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0944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包括取水管、与取水管相连通的预氧化池、与预氧化池相连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相连通的砂滤池、与砂滤池相连通的反应池、与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与活性炭滤池相连通的出水管、与预氧化池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预氧化池中添加臭氧,将反应池分隔成相连通的三个池体部分,并在三个池体部分分别添加臭氧,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含量可以小于5ng/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臭味已成为世界各国给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土臭素(geosmin,GSM)和2-甲基异莰醇(2-MIB)是最常见的饮用水嗅味物质,作为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其浓度一般在10ng/L以下时就能引发臭味,而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能力非常有限,容易给供水质量造成影响。多数水厂利用氯气氧化消毒,对2-甲基异莰醇(2-MIB)去除效果不大,并容易生成水中副产物,如三氯甲烷、卤代乙酸等,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常规工艺水厂若去除2-甲基异莰醇(2-MIB),势必会投加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溶液,这样导致净水剂投加的增加,排泥负担和污泥脱水符合增加,从而导致制水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臭氧去除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的水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包括取水管、与所述的取水管相连通的预氧化池、与所述的预氧化池相连通的沉淀池、与所述的沉淀池相连通的砂滤池、与所述的砂滤池相连通的反应池、与所述的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的活性炭滤池相连通的出水管、与所述的预氧化池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池体、所述的第二池体和所述的第三池体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预氧化池内用于向所述的预氧化池内通入臭氧的第一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曝气管上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一阀门。具体地,控制所述的预氧化池内臭氧的投加浓度为0.5~1mg/L,控制水与所述的臭氧的接触时间为3~5分钟。具体地,所述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第一池体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一池体内通入臭氧的第二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曝气管上的第二流量计和第二阀门、伸入所述的第二池体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二池体内通入臭氧的第三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曝气管上的第三流量计和第三阀门、伸入所述的第三池体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三池体内通入臭氧的第四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四曝气管上的第四流量计和第四阀门。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曝气管、所述的第三曝气管、所述的第四曝气管相连通的输送管。具体地,控制所述的反应池内臭氧的总投加浓度为0.8~1.5mg/L。具体地,控制所述的第一池体、所述的第二池体、所述的第三池体内臭氧的投加比例为1:0.9~1.1:1.9~2.1。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通过在预氧化池中添加臭氧,将反应池分隔成相连通的三个池体部分,并在三个池体部分分别添加臭氧,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含量可以小于5ng/L。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其中:1、取水管;2、预氧化池;3、沉淀池;4、砂滤池;5、活性炭滤池;6、出水管;7、第一池体;8、第二池体;9、第三池体;11、第一曝气管;12、第一流量计;13、第一阀门;21、第二曝气管;22、第二流量计;23、第二阀门;31、第三曝气管;32、第三流量计;33、第三阀门;41、第四曝气管;42、第四流量计;43、第四阀门;51、输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包括取水管1、与取水管1相连通的预氧化池2、与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沉淀池3、与沉淀池3相连通的砂滤池4、与砂滤池4相连通的反应池、与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5、与活性炭滤池5相连通的出水管6、与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和第三池体9,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和第三池体9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本技术将砂滤池4设置于反应池前,可以尽量的去除水中的杂质,经反应池后的水的杂质含量少,有利于活性炭滤池5中生物膜的培养。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预氧化池2内用于向预氧化池2内通入臭氧的第一曝气管11、设置在第一曝气管11上的第一流量计12和第一阀门13。控制预氧化池2内臭氧的投加浓度为0.5~1mg/L,控制水与臭氧的接触时间为3~5分钟。第二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第一池体7内用于向第一池体7内通入臭氧的第二曝气管21、设置在第二曝气管21上的第二流量计22和第二阀门23、伸入第二池体8内用于向第二池体8内通入臭氧的第三曝气管31、设置在第三曝气管31上的第三流量计32和第三阀门33、伸入第三池体9内用于向第三池体9内通入臭氧的第四曝气管41、设置在第四曝气管41上的第四流量计42和第四阀门43。第二臭氧通入装置还包括分别与第二曝气管21、第三曝气管31、第四曝气管41相连通的输送管51。控制反应池内臭氧的总投加浓度为0.8~1.5mg/L。控制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第三池体9内臭氧的投加比例为1:0.9~1.1:1.9~2.1,优选地,制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第三池体9内臭氧的投加比例为1:1:2。第一曝气管11、输送管51可以与臭氧供应设备连接,例如臭氧发生器连接。对比例1将含2-甲基异莰醇为35ng/L的原水采用前加氯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中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为8.5ng/L。实施例1将含2-甲基异莰醇为65ng/L的原水采用本技术的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中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小于1ng/L。对比例2将含2-甲基异莰醇为162.85ng/L的原水采用前加氯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中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为29.69ng/L。实施例2将含2-甲基异莰醇为138ng/L的原水采用本技术的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中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小于5ng/L。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管(1)、与所述的取水管(1)相连通的预氧化池(2)、与所述的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沉淀池(3)、与所述的沉淀池(3)相连通的砂滤池(4)、与所述的砂滤池(4)相连通的反应池、与所述的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5)、与所述的活性炭滤池(5)相连通的出水管(6)、与所述的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和第三池体(9),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池体(7)、所述的第二池体(8)和所述的第三池体(9)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管(1)、与所述的取水管(1)相连通的预氧化池(2)、与所述的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沉淀池(3)、与所述的沉淀池(3)相连通的砂滤池(4)、与所述的砂滤池(4)相连通的反应池、与所述的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5)、与所述的活性炭滤池(5)相连通的出水管(6)、与所述的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和第三池体(9),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池体(7)、所述的第二池体(8)和所述的第三池体(9)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预氧化池(2)内用于向所述的预氧化池(2)内通入臭氧的第一曝气管(11)、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曝气管(11)上的第一流量计(12)和第一阀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的预氧化池(2)内臭氧的投加浓度为0.5~1mg/L,控制水与所述的臭氧的接触时间为3~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宏张良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