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937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铆合压板、下模座、下垫板和下模板,待铆合的铜件在铆合压板和下模板之间传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二传动杆、摆块、支撑座、第三传动杆、第二弹簧和顶针,铆合压板下移驱动第一传动杆在下模板内部下移,第一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第二传动杆下方顶紧摆块左端,摆块中部铰接于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下模座下方,摆块右端顶紧第三传动杆的下部,第二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三传动杆和顶针之间,顶针从底板上方伸出顶紧银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插座铜件自动铆银钉的模具。
技术介绍
插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工具,人们通过把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内,接通外部电源以便正常使用。因铜的导电性好,插座内部安装有铜件以便连接电源,铜件一般由冲压机使用特定结构的模具冲压铜板而成,铜件安装到插座内部前,要预先在冲压后的铜件上铆合银钉,以便定位固定插座。传统的铜件铆合银钉工艺是,人工拿取冲压后的铜件放置在铆合模具上,把银钉到铜件上,驱动铆合模具铆合银钉。但现行的铆合模具铆合银钉的精度较低,因银钉体积较少,不好定位,模具在铆合银钉的过程中,银钉易滑落或者跑位,以至位置不精确,合格率较低,需经常返修,影响正常生产;而如果要提高合格率,就必须要降低生产速度,铆合压板不能快速的铆合银钉,这样又会降低的产量,不能满足客户需要。为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结构的铆银钉模具,保证银钉铆合精确,而又不降低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模具铆合银钉时,出现银钉定位不准确、易跑位、生产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保证银钉在铆合时不会跑位的银钉铆合模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铆合压板、下模座、下垫板和下模板,待铆合的铜件在铆合压板和下模板之间传输,它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二传动杆、摆块、支撑座、第三传动杆、第二弹簧和顶针,铆合压板下移驱动第一传动杆在下模板内部下移,第一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第二传动杆下方顶紧摆块左端,摆块中部铰接于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下模座下方,摆块右端顶紧第三传动杆的下部,第二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三传动杆和顶针之间,顶针从底板上方伸出顶紧银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针外周侧套设有第三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比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块的转动角度为±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铆合压板在下移铆合银钉时,第一传动杆通过压缩第一弹簧驱动第二传动杆下移,第二传动杆驱动摆块逆时针旋转,摆块驱动第三传动杆上移,第三传动杆通过压缩第二弹簧驱动顶针顶紧银钉,保证银钉不会因铆合压板的冲击力而跑位,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增加了生产速度,产量由原来的900个/小时,增加到2000个/小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到冲床上的示意图;图4是气缸的立体图;图5是铜件进料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铆合压板3、下模座4、下垫板5和下模板6,待铆合的铜件在铆合压板和下模板之间传输,它还包括第一传动杆7、第一弹簧8、第二传动杆9、摆块10、支撑座11、第三传动杆12、第二弹簧13和顶针14,第一传动杆7上部从下模板6中伸出,铆合压板3下压铆合银钉时,铆合压板3可驱动第一传动杆7下移,第一弹簧8弹性压缩在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9之间,第二传动杆9下方顶紧摆块10左端,摆块10中部铰接于支撑座11,支撑座11安装在下模座6下方,摆块10右端顶紧第三传动杆12的下部,第二弹簧13弹性压缩在第三传动杆12和顶针14之间。第一弹簧8的弹性系数比第二弹簧13的弹性系数大,保证第一传动杆7下移时,第一弹簧8产生的弹力可驱动第三传动杆12上移。顶针14外周侧套设有第三弹簧15,第三弹簧15一端顶着下模板6;另一端顶着顶针14的台阶,保证当铆合压板3上移时,顶针14能够自动复位。另外,摆块10的转动角度为±15°,根据铆合压板3的下移行程决定,可灵活调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上模座1下移,铆合压板3铆合下模板6上的铜件,同时,铆合压板3驱动第一传动杆7下移,第一传动杆7压缩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驱动第二传动杆9下移,第二传动杆9驱动摆块10逆时针转动,摆块10右端驱动第三传动杆12上移,第三传动杆12压缩第二弹簧13,第二弹簧13驱动顶针14上移,顶针14顶紧银钉,保证铆合时银钉不会跑位,铆合完毕后,第三弹簧15、第二弹簧13、第一弹簧8驱动各部件自动复位。总之,本技术的各部件靠弹簧自身弹性复位,结构设计合理,弹簧使用寿命长,灵敏度高,弹力充足,具有缓冲保护银钉的功能,保证银钉不跑位,银钉精确铆合到铜件上的指定位置。如图3~5所示,本技术的模具应用到冲床上的示意图,待冲压的铜件首先从左侧进入冲床的冲压工位,在冲压工位上安装有冲压模具,冲压后的半成品铜件进入送银钉工位,送银钉工位上安装有振动盘16和气缸17,振动盘16有序的输送银钉到达气缸17下方,气缸17输出轴前后两侧对称安装两个银钉吸嘴18,银钉吸嘴吸合银钉,气缸17旋转180°,把银钉送到半成品的铜件上,之后,铜件就进入银钉铆合模具中,自动铆合银钉,全过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取放银钉到铜件上。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铆合压板、下模座、下垫板和下模板,待铆合的铜件在铆合压板和下模板之间传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二传动杆、摆块、支撑座、第三传动杆、第二弹簧和顶针,铆合压板下移驱动第一传动杆在下模板内部下移,第一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第二传动杆下方顶紧摆块左端,摆块中部铰接于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下模座下方,摆块右端顶紧第三传动杆的下部,第二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三传动杆和顶针之间,顶针从底板上方伸出顶紧银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铆合银钉模具,包括上模座、上垫板、铆合压板、下模座、下垫板和下模板,待铆合的铜件在铆合压板和下模板之间传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弹簧、第二传动杆、摆块、支撑座、第三传动杆、第二弹簧和顶针,铆合压板下移驱动第一传动杆在下模板内部下移,第一弹簧弹性压缩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之间,第二传动杆下方顶紧摆块左端,摆块中部铰接于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下模座下方,摆块右端顶紧第三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艳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厚街金多利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