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396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涉及婴儿车领域,包括前轮组、后轮组、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后支撑杆组、把手和摇篮,还包括履带组、控制支架以及可伸缩连接杆组,其中,在同一侧,履带连接前轮和后轮,用于爬楼;控制支架为U型支架,设置在摇篮的底部,与后支撑杆组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摇篮和调节摇篮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可伸缩连接杆用于连接后支架组和后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摇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材质轻便耐压,收折方便。同时,前、后轮组间履带的添加、方便调节摇篮倾斜角度的控制支架的添加使得婴儿车上下楼梯不便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市场上的婴儿车在面对上下楼的问题时,都是采用设计方便收折的结构来解决。一般的婴儿车是各个杆件枢接而构成一整个连体机构,其由一释放机构控制一设置在连体机构上的关节组,并由关节组当中的锁扣机构的释放与锁扣完成婴儿车的展开使用及收折。此类婴儿车结构可参考CN95192712.4号专利案。但实际上,这种方便收折的婴儿车并没有真正解决婴儿车上下楼梯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个大人单独带婴儿出门并且遇到上下楼梯的情况下,这种普通婴儿车的弊端就越发的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婴儿车在上下楼梯时不能爬楼,只能折叠后拎起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通过简化婴儿车骨架结构,同时在前轮组和后轮组之间添加履带来解决婴儿车上下楼梯的不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包括前轮组、后轮组、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后支撑杆组、把手和摇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组、控制支架以及可伸缩连接杆组,其中:前轮组包括两个前轮,后轮组包括两个后轮,前支架组包括两根前支架,后支架组包括两根后支架,后支撑杆组包括两根后支撑杆,履带组包括两根履带,可伸缩连接杆组包括两根可伸缩连接杆;在同一侧,前支架的下端与前轮枢接,后支架的下端与后轮枢接,前支架的上端与后支架的上端、可伸缩连接杆的前端、摇篮框架同侧上臂的中部枢接于一点;把手为U型杆,在同一侧,把手一侧臂的下端与可伸缩连接杆的后端、后支撑杆的上端枢接于一点;两根前支架之间采用一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两根后支架之间采用两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在同一侧,履带连接前轮和后轮,用于爬楼;控制支架为U型支架,设置在摇篮的底部,与后支撑杆组固定连接,控制支架通过固定嵌入两臂的两个轴套套接在两后支架之间的一根水平横杠上,用于支撑摇篮和调节摇篮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前轮组的两个前轮和后轮组的两个后轮表面均设有凹槽,凹槽宽度与履带宽度一致。前轮的前上方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前支架固定连接;后轮的后上方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后支架固定连接。两根前支架之间采用一根水平横杠连接,横杠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根前支架固定连接,横杠位于前支架组的下部;两根后支架之间采用两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横杠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根后支架固定连接,横杠分别位于后支架组的下部和中部。后支架组中部的横杠两端曲面上对称的开有数个圆孔,圆孔呈直线排列且轴线垂直于横杠中心轴,两根轴线间的间距与控制支架宽度一致。控制支架是U型支架,U型支架两臂之间均匀分布数根横杠,且横杠均与两臂固定连接。在同一侧,控制支架一侧臂的中部与后支撑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控制支架一侧臂与后支撑杆之间呈直角;控制支架一侧臂中部固定嵌入一轴套,轴套与后支撑杆下端面位置相对,轴套的轴孔与控制支架一侧臂和后支撑杆形成的平面垂直轴套上开有一螺纹孔,且配有一螺纹圆柱销,螺纹孔的螺纹大径与后支架组中部的水平横杠两端的圆孔直径一致。控制支架通过轴套套接在所述后支架组中部的水平横杠上。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整体采用轻质钢。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材质轻便耐压,收折方便。同时,前、后轮组间履带的添加、方便调节摇篮倾斜角度的控制支架的添加使得婴儿车上下楼梯不便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本技术既可以手推上下楼梯,也可以折叠后拎起上下楼梯。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技术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的体现出本技术的优点,附图中示出的各个部分是以实现本技术为目的的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图1示出本技术的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且在详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本技术在它的应用中并不能限制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或者附图中示出的细节和部件的配置。