道部分与所述环形间隙之间的径向通道部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扭簧、线簧或冠簧的配合来实现内导体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对应导体之间的插拔,簧式结构减小了两个导体内之间的耦合力,提高了两个内导体之间的插拔寿命,可以适用于需要频繁插拔的场合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连接器的实施例1中的导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器的实施例2中的导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器的实施例3中的导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器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器壳体(图中未示出)及设置于连接器壳体中的导体组件,本实施例中连接器为用于射频信号传输的同轴射频连接器,对应的导体组件为同轴射频导体组件,导体组件包括前端为插接端的内导体11、外导体6,内、外导体同轴线设置,内、外导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22。外导体6包括外套25及设置于外套25内侧的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第一扭簧14,外套25的内孔壁上设置有挡止方向朝前的挡止台阶,外套的前端设有环形结构的固定套1,固定套1包括与外套螺纹配合的连接部分2和设置于连接部分后端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套体部分3,第一扭簧的前端设置于套体部分3与外套25之间,连接部分2和挡止台阶分别用于与第一扭簧的前后端挡止配合而限制第一扭簧前后移动极限。内导体11包括内套12及设置于内套12尾端的柱形导体10,绝缘体22位于柱形导体10与外套25之间,内套中设置有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第二扭簧15,内套的前端部设置有环形台阶13。内导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套的内孔与内、外导体之间环形间隙的透气通道,透气通道位于内套的后侧,透气通道包括与内套的内孔后端连通的轴向通道部分9和连接于轴向通道部分与环形间隙之间的径向通道部分8。本技术中,内、外导体均包括扭簧,通过扭簧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对应导体接触电连,保证与适配接触件的对应导体之间的可靠插接,两个导体组件的耦合力较小,可现频繁插拔的长寿命使用。之所以采用扭簧而不采用冠簧(扭簧和冠簧均属于现有技术),是由于国内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在保证冠簧的弹力方面不太稳定,国内制作的冠簧很难满足低插拔力同时还要满足高寿命要求这两个条件,采用扭簧则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下面以第一扭簧为例说明一下扭簧与冠簧的区别,第一扭簧包括具有缺口的前环形基体4和具有缺口的后环形基体7,前、后环形基体之间一体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扭簧条5,各扭簧条5通过同方向的扭转而形成了弹性的收腰结构。冠簧一般也包括两个具有缺口的环形基体,两个环形基体之间一体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冠簧条,冠簧条的中部具有由镦粗而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收腰结构,冠簧与扭簧的主要区别是,同直径的冠簧和扭簧,冠簧条相比扭簧条要宽,冠簧条的收腰结构由镦粗而成,扭簧条的收腰结构由同趋势扭转形成。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冠簧的质量得以保证,第一扭簧或第二扭簧也可以被冠簧代替;透气通道也可以直接设置于内套的套壁上;当然透气通道也可以不设;固定套的套体部分也可以不设,固定套的连接部分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体组件及使用该导体组件的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导体组件,包括外导体及设置于外导体内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对应导体接触电连的内导体,其特征在于:内导体、外导体中的其中一个导体包括扭簧,另外一个导体包括扭簧、线簧或冠簧。

【技术特征摘要】
1.导体组件,包括外导体及设置于外导体内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对应导体接触电连的内导体,其特征在于:内导体、外导体中的其中一个导体包括扭簧,另外一个导体包括扭簧、线簧或冠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内导体、外导体均包括扭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外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扭簧,内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线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内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内导体接触电连的扭簧,外导体包括内周面用于与适配导体组件的外导体接触电连的线簧。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外导体还包括外套,外套的内孔壁上设置有挡止方向朝前的挡止台阶,外套的前端设有环形结构的固定套,固定套包括与所述外套螺纹配合的连接部分和设置于连接部分后端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套体部分,外导体的扭簧的前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辉王盼盼周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