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的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946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光的灯具,包括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前端的第一反光杯;所述第一反光杯前端还设置有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二反光部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反光部的发光角度,且所述第二反光部不反射经第一反光部反射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光部与所述第二反光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眩光的灯具通过双反光杯的设置,实现了很好的消除了眩光效果,另外,第一反光杯和第二反光杯之间为可拆卸式设计,使得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来调整反光杯的大小和高度等,达到更好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的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LED灯具广泛应用于生活上的各个方面,由于其节能、耐用的特性市使其逐渐取代传统光源,在天花灯具领域上,由于其设置在天花板上,当在一些面积较大空间内,天花板上设置有多个吊顶灯具时,距离人较远且使用镜面反光杯的灯具,往往会产生眩光的问题,目前的天花筒灯会通过将光源尽量内缩入灯具以降低眩光程度,尽管光源内缩很深,在反光杯上也会出现刺眼的亮光,使人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的技术缺陷。一种防眩光的灯具,包括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前端的第一反光杯;所述第一反光杯前端还设置有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二反光部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反光部的发光角度,且所述第二反光部不反射经第一反光部反射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光部与所述第二反光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反光杯的底端面积大于第一反光杯的前端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和第一反光杯设置在一内设空腔的散热器内,所述第一反光杯的出光面还设有第一反光杯固定环,所述第一反光杯固定环抵住第一反光杯的出光面边缘后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在所述散热器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杯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反光杯之间还设有一透光玻璃。进一步的,还包括灯架,呈中通圆筒状结构,其内侧壁的中部延伸出一环状台阶,所述台阶将所述灯架分为上端和下端。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灯架上端,所述第二反光杯通过第二反光杯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灯架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反光杯连接件为中通圆筒结构,所述灯架下部内侧面设有中部鼓起的弹片;所述第二反光杯连接件上设与所述弹片接触的有弹片配合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反光杯前端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一环绕出光面的边缘的U形槽,并在U形槽外侧边设有卡勾。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与所述第二反光杯连接件下端边缘连接,同时所述第二反光杯连接件与所述卡勾对应处的侧壁设置有配合所述卡勾的卡口。进一步的,所述灯架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将其自身固定在吊顶上的固定弹条。本技术所起到的有益效果:通过双反光杯的设置,实现了很好的消除了眩光效果,另外,第一反光杯和第二反光杯之间为可拆卸式设计,使得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来调整反光杯的大小和高度等,达到更好的防眩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爆炸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部爆炸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防眩光部爆炸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灯架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部与灯架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防眩光部与灯架装配图。图8为本技术的光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防眩光的灯具作进一步地描述。一种防眩光的灯具,包括光源12、第一反光杯11以及第二反光杯21,其中第一反光杯11设置在光源12前端,对光源12的出光进行收拢,使输出光线按第一反光杯11的发光角度输出,而第二反光杯21则设置在第一反光杯11的前端,同时第二反光杯21的发光角度大于第一反光杯11的发光角度,因此经过第一反光杯11反射的光线不会反射到第二反光杯21上,且由于第二反光杯21的存在,用户在远处看到第二反光杯21且看不到第一反光杯11,因此不会觉得有刺眼的眩光。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防眩光灯具具体可以分为以第一反光杯11为核心的光源部10,以及以第二反光杯21为核心的防眩光部20,光源部10和防眩光部20之间通过灯架30进行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光源部除了包括光源12和第一反光杯11外,还包括散热器13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反光杯的反光杯固定环14。具体的,散热器13为内设空腔的柱状结构,该空腔沿散热器13的其中一底面与外部连通,同时空腔底部设置有光源连接固定架,光源12则固定在其上。在本实施例中的光源优选为LED光源,而第一反光杯11则置入散热器13的空腔内,其入光面恰好正对光源12。由于散热器13空腔与第一反光杯11的形状相适应,当第一反光杯11完全放入散热器13内部时,其出光面恰好接近空腔的入口,此时为了固定第一反光杯11,采用一反光杯固定环14,该反光杯固定环14的横截面呈一倒“T”形或“L”形,本实施例的反光杯固定环优选为倒“T”形,其可以实现对第一反光杯11固定的同时,使得光源部10前端更加平整。反光杯固定环14侧边上设有卡爪141,安装时,第一反光杯11出光面端的边缘被反光杯固定环14的底边抵住,同时反光杯固定环14侧边的卡爪141卡入散热器13内侧的配合凹孔中,实现第一反光杯11的固定。优选的,为了有更好地出光和防尘效果,在第一反光杯11与反光杯固定环14之间还设置一透光玻璃15,该透光玻璃15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更换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达到不同的出光效果。而防眩光部20方面,如图4所示,其除了包括第二反光杯21以外,还包括了用于将第二反光杯21固定在灯架30上的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具体的,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大致呈一圆筒状,第二反光杯21则嵌套固定在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内。同时为了适配第二反光杯21的外形,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下端部逐渐向外扩张,最终下端边缘与第二反光杯21的前端面接触。为了使第二反光杯21更好地固定在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上,第二反光杯21的前端外翻并折回,使第二反光杯21出光面的边缘形成一环绕出光面的边缘的U形槽211。该U形槽211恰好包裹住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的下端边缘。进一步地,在第二反光杯21的外侧边缘处设置了一卡勾212,卡勾212朝向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同时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与卡勾212对应处的侧壁设置有配合卡勾的卡口221。在灯架30方面,灯架30呈中通圆筒状结构,其内侧壁的中部延伸出一环状台阶301,台阶301将灯架30分为上端31和下端32。散热器13安装在所述灯架上端31,而第二反光杯21通过第二反光杯连接件22安装在灯架下端32。在上端31与散热器13的连接方面,如图5所示。散热器13与上端31连接处设有“Г”型锁紧导槽131,具体的,锁紧导槽131设置在散热器13前端的外侧壁上,其沿自身轴心方向向其后端延伸出一定距离,同时在其底部再沿散热器的外侧壁进行横向延伸,使得锁紧导槽131大致形成一个“Г”型。同时,反光杯连接件22的上端31内侧壁上也向其轴心方向延伸出与锁紧导槽配合的锁紧卡齿311,在反光杯连接件22与散热器13连接时,锁紧卡齿311首先进入锁紧导槽131底部,此时通过旋转散热器13使的锁紧卡齿311进入锁紧导槽221最深处,实现固定。为了有更稳固的固定效果,锁紧导槽131的横向延伸时可以稍微向远离前端的方向倾斜,使散热器13随着旋转逐渐锁紧。这种连接方法降低了连接难度,同时为更换和维修组件提供了便利。而灯架30的下部32与第二反光杯21连接方面,如图6所示,为了将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光的灯具,包括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前端的第一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杯前端还设置有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二反光部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反光部的发光角度,且所述第二反光部不反射经第一反光部反射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光部与所述第二反光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的灯具,包括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前端的第一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杯前端还设置有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二反光部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反光部的发光角度,且所述第二反光部不反射经第一反光部反射的光线,所述第一反光部与所述第二反光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杯的底端面积大于第一反光杯的前端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和第一反光杯设置在一内设空腔的散热器内,所述第一反光杯的出光面还设有第一反光杯固定环,所述第一反光杯固定环抵住第一反光杯的出光面边缘后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在所述散热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杯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反光杯之间还设有一透光玻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中通圆筒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宏胡业湛余洪涛曹艺陈福忠陈立庆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