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开式遮阳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795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开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伞杆、内伞杆、上伞盘、下伞盘、伞骨、撑骨、伞布、上导向套、下导向套、拉杆套、转向套、气弹簧、限位套、滑轮、摇把和伞绳,其中气弹簧的固定座固定在拉杆套上,气弹簧的活塞杆向上依次穿过下导向套和上导向套并固定在转向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反开式遮阳伞在伞杆内部安装有气弹簧,开伞时,伞布重力克服气弹簧的弹力后最终实现反向开伞,收伞时,气弹簧的弹力克服伞布的重力后最终实现反向收伞,遮阳伞的结构较为简单,而且通过设置气弹簧后,可以顺利实现遮阳伞的反向打开和闭合,开伞和收伞操作既方便又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伞,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开式遮阳伞
技术介绍
目前,遮阳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有遮阳伞的伞杆大多为一根立柱,立柱内穿设有伞绳,摇动摇把时,伞绳进行收放,从而实现开伞和收伞操作。这种遮阳伞不仅结构较为普通,而且开伞和收伞速度较慢。也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遮阳伞,如专利号为ZL201320362951.4(授权公告号为CN203341137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手摇遮阳伞》,该手摇遮阳伞包括上伞杆、下伞杆、上伞盘、下伞盘、摇把、伞绳、长骨、短骨,所述摇把配合设置在上伞杆上,短骨的两端分别与长骨和下伞盘铰接设置,上伞杆内插接设置有内杆,内杆伸出上伞杆的一端配合设置内杆伞盘,长骨铰接设置在内杆伞盘上。虽然,该遮阳伞通过上伞杆内部滑动设置内杆,开合时内杆伞盘和下伞盘同时相对移动,方便遮阳伞的开合,并且开合用时较短,但是,现有的这种手摇遮阳伞不能实现反向开伞和收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所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开伞和收伞方便的反开式遮阳伞。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反开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伞杆;内伞杆,下端插入所述外伞杆内;上伞盘,固定在所述内伞杆的顶端;下伞盘,活动设置在所述外伞杆上;伞骨,安装在所述下伞盘上;撑骨,一端安装在所述上伞盘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伞骨上;伞布,安装在所述伞骨和撑骨上;上导向套,固定在所述外伞杆的顶端;下导向套,设于所述外伞杆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内伞杆的底端;拉杆套,固定在所述外伞杆的内部,并位于所述下导向套的下方,在开伞状态下,该拉杆套与所述的下导向套相抵;转向套,固定在所述内伞杆的内部;气弹簧,该气弹簧的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拉杆套上,气弹簧的活塞杆向上穿过所述上导向套并固定在所述转向套上;限位套,套设并固定在所述内伞杆外,在开伞状态下,该限位套与所述的上导向套相抵;滑轮,安装在所述内伞杆上并位于所述转向套和限位套的上方;摇把,安装在所述外伞杆上;以及伞绳,绕设在所述滑轮上并连接在所述摇把和下伞盘上。优选地,所述的外伞杆包括相互固定的下伞杆和上伞杆,所述内伞杆的下端插入上伞杆内部,所述下伞盘设于上伞杆上,所述上导向套固定在所述上伞杆的顶端,所述下导向套和拉杆套均设于所述上伞杆的内部,所述摇把安装在上伞杆的底端并位于下伞盘的下方。为了使内伞杆顺利安装在上伞盘上,在所述上伞盘的底部安装有伞盘塞,所述内伞杆的顶端安装在所述的伞盘塞上。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所述滑轮位于所述上伞盘的下方并靠近该上伞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反开式遮阳伞在伞杆内部安装有气弹簧,开伞时,伞布重力克服气弹簧的弹力后最终实现反向开伞,收伞时,气弹簧的弹力克服伞布的重力后最终实现反向收伞,该遮阳伞的结构较为简单,而且通过设置气弹簧后,可以顺利实现遮阳伞的反向打开和闭合,开伞和收伞操作既方便又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开伞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开伞至临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完全开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去掉伞布);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完全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去掉伞布);图9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反开式遮阳伞包括下伞杆1、上伞杆2、内伞杆3、上伞盘4、下伞盘5、伞骨6、撑骨7、伞布8、上导向套9、下导向套10、拉杆套11、转向套12、气弹簧13、限位套14、滑轮15、摇把16、伞绳17和伞盘塞18等组件。