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063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第一场效应管U1、第二场效应管U2、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通过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两个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通过两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再到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组成一个闭环负反馈,通过调节第三网络节点的电压及给第一网络节点一个高电平,就能使得第二网络节点输出一定值的电流,实现了电流源电流的线性调节,电流值调节方便,调节过程稳定,不会造成电路的突然急速变化;其通过设置两个场效应管,可以防止电流过大,避免损坏电器件,安全性高。此电路性能稳定,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是简单恒流源的广泛使用之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恒流源电路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恒流源电路就是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流以保证其它电路稳定工作的基础。恒流源电路主要是由输入级和输出级构成,输入级提供参考电流,输出级输出需要的恒定电流。即要求恒流源电路输出恒定电流,因此作为输出级的器件应该是具有饱和输出电流的伏安特性。通常是采用工作于输出电流饱和状态的BJT或者MOSFET来实现。现有恒流源有两种,一种是进口的高精度的源表如安捷伦的B2911A、爱德万的6166等,另一种是用户用各种分立或集成芯片搭建成的恒流源电路。进口的高精度的源表虽然精度高,稳定性高,单价格昂贵,且体积较大,不容易集成到嵌入式系统中;用户用各种分立或集成芯片搭建成的恒流源电路的精度、稳定性能满足一般使用要求,结构简单,可以集成到嵌入式系统中。现有技术中用各种分立或集成芯片搭建成的恒流源电路包括信号源电路和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其中,现有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中电流值调节不方便,调节过程中容易造成电路的突然急速变化,极易损坏电器件,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调节不方便,调节过程中容易造成电路的突然急速变化,电流过大时极易损坏电器件,安全性较差,从而提出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第一场效应管U1、第二场效应管U2、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网络节点F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漏极分别与第二网络节点F2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输入端5脚连接第三网络节点F3,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输入端6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7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所述第一网络节点F1为控制端,所述第二网络节点F2为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三网络节点F3为电压输入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三极管Q1采用型号为9013的NPN型小功率三极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采用相同型号规格的绝缘栅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7脚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电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源为供电Cps-12V的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两个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通过两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再到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组成一个闭环负反馈,通过调节第三网络节点的电压及给第一网络节点一个高电平,就能使得第二网络节点输出一定值的电流,实现了电流源电流的线性调节,电流值调节方便,调节过程稳定,不会造成电路的突然急速变化,安全性高。可实现线性调节LED的亮度,线性调节电磁铁的磁场强度,线性给出所需要的电流值等;其通过设置两个场效应管,可以防止电流过大,避免损坏电器件,安全性高;其通过在场效应管的两端设置散热块,可以及时散发掉发热的热量,保证场效应管的寿命。此电路性能稳定,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是简单恒流源的广泛使用之选。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第一场效应管U1、第二场效应管U2、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网络节点F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采用型号为9013的NPN型小功率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的作用是开关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所述第一网络节点F1为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三极管Q1的通断,所述第一电阻R1为限流基极电阻,所述第一电阻R1采用330R/0603的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为所述三极管Q1的稳定工作创造条件,所述三极管Q1基极控制端高电平有效。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漏极分别与第二网络节点F2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F2为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采用相同型号规格的绝缘栅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当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是,因为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为N沟道,低电平导通,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电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采用两个场效应管,是为了防止电流过大,会烧坏管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块。可以及时散发掉场效应管发热的热量,保证管子的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R2为大功率电阻,所述第二电阻R2采用0.5R/2512的电阻,功率选取很重要,否则会烧坏电阻,不至于使电阻过快老化。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输入端5脚连接第三网络节点F3,所述第三网络节点F3为电压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输入端6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7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7脚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R3为上拉稳定电阻,所述第三电阻R3采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第一场效应管U1、第二场效应管U2、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网络节点F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漏极分别与第二网络节点F2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输入端5脚连接第三网络节点F3,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输入端6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7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所述第一网络节点F1为控制端,所述第二网络节点F2为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三网络节点F3为电压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恒流源的电流线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极管Q1、第一场效应管U1、第二场效应管U2、运算放大器U3、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网络节点F1,
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
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并联连接,所述
第一场效应管U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漏极分别与第二
网络节点F2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
管U2的源极分别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
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一输入端5脚连接第三网络节点F3,所
述运算放大器U3的第二输入端6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源
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源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7
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U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U2的栅极;
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绍林杨愉强王建福谈贤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