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044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电源电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向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充电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第一开关模块接通所述电源接口与充电模块,实现所述外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开关模块接通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实现所述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这样只需要一个电源接口可以同时实现外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接口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防水防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电源接口是连接充电电池与外部电源或用电器的接口,现有电源接口一般是单向供电,即只能外部电源对充电电池供电,或者是充电电池对用电器供电。现有的便携式的产品都有内置电池,这种产品除了需要外部电源从电源输入接口输入,还需要将自身的电源输出给别的电子产品,现有的方法是增加一个电源接口,这样的缺点是产品接口复杂,消费者使用时易插错,而且接口太多,防水防尘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电源电路,旨在解决现在的电源接口是单向供电,存在接口复杂,消费者使用时易插错,而且接口太多,防水防尘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电源电路,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包括:与外部电源或用电器连接的电源接口;依次连接的充电模块和电池模块;输入端接所述电池模块,对所述电池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的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充电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接通所述电源接口与充电模块,实现所述外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接通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实现所述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的第一开关模块。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为升压电路。上述结构中,所述双向电源电路还包括:输入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模块,当电源电压低于电池电压时进行升压的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为升压电路,所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为降压电路。上述结构中,所述控制模块工作的触发信号分别来自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内部的控制按键、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外部的无线控制模块或所述电源接口。上述结构中,所述双向电源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当出现电流流向从第一开关模块向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的电流检测模块。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所述电阻R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阻R17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18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1、二极管D2、MOS管Q3、MOS管Q4、运算放大器U1与运算放大器U2;所述电阻R4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所述电阻R5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6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接所述MOS管Q3的栅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9接地,所述MOS管Q3的源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阻R8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7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接所述MOS管Q4的栅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接所述三极管Q4的漏极,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10接地,所述MOS管Q4的源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模块。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9、二极管D3和三极管Q5;所述电阻R1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一路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阻R19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地之间。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MOS管Q6与运算放大器U3;所述电阻R13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所述电阻R14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15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接所述MOS管Q6的栅极,所述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所述MOS管Q6的漏极,所述MOS管Q6的源极一路通过电阻R16接地,所述MOS管Q6的源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模块。上述结构中,所述双向电源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电池模块与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之间,切断所述电池模块的放电回路,防止所述电池模块漏电的第二开关模块。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向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充电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第一开关模块接通所述电源接口与充电模块,实现所述外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开关模块接通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实现所述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这样只需要一个电源接口可以同时实现外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接口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防水防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向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向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向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双向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包括:与外部电源或用电器连接的电源接口;依次连接的充电模块和电池模块;输入端接所述电池模块,对所述电池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的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充电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接通所述电源接口与充电模块,实现所述外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接通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实现所述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的第一开关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包括:
与外部电源或用电器连接的电源接口;
依次连接的充电模块和电池模块;
输入端接所述电池模块,对所述电池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的第一电压
转换模块;
控制模块;以及
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充电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
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接通所述电源接口与充电模块,实现所述外
部电源对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或者接通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实
现所述充电模块对用电器进行供电的第一开关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
块为升压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源电路还
包括:
输入端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输出端接所述充电模块,当电源电压低于电
池电压时进行升压的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为升压电路,
所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为降压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工作的
触发信号分别来自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内部的控制按键、所述双向电源电路外部
的无线控制模块或所述电源接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源电路还
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当出现电流流向从第
一开关模块向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一电压
转换模块与电源接口的电流检测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

\t括: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1、二极管
D2、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
所述电阻R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开关模块之间,所述二
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接所述三极管Q1
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三极管Q1的
集电极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路接所述控制
模块,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
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
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另一
路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阻R17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地之间,所
述电阻R18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地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
括:
电阻R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舒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