上述组件的装配结构如下:下伞杆1和上伞杆2构成外伞杆,上伞杆2固定在下伞杆1上。内伞杆3下端插入上伞杆2的内部,上伞盘4固定在内伞杆3的顶端,下伞盘5活动设置在上伞杆2上。伞骨6安装在下伞盘5上,撑骨7一端安装在上伞盘4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伞骨6上,伞布8安装在伞骨6和撑骨7上。上导向套9固定在上伞杆2的顶端,下导向套10设于上伞杆2的内部并固定在内伞杆3的底端,拉杆套11固定在上伞杆2的内部,并位于下导向套10的下方,在开伞状态下,该拉杆套11与下导向套10相抵。转向套12固定在内伞杆3的内部,气弹簧13的固定座131固定在拉杆套11上,气弹簧13的活塞杆132向上穿过上导向套9并固定在转向套12上。限位套14套设并固定在内伞杆3外,在开伞状态下,该限位套14与上导向套9相抵。滑轮15安装在内伞杆3上并位于转向套12和限位套14的上方,并且,滑轮15位于上伞盘4的下方并靠近该上伞盘4。摇把16安装在上伞杆2的底端并位于下伞盘5的下方。伞绳17绕设在滑轮15上并连接在摇把16和下伞盘5上。伞盘塞18安装在上伞盘4的底部,内伞杆3的顶端安装在伞盘塞18上。该反开式遮阳伞的开伞和收伞过程如下:开伞时,摇动摇把16,伞绳17带动下伞盘5往上移动,伞骨6和撑骨7逐渐打开,伞布8随之展开,当伞布8展开至图3所示的临界状态时,继续摇动摇把16,伞布8的重力克服气弹簧13的阻力,使气弹簧13的活塞杆132开始向下收缩,在活塞杆132的带动下,内伞杆3开始相对于上伞杆2向下移动,当伞布8展开至图4所示的完全开伞状态下,下导向套10随内伞杆3向下移动至上伞杆2内部的拉杆套11相抵,限位套14随内伞杆3向下移动至与上伞杆2顶端的上导向套9相抵,开伞操作完成。收伞时,反向摇动摇把16,气弹簧13的弹力克服伞布8的重力,使遮阳伞从图4的完全开伞状态变化到图3的临界状态,越过该临界状态后,气弹簧13不再起作用,利用伞绳的拉力就可以实现收伞。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反开式遮阳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开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伞杆;内伞杆(3),下端插入所述外伞杆内;上伞盘(4),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的顶端;下伞盘(5),活动设置在所述外伞杆上;伞骨(6),安装在所述下伞盘(5)上;撑骨(7),一端安装在所述上伞盘(4)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伞骨(6)上;伞布(8),安装在所述伞骨(6)和撑骨(7)上;上导向套(9),固定在所述外伞杆的顶端;下导向套(10),设于所述外伞杆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的底端;拉杆套(11),固定在所述外伞杆的内部,并位于所述下导向套(10)的下方,在开伞状态下,该拉杆套(11)与所述的下导向套(10)相抵;转向套(12),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的内部;气弹簧(13),该气弹簧(13)的固定座(131)固定在所述拉杆套(11)上,气弹簧(13)的活塞杆(132)向上穿过所述上导向套(9)并固定在所述转向套(12)上;限位套(14),套设并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外,在开伞状态下,该限位套(14)与所述的上导向套(9)相抵;滑轮(15),安装在所述内伞杆(3)上并位于所述转向套(12)和限位套(14)的上方;摇把(16),安装在所述外伞杆上;以及伞绳(17),绕设在所述滑轮(15)上并连接在所述摇把(16)和下伞盘(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开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伞杆;内伞杆(3),下端插入所述外伞杆内;上伞盘(4),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的顶端;下伞盘(5),活动设置在所述外伞杆上;伞骨(6),安装在所述下伞盘(5)上;撑骨(7),一端安装在所述上伞盘(4)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伞骨(6)上;伞布(8),安装在所述伞骨(6)和撑骨(7)上;上导向套(9),固定在所述外伞杆的顶端;下导向套(10),设于所述外伞杆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的底端;拉杆套(11),固定在所述外伞杆的内部,并位于所述下导向套(10)的下方,在开伞状态下,该拉杆套(11)与所述的下导向套(10)相抵;转向套(12),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的内部;气弹簧(13),该气弹簧(13)的固定座(131)固定在所述拉杆套(11)上,气弹簧(13)的活塞杆(132)向上穿过所述上导向套(9)并固定在所述转向套(12)上;限位套(14),套设并固定在所述内伞杆(3)外,在开伞状态下,该限位套(14)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佳信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