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逃生滑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912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3:54
高楼逃生滑梯,由高楼窗口、双层布筒、筒梯、底筒带、边侧筒带、圆棍形海绵、吊绳、进口、骨架、出口、邻楼低层窗口、气垫、充气机械、储备电源、出风口、进风口、吊环相互连接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其主要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成双层布筒及带筒梯的逃生滑梯通道,可将多数人从一个逃生通道中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滑梯。技术背景当前居住和办公在高层楼上的人们,为预防火灾发生设计和研制出了若干个逃生措施,但基本上都是真对个人采用的措施和设备,如人数众多又在较短时间将人们都逃离现场,到现在为止还没一个较好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已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而提出一种如高层楼发生火灾时,能在短时间内将多数人快速逃离火灾现场而降到楼下地面的高楼逃生滑梯。本专利技术是由高楼窗口、双层布筒、筒梯、底筒带、边侧筒带、圆棍形海绵、吊绳、进口、骨架、出口、邻楼低层窗口、气垫、充气机械、储备电源、出风口、进风口、吊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布筒是由碳纤维24K束丝编织的斜纹布缝纫成筒状,然后内外涂有环氧树脂加固化剂并烘干后,形成不透气并能达到半硬半软状态,分内层和外层套在一起呈双布筒状;然后再将双层布从布筒一端至另一端缝纫成8-10道直线、并将布筒两端布用碳纤维24K束线环型在一起、制作成双层布筒;筒梯的制作是采用两根边侧筒带在双层布筒各一侧和两根底筒带上双层布筒下垫有一圆棍形海绵、并与布筒缝纫在一起而形成筒梯,具体制作是在双层布筒每2.5-3m距离处、因布筒下垫有圆棍形海绵而形成L形弯曲、并与两边侧筒带缝纫在一起而形成L形筒梯;其边侧筒带和底筒带都是采用碳纤维24K束丝编织成6-8cm宽并外涂有保护漆的碳纤维绳带;圆棍形海绵直径为25-30cm,长度为45-50cm,外包有碳纤维布并封闭性缝纫;双层布布筒充后的内直径为60-70cm,其长度根据楼层与拆向邻楼低层窗口或楼下地面设定降落位置确定;进口为半弧形固定连接在双层布筒的上端,进口为碳纤维骨架外罩有碳纤维斜纹布,其半弧形口从高层楼窗外窗台上部位置迎向窗口内进入内窗台位置后,其碳纤维骨架进入内窗台位置时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位、用绳索分别将其固定在窗口上、下、左、右的室内墙壁承重墙上,尤其是窗口上部位置是采用透墙锣栓将骨架固定在承重墙上,也是骨架承重的主要承重点,其边侧筒带与进口骨架固定拴牢呈一体其一端向室内延伸并和吊绳一端共同固定在室内窗口上侧透墙锣栓上,边侧筒带另一端沿缝纫在双层布筒两侧向楼下延伸至楼地面或设定的位置处;吊绳另一端从进口处上沿延伸串进双层布筒内上部及前部位置至达楼地面或设定的位置处;其底筒带一端在与进口处骨架下沿固定式连接后从窗台处延伸进室内向下弯折固定在窗口下承重墙壁上,其固定方式也同样捆绑在固定在透墙锣栓上,其底筒带另一端沿双层布筒底部即靠墙一侧沿与布筒缝纫线延伸至楼地面或设定位置处;双层布筒的出口为圆形口,其底部有两条底筒带、两侧各一条边侧筒带都与双层布筒缝纫连接在一起;其四条筒带都沿双层布筒外侧裸露出1.5-2m;吊绳另一端从布筒中靠上部位置也裸露出2-3m;吊绳串套在双层布筒内上部位置;吊绳是采用化纤尼龙束丝编织成直径3-4cm的圆绳;气垫为圆型或方形充气垫或海绵垫,长宽或圆形直径为3-4m,充气后或垫有海绵厚度为60-80cm;放置在双层布筒出口处位置。