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0415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2:23
驱动装置,能够容易地更换逆变器。驱动装置(1)具备:电动机(2);电路盒(50),其容纳逆变器,被安装于电动机(2);流路(R1),其以与逆变器相接的方式被设置于电路盒(50),供冷却液通过;流路(R2),其设置于电动机(2),与流路(R1)相连以供冷却液通过;和开放端(D1),其以在电路盒(50)被安装于电动机(2)的状态下能够向冷却液的流路外开放的方式设置在流路(R1)的至少一端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电力转换装置和旋转电机一体化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2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与旋转电机的寿命相比,电力转换装置(逆变器)的寿命短,因此,设想需要在上述结构中在将旋转电机搭载于驱动对象的状态下更换逆变器。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容易更换逆变器的驱动装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具备:电动机;电路盒,其容纳逆变器,被安装于电动机;第一冷却流路,其以与逆变器相接的方式被设置于电路盒,供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流路,其设置于电动机,与第一冷却流路相连以供冷却液通过;以及开放端,其以在电路盒被安装于电动机的状态下能够向冷却液的流路外开放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冷却流路的至少一端侧。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上述电路盒从上方被安装于上述电动机,上述开放端构成为,使上述第一冷却流路向上述电路盒的侧方开放。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上述第一冷却流路具有:吸热部,其以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而与上述逆变器相接;供液部,其将上述冷却液从上述电路盒的侧部引导到上述吸热部;和排液部,其将上述冷却液从上述吸热部引导到上述电路盒的侧部,上述供液部和上述排液部位于比上述吸热部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该驱动装置还具备一对接头管,该一对接头管从上述电路盒向侧方突出并与上述第一冷却流路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上述开放端设置在上述一对接头管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上述一对接头管分别向侧方弯曲。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该驱动装置还具备:将上述电路盒从上方紧固于上述电动机的部件;第一开口部,其设置在上述电路盒的上部,将上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子开放;将电源线缆的端子从上方紧固于上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子的部件;第一罩,其覆盖上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部,其设置在上述电路盒的上部,将上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子开放;将上述逆变器的输出端子从上方紧固于上述电动机的输入端子的部件;和第二罩,其覆盖上述第二开口部。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该驱动装置还具备第三开口部,该第三开口部设置在上述电路盒的侧部,收纳上述电源线缆的端子。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该驱动装置还具备:第一嵌合部,其设置在上述电动机的上部;以及第二嵌合部,其设置在上述电路盒的下部,从上方与上述第一嵌合部嵌合。并且,在上述驱动装置中,该驱动装置还具备握持用的把手,该把手设置在上述电路盒的外部。根据本公开,能够容易地更换逆变器。附图说明图1是输送机械的示意图。图2是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将电路盒从电动机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与图6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图8是省略地示出图2中的电路盒的立体图。图9是省略地示出图3中的电路盒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电路盒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4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4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逆变器的拆卸步骤的图。图14是示出逆变器的拆卸步骤的图。图15是示出逆变器的拆卸步骤的图。图16是示出逆变器的拆卸步骤的图。图17是示出逆变器的拆卸步骤的图。标号说明1:驱动装置;2:电动机;9:输送机械;35a、35b:定位孔(第一嵌合部);40:逆变器;44U、44V、44W:输出端子;48P、48N:输入端子;50:电路盒;53a:侧孔(供液部);53b:侧孔(排液部);53c、53d:开口部(第三开口部);54A、54B:定位突起(第二嵌合部);55A、55B:把手;56a:槽部(吸热部);57A、57B:接头管;60a:开口部(第一开口部);60b:开口部(第二开口部);61A:罩(第一罩);61B:罩(第二罩);90P、90N:电源线缆;91P、91N:端子;B1、B2、B3、B5:螺栓(紧固部件);D1:开放端;R1:流路(第一冷却流路);R2:流路(第二冷却流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作为动力源被搭载于机动车或铁路车辆等输送机械9。下面的说明中的“上下”是指被搭载于输送机械9的状态下的上下。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装置1具备电动机2和逆变器单元3。(电动机)电动机2例如是同步型或感应型的三相交流电机。电动机2具有转子11、定子12、旋转检测器13和电机壳20。转子11包括轴14和例如永磁体等场磁体(未图示)。定子12设置成围绕转子11(参照图5)。定子12包括例如电枢绕组,相应于三相交流电力的供给而产生旋转磁场。旋转检测器13例如是分解器,检测转子11的旋转角度。电机壳20容纳转子11和定子12,被固定在输送机械9内。电机壳20具有筒体21和将其两端部堵塞的端壁22A、22B。电机壳20的筒体21内部容纳转子11和定子12。转子11的轴14通过端壁22A、22B被保持成旋转自如,定子12被固定在筒体21的内周面。轴14的一端(下面,称为“输出端”)14a以贯穿端壁22A的方式向电机壳20的外侧延伸出。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沿轴14的方向称为“电动机2的长边方向”,将与铅垂方向和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电动机2的宽度方向”。“上下”是指铅垂方向上的上下。在简称为“侧方”的情况下,包括所有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在筒体21内形成有围绕定子12的环状的空腔21a(参照图5)。在筒体21的下部设置有与空腔21a连通并向外侧开口的排液孔21d(参照图4)。排液孔21d例如被拧入式的排液塞24堵塞。在筒体21的侧部设置有分别与空腔21a连通并向外侧开口的侧孔21b、21c。侧孔21b、21c在筒体21的周面上位于彼此相反侧。侧孔21b、空腔21a和侧孔21c构成一连串的流路R2。在侧孔21b、21c的周缘部分别设置有从筒体21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接头管23A、23B。接头管23A、23B在中途向筒体21侧弯曲,其末端部向沿筒体21的外周面的方向开口。即,驱动装置1还具备与流路R1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的一对接头管23A、23B。如图6所示,在筒体21的上部设置有连接部31和支柱36A、36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具备:电动机;电路盒,其容纳逆变器,被安装于上述电动机;第一冷却流路,其以与上述逆变器相接的方式被设置于上述电路盒,供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流路,其设置于上述电动机,与上述第一冷却流路相连以供上述冷却液通过;和开放端,其以在上述电路盒被安装于上述电动机的状态下能够向上述冷却液的流路外开放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冷却流路的至少一端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20 JP 2015-032038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具备:
电动机;
电路盒,其容纳逆变器,被安装于上述电动机;
第一冷却流路,其以与上述逆变器相接的方式被设置于上述电路盒,供冷却液通
过;
第二冷却流路,其设置于上述电动机,与上述第一冷却流路相连以供上述冷却液
通过;和
开放端,其以在上述电路盒被安装于上述电动机的状态下能够向上述冷却液的流
路外开放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冷却流路的至少一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盒从上方被安装于上述电动机,
上述开放端构成为,使上述第一冷却流路向上述电路盒的侧方开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冷却流路具有:
吸热部,其以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而与上述逆变器相接;
供液部,其将上述冷却液从上述电路盒的侧部引导到上述吸热部;和
排液部,其将上述冷却液从上述吸热部引导到上述电路盒的侧部,
上述供液部和上述排液部位于比上述吸热部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还具备一对接头管,该一对接头管从上述电路盒向侧方突出并与上述
第一冷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尾敏男三浦一夫伊藤徹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