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072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具有缓启动功能,具有过压保护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调节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电扇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风扇电压调整性差,没有短路保护功能,没有缓启动功能,没有过压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具有缓启动功能,具有过压保护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调节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该电压调节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上述同相输入端经过第一电阻R21,反相输入端经过第二电阻R20;第二电阻R20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三电阻R19后接地;第一电阻R21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七电阻R16与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21与第七电阻R16之间节点出发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第四电阻R32接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扇FAN连接;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一端连接电扇FAN,另一端连接电源的MOS管M,该MOS管M与电源之间的节点出发的支路经过第四三极管Q5后接地,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源连接,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MOS管M连接,发射极接地;电扇FAN的另一端一条支路经过第一二极管ZD4后接地,另一条支路经过第二三极管Q7和第三三极管Q6后接地,该第二三极管Q7和该第三三极管Q6组成自锁定电路,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可选的,第四三极管Q5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22和第四电容TC2并联。可选的,电源经过负温度系数电阻RT2与MOS管M的输入端连接。可选的,第一二极管ZD4的阳极经过第八电阻R26和第九电阻R29接地;第八电阻R26和第九电阻R29之间的节点出发的支路经过第十一电阻R30、第一二极管组D3和第一电容C12后接地。可选的,第四电阻R32与第五电阻R17并联。可选的,运算放大器U与第一三极管Q4之间串联第六电阻R15。可选的,电扇FAN经过第十二电阻R28与第二三级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31与第十二电阻R28并联,并与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扇FAN经过第十电阻R27与第二二极管组D4连接,第二二极管组D4的另一端与述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电扇FAN经过第三电容TC4接地。可选的,MOS管M与第十五电阻R25并联,第十五电阻R25与第二电容C11串联;MOS管M的G极经过第十七电阻R24与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MOS管M与第二二极管ZD3串联,第二二极管ZD3与第十八电阻R23并联。可选的,上述电源为12V直流电源。可选的,第二三极管Q7为PNP型三极管。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施例包括:包括:电压调节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该电压调节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上述同相输入端经过第一电阻R21,反相输入端经过第二电阻R20;第二电阻R20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三电阻R19后接地;第一电阻R21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七电阻R16与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21与第七电阻R16之间节点出发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第四电阻R32接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扇FAN连接;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一端连接电扇FAN,另一端连接电源的MOS管M,该MOS管M与电源之间的节点出发的支路经过第四三极管Q5后接地,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源连接,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MOS管M连接,发射极接地;电扇FAN的另一端一条支路经过第一二极管ZD4后接地,另一条支路经过第二三极管Q7和第三三极管Q6后接地,该第二三极管Q7和该第三三极管Q6组成自锁定电路,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解决风扇最小电压不能精确控制的问题;解决风扇电压调整性差的问题;解决系统过温保护的问题;解决系统过压保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扇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具有缓启动功能,具有过压保护功能。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实施例,包括:电压调节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该电压调节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上述同相输入端经过第一电阻R21,反相输入端经过第二电阻R20;第二电阻R20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三电阻R19后接地;第一电阻R21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七电阻R16与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21与第七电阻R16之间节点出发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第四电阻R32接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扇FAN连接;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一端连接电扇FAN,另一端连接电源的MOS管M,该MOS管M与电源之间的节点出发的支路经过第四三极管Q5后接地,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源连接,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MOS管M连接,发射极接地;电扇FAN的另一端一条支路经过第一二极管ZD4后接地,另一条支路经过第二三极管Q7和第三三极管Q6后接地,该第二三极管Q7和该第三三极管Q6组成自锁定电路,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在本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U的两个引脚电压为:Vnet1=12V*R20/(R20+R19),根据运算放大器U虚短虚断原理可得:Vnet1=Vnet2,由Inet2=0Vnet2/R32-(12V-Vnet2)/R21=(VA-Vnet2)/R16,由上式求出VA后,风扇FAN的电压Vfan=12V-VA.由上可得Vfan,风扇电压曲线可通过调节第四电阻R32,第三电阻R19,第二电阻R20,第一电阻R21以及第七电阻R16的值来实现精确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调节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同相输入端经过第一电阻(R21),所述反相输入端经过第二电阻(R20);所述第二电阻(R20)与所述反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三电阻(R19)后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21)与所述同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七电阻(R16)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21)与所述第七电阻(R16)之间节点出发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经过第四电阻(R32)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扇(FAN)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一端连接所述电扇(FAN),另一端连接电源的MOS管(M),所述MOS管(M)与所述电源之间的节点出发的支路经过第四三极管(Q5)后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MOS管(M)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扇(FAN)的另一端一条支路经过第一二极管(ZD4)后接地,另一条支路经过第二三极管(Q7)和第三三极管(Q6)后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7)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6)组成自锁定电路,所述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调节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
运算放大器(U),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
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
(Q4)的基极连接;
所述同相输入端经过第一电阻(R21),所述反相输入端经过第二电阻
(R20);
所述第二电阻(R20)与所述反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三电阻(R19)
后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R21)与所述同相输入端之间的支路经过第七电阻(R16)
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R21)与所述第七电阻(R16)之间节点出发分成两条支
路,其中一条经过第四电阻(R32)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扇(FAN)连接;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一端连接所述电扇(FAN),另一端连接电源的MOS管(M),所述
MOS管(M)与所述电源之间的节点出发的支路经过第四三极管(Q5)后接
地,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5)的集
电极与MOS管(M)连接,发射极接地;
所述电扇(FAN)的另一端一条支路经过第一二极管(ZD4)后接地,另
一条支路经过第二三极管(Q7)和第三三极管(Q6)后接地,所述第二三极
管(Q7)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6)组成自锁定电路,所述第二三极管(Q7)
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基
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
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三极管(Q5)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22)和第四电容(TC2)并
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仰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