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395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电极图案、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层。多个电极图案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根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横向电场。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对向侧。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液晶层包括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被诱导液晶层。电压驱动液晶层位于上述多个电极图案上,且根据驱动电压的驱动而具有光学等向性或是光学异向性。被诱导液晶层位于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之间,且被诱导液晶层根据电压驱动液晶层被驱动成光学异向性而被诱导成光学异向性。其中,液晶层的厚度为大于4微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公元1888年,FriedrichReinitzer将胆固醇型苯甲酸盐(cholestericbenzoate)置于偏光显微镜中,观察到胆固醇型苯甲酸盐在匀相(isotropic)与胆固醇相(cholesteric)会呈现出不同颜色(蓝紫色和蓝色),匀相与胆固醇相之间的颜色变化现象仅存在于很小的温度区间(约只有1℃温度区间)。公元1970年,许多科学家利用容积分析、高解析度示差扫描热卡计等方法,证实前述现象是一种新的热力学稳定相,并称其为蓝相(bluephase,BP)。一般的液晶具有光学异相性(opticallyanisotropic),但是蓝相却是具有光学等向性(opticallyisotropic)。换言之,蓝相具有非常低或者甚至不具有复折射性(birefringence)。由于蓝相的晶格周期为可见光波长的函数,故会产生选择性“布拉格反射”(selectivebraggreflection)。这种特性使得蓝相液晶具有应用在快速应答的光阀(fastlightmodulators)。但是,无论在理论上的预测还是在实验上的观察,蓝相液晶仅出现在具备有高纯度、高旋光性的分子材料中,因此蓝相液晶仅存在于很小的温度区间内。故蓝相液晶通常仅在学术上被讨论,但在实际应用上并未受到重视。近十年来,为了使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凌驾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品质,具有快速应答特性的蓝相又受到学术以及产业界的重视。为了应用上的需要,蓝相液晶必须具备有宽广的温度应用范围,因此不同的技术发展相继被提出。例如,利用高分子稳定的特性(产生高分子网状结构)以产生能够存在于宽广温度区间内的蓝相(Naturematerials,2002,1,64)。此外,在2002年,Kikuchi等人制备出具有类似凝胶结构的稳定蓝相的蓝相液晶,成功的产生出温度区间约为60℃的蓝相。虽然蓝相液晶具有快速应答时间与光学等向性等优点,但却有驱动电压较高的缺点,其驱动电压高达55伏。就量产的角度来看,蓝相液晶的高驱动电压以及高饱和电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除了可以达到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饱和电场与其驱动时所需的驱动电压外,更可以保持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电极图案、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层。多个电极图案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上述多个电极图案根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横向电场。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对向侧。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液晶层包括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被诱导液晶层。电压驱动液晶层位于上述多个电极图案上,且根据驱动电压的驱动而具有光学等向性(opticalisotropic)或是光学异向性(opticalanisotropic)。被诱导液晶层位于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之间,且被诱导液晶层根据电压驱动液晶层被驱动成光学异向性而被诱导成光学异向性。其中,液晶层的厚度为大于4微米。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以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被诱导液晶层的配置,使其除了保有蓝相液晶具有快速应答时间与光学等向性等优点外,更同时藉由调整两块基板之间的间隙(cellgap)来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饱和电场(saturationelectricfield),且以较低的驱动电压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时,仍保持一定的穿透率(transmission)。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层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图案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饱和电场对基板间隙的关系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7A至图7H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图案与凸起物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6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饱和电场对基板间隙的关系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10A至图10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图案与凸起物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对驱动电场的关系图。图13是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饱和电场对基板间隙的关系图。其中,附图标记:100A、100B、100C、100D、100E:液晶显示面板110: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30:液晶层132:电压驱动液晶层134:被诱导液晶层140:电极图案142:像素电极144:共用电极150:凸起物150a:凸起物的顶表面150b:凸起物的底表面150c:凸起物的侧表面160:缓冲层170:底部电极图案I-I’:剖面线CL:共用电极线D1:第一方向DE、DG、DP:厚度DL:数据线E:横向电场LB、LE、LP:长度R:凹陷图案SL:扫描线T:主动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层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其为对应图1中的I-I’剖面线的剖面图。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图案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照图2,液晶显示面板100A包括第一基板110、多个电极图案140、第二基板12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其中液晶层130包括电压驱动液晶层132以及被诱导液晶层134。第一基板110的材质可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导电材料、金属、晶圆、陶瓷、或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基板110上例如是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像素阵列层(未绘示于图2)。请参考图1,图1仅绘示出像素阵列层的其中一条数据线DL、其中一条扫描线SL、其中一条共用电极线CL以及其中一个像素结构(包含主动元件T、像素电极142以及共用电极144)。主动元件T的第一端(栅极)与扫描线SL相接,第二端(源极)与数据线DL相接。主动元件T的第三端(漏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板;多个电极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其中该些多个电极图案根据一驱动电压而产生一横向电场;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对向侧;以及一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液晶层包括:一电压驱动液晶层,该电压驱动液晶层位于该些电极图案上且根据该驱动电压的驱动而具有光学等向性或是光学异向性:以及一被诱导液晶层,该被诱导液晶层位于该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该被诱导液晶层根据该电压驱动液晶层被驱动成光学异向性而被诱导成光学异向性,其中,该液晶层的厚度大于4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02 TW 105106402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多个电极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其中该些多个电极图案根据一驱动
电压而产生一横向电场;
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对向侧;以及
一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液晶层包括:
一电压驱动液晶层,该电压驱动液晶层位于该些电极图案上且根据该
驱动电压的驱动而具有光学等向性或是光学异向性:以及
一被诱导液晶层,该被诱导液晶层位于该电压驱动液晶层以及该第二
基板之间,且该被诱导液晶层根据该电压驱动液晶层被驱动成光学异向性
而被诱导成光学异向性,
其中,该液晶层的厚度大于4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液晶层的厚度
为7.5微米至9.2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电极图案的
厚度为小于0.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凸起
物,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且每一电极图案对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伊奋黄柏荣蔡正晔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