充气机械为吹风机与电机连接,电机与储备电源连接,储备电源即为小型发电机或大容量电瓶;吹风机出风口经输风管与双层布筒上端的各双层布中间进风口连接;吊环是由被单或褥子单,使用时捋成一绳状,将其一端串过逃生人体腰带再斜向上呈8字形绕过吊绳后、再与另一端打成固定绳结,其打成的绳结扣应放置在吊绳下侧位置,便于逃生用手把握住;具体使用时能将逃生人体吊挂在吊绳上;或采用被单或褥单在人体腰腹部捆绑住并在腹前打成死结后、再串过吊绳垂下后将其两端打成绳结而斗人体吊挂在吊绳上,如腰带不牢靠的人体或小孩或老人们都要采用这种方法;逃生时穿着的衣服要穿着棉衣和棉裤,鞋子穿着轻便不易脱落的旅游鞋,便于沿双层布筒向下滑动时不会被擦伤。以上连接均采用传统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遇到高层楼中间楼层发生火灾又不能使用电梯和步行向下行走的通道时,这时大火在一层一层的向上燃烧,发生大火楼层其上层的人们都会被大火追赶着继续向上楼层逃避求生,这时就开始使用本专利技术,首先将双层布筒的进口选择有怜楼的一窗口处按以上安装方式固定安装好,并将连接在进口处的双层布筒抛向楼下,楼下的人们快速将抛在楼下地面的双层布筒、拆至能形成30-35度角的邻楼低层窗口或楼下地面处、将出口探出的边侧筒带、底筒带、吊绳拉紧并安装固定好,然后将气垫充满气或海绵垫子放置到出口处位置;这时开始在楼上和楼下同时使用充气机械向双层布筒内充气,充气机械所用的电源是采用楼上备用电源即发电机或大容量电瓶,楼下采用吹风机向双层布筒的双层布空间内充气,因是上下双向充气,会快速的将双层布筒的双层布内因充气而胀起,这样就完成了安装工序,下面开始滑梯逃生;逃生人将被单或褥单捋成绳状、并串过人体腰带或捆扎在人体腰带上、并悬挂在吊绳上形成8字形吊环,穿着好冬天紧身衣物和旅游鞋后,双手紧握吊环,进入窗台外侧的进口处并快速进入双层布筒内,这时进入双层布筒内的人呈斜躺式、以人体自身的重力沿双层布筒底部即下侧向下滑动,同时吊环也在人身重力拉动下向下滑动,其吊环与吊绳接触部位的横向驺纹已阻挡减缓了吊环斜向下的滑动速度,当逃生人下降到第一个梯位时,即下降到2.5-3m位置的L位置时,逃生人会先用脚踏了一下L梯位,其被气体充灌而胀起的双层布会以弹力回收一下,减轻了人体向下的冲击力使人不会因向下冲击而受伤,紧接着人脚被惯性作用向前滑出L的瞬间,人体也向下滑动、其屁股会顺势落坐于梯位上,由于前有脚踏已减轻了人向下滑冲的下垂力,所以等人屁股下落至L形梯位上时,身体以很小的冲力使屁股坐到梯位上,当然L位的弹力也会向回收一下下垂的重力,其吊环沿吊绳向下滑动因其吊环上的驺纹又使其缓慢滑动,紧接着人会以惯性继续斜向下滑行进入第二个梯位上,还是以人的脚先踏到L形梯位上,这样好似人在斜坡上行走一样到达设定的出口位置时,以双层布筒中产生的弹力、人的重力沿双层布筒斜向下的滑动和吊环沿吊绳斜向下的滑动力,会将人滑出双层布筒至邻楼低层窗口或楼下地面出口,落到出口外的气垫上得以逃生。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是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不怕火烧、重量轻、抗拉性强、耐腐蚀能经久耐用等储多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要按本明提前进行逃生演练,便于高层楼发生大火时能将双层布筒出口准确拆至邻楼低层窗口或楼下地面处、并在建筑物上固定住双层布筒出口;不使用时要将双层布筒卷绕收回至高层楼上设定的窗口内。