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236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中,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可增加连接件的向外侧拉伸力和向内侧压缩力,通过软管来实现管道不同方向的位移,且位移量比一般单一产品能力要高,能保证管道的位移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用于设备与管道的连接,解决设备与管道的隔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件,特别涉及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在管道系统安装的柔性接头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单一的纵向位移管道接头和单一的侧向位移管道接头,纵向位移的典型产品为波纹膨胀接头或橡胶软接头,侧向位移的典型产品一般采用钢丝骨架软管等。产品性能根据设计要求选用,而当前管道的安装要求日益复杂,管道不但需要具有纵向位移要求,而且同时还要满足侧向位移要求,尤其是在建筑结构中,当管道穿越隔震层时,管道需要在同一位置不但符合纵向位移还要符合侧向位移要求,而现有产品并不能同时具有两个方向位移的功能。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不但具有纵向位移及侧向位移的功能,且位移量比一般单一产品能力要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60度。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150度。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长度相同。r>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所述第二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弯头上设有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弯头上设有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中,所述第三弯头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片,所述第三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本体,在地面和建筑物本体之间设置有隔震垫,还包括地埋管、穿墙管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地埋管设置于地面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所述穿墙管的纵向部分设置于建筑物本体的墙体中,所述穿墙管的横向部设置于地面下、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一种抗震建筑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第一建筑物本体和第二建筑物本体,所述第一建筑物本体与第二建筑物本体相邻设置、第一建筑物本体与第二建筑物本体之间具有沉降缝,所述抗震建筑物还包括第一穿墙管、第二穿墙管和如上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第一穿墙管,所述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穿墙管;所述第一穿墙管和V型管道连接件位于第一建筑物本体中,所述第二穿墙管穿过所述沉降缝位于第二建筑物本体中。一种抗震设备,包括抗震设备本体、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还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V型管道连接件;所述第一横向管穿过抗震设备本体、并与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一弯头连接,V型管道连接件的第三弯头连接第二横向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软管连接,并构成V字型结构,使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不但具有纵向位移及侧向位移的功能,且位移量可根据软管的长度设计,比现有单一产品能力高,还能起到防震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纵向位移受拉力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纵向位移受压力时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的侧向位移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震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抗震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抗震建筑物、抗震设备及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软管连接,并构成V字型结构,使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不但具有纵向位移及侧向位移的功能,且位移量可根据软管的长度设计,比现有单一产品能力高,还能起到防震作用,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为金属软管可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包括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第三弯头30、第一软管40和第二软管50;所述第一弯头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40与第三弯头30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50与第二弯头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30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三弯头30的弯折角度为60度,使产品拉伸和反弹力增大,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改成其它角度。所述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弯折角度为150度,以保证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另一端能连接水平管道。具体使用时,如第三弯头30的弯折角度改变,所述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的弯折角度相应改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管40、第二软管50的长度相同,使所述第一弯头10、第二弯头20在同一水平线上,能连接水平管道,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为了便于与水平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弯头10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101。相应的,所述第二弯头20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201。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根据安装需要使用其它连接形式,具体根据管道连接处的连接形式决定。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三弯头30的底部设有排气口301,该排气口301可以用来安装排气阀或者排污阀等,也可以用来安装压力表等设备。所述第一弯头10上设有第一安装片102,所述第一安装片10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3;所述第二弯头20上设有第二安装片202,所述第二安装片2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3。第一安装孔103和第二安装孔203用于当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位移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三弯头、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弯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第三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三弯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第二弯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锐角,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钝角,使V型管道连接件连接后呈V字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头的弯折角度为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的弯折角度为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所述第二弯头的另一端为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头上设有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弯头上设有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安装片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位移的V型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头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片,所述第三安装片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生马永恒王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