本技术能够具有除了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实施例,并能够以不同方式实施和进行。同样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的用作设计其他结构和系统的基础,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数个目的。图1示出本技术的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的示意图。实施例1根据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包括前轮组1、后轮组2、前支架组4、后支架组5、后支撑杆组7、把手9和摇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组3、控制支架6以及可伸缩连接杆组8,其中:前轮组1包括两个前轮,后轮组2包括两个后轮,前支架组4包括两根前支架,后支架组5包括两根后支架,后支撑杆组7包括两根后支撑杆,履带组3包括两根履带,可伸缩连接杆组8包括两根可伸缩连接杆;在同一侧,前支架4的下端与前轮1枢接,后支架5的下端与后轮2枢接,前支架4的上端与后支架5的上端、可伸缩连接杆8的前端、摇篮10框架同侧上臂的中部枢接于一点;把手9为U型杆,在同一侧,把手9一侧臂的下端与可伸缩连接杆8的后端、后支撑杆7的上端枢接于一点;两根前支架4之间采用一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两根后支架5之间采用两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在同一侧,履带3连接前轮1和后轮2,用于爬楼;控制支架6为U型支架,设置在摇篮10的底部,与后支撑杆组7固定连接,控制支架6通过固定嵌入两臂的两个轴套套接在两后支架5之间的一根水平横杠上,用于支撑摇篮10和调节摇篮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前轮组1的两个前轮和后轮组2的两个后轮表面均设有凹槽,凹槽宽度与履带3宽度一致。前轮1的前上方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前支架4固定连接;后轮2的后上方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后支架5固定连接。两根前支架4之间采用一根水平横杠连接,横杠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根前支架4固定连接,横杠位于前支架组4的下部;两根后支架5之间采用两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横杠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根后支架5固定连接,横杠分别位于后支架组5的下部和中部。后支架组5中部的横杠两端曲面上对称的开有数个圆孔,圆孔呈直线排列且轴线垂直于横杠中心轴,两根轴线间的间距与控制支架6宽度一致。控制支架6是U型支架,U型支架两臂之间均匀分布数根横杠,且横杠均与两臂固定连接。在同一侧,控制支架6一侧臂的中部与后支撑杆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控制支架6一侧臂与后支撑杆7之间呈直角;控制支架6一侧臂中部固定嵌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包括前轮组、后轮组、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后支撑杆组、把手和摇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组、控制支架以及可伸缩连接杆组,其中:前轮组包括两个前轮,后轮组包括两个后轮,前支架组包括两根前支架,后支架组包括两根后支架,后支撑杆组包括两根后支撑杆,履带组包括两根履带,可伸缩连接杆组包括两根可伸缩连接杆;在同一侧,前支架的下端与前轮枢接,后支架的下端与后轮枢接,前支架的上端与后支架的上端、可伸缩连接杆的前端、摇篮框架同侧上臂的中部枢接于一点;把手为U型杆,在同一侧,把手一侧臂的下端与可伸缩连接杆的后端、后支撑杆的上端枢接于一点;两根前支架之间采用一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两根后支架之间采用两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 在同一侧,履带连接前轮和后轮,用于爬楼;控制支架为U型支架,设置在摇篮的底部,与后支撑杆组固定连接,控制支架通过固定嵌入两臂的两个轴套套接在两后支架之间的一根水平横杠上,用于支撑摇篮和调节摇篮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包括前轮组、后轮组、前支架组、后支架组、后支撑杆组、把手和摇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组、控制支架以及可伸缩连接杆组,其中:
前轮组包括两个前轮,后轮组包括两个后轮,前支架组包括两根前支架,后支架组包括两根后支架,后支撑杆组包括两根后支撑杆,履带组包括两根履带,可伸缩连接杆组包括两根可伸缩连接杆;
在同一侧,前支架的下端与前轮枢接,后支架的下端与后轮枢接,前支架的上端与后支架的上端、可伸缩连接杆的前端、摇篮框架同侧上臂的中部枢接于一点;
把手为U型杆,在同一侧,把手一侧臂的下端与可伸缩连接杆的后端、后支撑杆的上端枢接于一点;
两根前支架之间采用一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两根后支架之间采用两根水平横杠固定连接;
在同一侧,履带连接前轮和后轮,用于爬楼;
控制支架为U型支架,设置在摇篮的底部,与后支撑杆组固定连接,控制支架通过固定嵌入两臂的两个轴套套接在两后支架之间的一根水平横杠上,用于支撑摇篮和调节摇篮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表面均设有凹槽,凹槽宽度与履带宽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梯婴儿车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前上方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的后上方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后支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苏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