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单人逃生工具相比,具有逃生快,适合多数人在一个逃生通道内快速逃生;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轻易拆动,能快速安装使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高楼逃生通道立体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高楼逃生通道立体示意简图中,由高楼窗口1、双层布筒2、筒梯3、底筒带4、边侧筒带5、圆棍形海绵6、吊绳7、进口8、骨架9、出口10、邻楼低层窗口11、气垫12、充气机械13、储备电源14、出风口15、进风口16、吊环1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布筒2是由碳纤维24K束丝编织的斜纹布缝纫成筒状,然后内外涂有环氧树脂加固化剂并烘干后,形成不透气并能达到半硬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逃生滑梯,其特征在于:由高楼窗口、双层布筒、筒梯、底筒带、边侧筒带、圆棍形海绵、吊绳、进口、骨架、出口、邻楼低层窗口、气垫、充气机械、储备电源、出风口、进风口、吊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布筒是由碳纤维24K束丝编织的斜纹布缝纫成筒状,然后内外涂有环氧树脂加固化剂并烘干后,形成不透气并能达到半硬半软状态,分内层和外层套在一起呈双布筒状;然后再将双层布从布筒一端至另一端缝纫成8‑10道直线、并将布筒两端布用碳纤维24K束线环型在一起、制作成双层布筒;筒梯的制作是采用两根边侧筒带在双层布筒各一侧和两根底筒带上双层布筒下垫有一圆棍形海绵、并与布筒缝纫在一起而形成筒梯,具体制作是在双层布筒每2.5‑3m距离处、因布筒下垫有圆棍形海绵而形成L形弯曲、并与两边侧筒带缝纫在一起而形成L形筒梯;其边侧筒带和底筒带都是采用碳纤维24K束丝编织成6‑8cm宽并外涂有保护漆的碳纤维绳带;圆棍形海绵直径为25‑30cm,长度为45‑50cm,外包有碳纤维布并封闭性缝纫;双层布布筒充后的内直径为60‑70cm,其长度根据楼层与拆向邻楼低层窗口或楼下地面设定降落位置确定;进口为半弧形固定连接在双层布筒的上端,进口为碳纤维骨架外罩有碳纤维斜纹布,其半弧形口从高层楼窗外窗台上部位置迎向窗口内进入内窗台位置后,其碳纤维骨架进入内窗台位置时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位、用绳索分别将其固定在窗口上、下、左、右的室内墙壁承重墙上,尤其是窗口上部位置是采用透墙锣栓将骨架固定在承重墙上,也是骨架承重的主要承重点,其边侧筒带与进口骨架固定拴牢呈一体其一端向室内延伸并和吊绳一端共同固定在室内窗口上侧透墙锣栓上,边侧筒带另一端沿缝纫在双层布筒两侧向楼下延伸至楼地面或设定的位置处;吊绳另一端从进口处上沿延伸串进双层布筒内上部及前部位置至达楼地面或设定的位置处;其底筒带一端在与进口处骨架下沿固定式连接后从窗台处延伸进室内向下弯折固定在窗口下承重墙壁上,其固定方式也同样捆绑在固定在透墙锣栓上,其底筒带另一端沿双层布筒底部即靠墙一侧沿与布筒缝纫线延伸至楼地面或设定位置处;双层布筒的出口为圆形口,其底部有两条底筒带、两侧各一条边侧筒带都与双层布筒缝纫连接在一起;其四条筒带都沿双层布筒外侧裸露出1.5‑2m;吊绳另一端从布筒中靠上部位置也裸露出2‑3m;吊绳串套在双层布筒内上部位置;吊绳是采用化纤尼龙束丝编织成直径3‑4cm的圆绳;气垫为圆型或方形充气垫或海绵垫,长宽或圆形直径为3‑4m,充气后或垫有海绵厚度为60‑80cm;放置在双层布筒出口处位置;充气机械为吹风机与电机连接,电机与储备电源连接,储备电源即为小型发电机或大容量电瓶;吹风机出风口经输风管与双层布筒上端的各双层布中间进风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逃生滑梯,其特征在于:由高楼窗口、双层布筒、筒梯、底筒带、边侧筒带、圆棍形海绵、吊绳、进口、骨架、出口、邻楼低层窗口、气垫、充气机械、储备电源、出风口、进风口、吊环构成;本发明的双层布筒是由碳纤维24K束丝编织的斜纹布缝纫成筒状,然后内外涂有环氧树脂加固化剂并烘干后,形成不透气并能达到半硬半软状态,分内层和外层套在一起呈双布筒状;然后再将双层布从布筒一端至另一端缝纫成8-10道直线、并将布筒两端布用碳纤维24K束线环型在一起、制作成双层布筒;筒梯的制作是采用两根边侧筒带在双层布筒各一侧和两根底筒带上双层布筒下垫有一圆棍形海绵、并与布筒缝纫在一起而形成筒梯,具体制作是在双层布筒每2.5-3m距离处、因布筒下垫有圆棍形海绵而形成L形弯曲、并与两边侧筒带缝纫在一起而形成L形筒梯;其边侧筒带和底筒带都是采用碳纤维24K束丝编织成6-8cm宽并外涂有保护漆的碳纤维绳带;圆棍形海绵直径为25-30cm,长度为45-50cm,外包有碳纤维布并封闭性缝纫;双层布布筒充后的内直径为60-70cm,其长度根据楼层与拆向邻楼低层窗口或楼下地面设定降落位置确定;进口为半弧形固定连接在双层布筒的上端,进口为碳纤维骨架外罩有碳纤维斜纹布,其半弧形口从高层楼窗外窗台上部位置迎向窗口内进入内窗台位置后,其碳纤维骨架进入内窗台位置时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位、用绳索分别将其固定在窗口上、下、左、右的室内墙壁承重墙上,尤其是窗口上部位置是采用透墙锣栓将骨架固定在承重墙上,也是骨架承重的主要承重点,其边侧筒带与进口骨架固定拴牢呈一体其一端向室内延伸并和吊绳一端共同固定在室内窗口上侧透墙锣栓上,边侧筒带另一端沿缝纫在双层布筒两侧向楼下延伸至楼地面或设定的位置处;吊绳另一端从进口处上沿延伸串进双层布筒内上部及前部位置至达楼地面或设定的位置处;其底筒带一端在与进口处骨架下沿固定式连接后从窗台处延伸进室内向下弯折固定在窗口下承重墙壁上,其固定方式也同样捆绑在固定在透墙锣栓上,其底筒带另一端沿双层布筒底部即靠墙一侧沿与布筒缝纫线延伸至楼地面或设定位置处;双层布筒的出口为圆形口,其底部有两条底筒带、两侧各一条边侧筒带都与双层布筒缝纫连接在一起;其四条筒带都沿双层布筒外侧裸露出1.5-2m;吊绳另一端从布筒中靠上部位置也裸露出2-3m;吊绳串套在双层布筒内上部位置;吊绳是采用化纤尼龙束丝编织成直径3-4cm的圆绳;气垫为圆型或方形充气垫或海绵垫,长宽或圆形直径为3-4m,充气后或垫有海绵厚度为60-80cm;放置在双层布筒出口处位置;充气机械为吹风机与电机连接,电机与储备电源连接,储备电源即为小型发电机或大容量电瓶;吹风机出风口经输风管与双层布筒上端的各双层布中间进风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逃生滑梯,其特征在于:吊环是由被单或褥子单,使用时捋成一绳状,将其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洪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