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鸿睿专利>正文

大功率电容升压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090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3:44
大功率电容升压电源是涉及开关电源技术的改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大功率升压、不会产生磁场的大功率电容升压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振荡器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器电路由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和第三振荡器电路构成,升压电路由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和第三升压电路构成;所述的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第二升压电路、第三振荡器电路、第三升压电路依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开关电源技术的改进。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从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电源技术,但是在近几年,开关电源才得到普及。可以说,在这几十年里,开关电源的技术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在先前的所有开关电源里,都必须使用一个元件,就是电感。由于电感是一种磁场型元件,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磁场,这在对磁场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中使用是很不利的。而且,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电感的体积很难缩小,这就使得开关频率必须达到几百kHZ的等级,这会使电源的输出中产生强烈的纹波,必须加以抑制,而且由于频率较高,会产生电磁场,对电路的干扰也不容忽视,在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环境中必须加以避免。电容升压电路也不是没有,但现有的仅仅是小功率电容升压电路,只能用于像电蚊拍这样的小电流高电压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大功率升压、不会产生磁场的大功率电容升压电路。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振荡器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器电路由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和第三振荡器电路构成,升压电路由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和第三升压电路构成;所述的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第二升压电路、第三振荡器电路、第三升压电路依次连接;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极管BG1发射极、三极管BG2发射极、三极管BG3集电极、二极管D1正极、三极管BG5发射极、三极管BG6发射极、三极管BG7集电极、二极管D3正极、三极管BG9发射极、三极管BG10发射极、二极管D5正极相连;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4一端、三极管BG4集电极、电阻R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8一端、三极管R8集电极、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电阻R12一端、三极管BG12集电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三极管BG1基极和电容C1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与三极管BG1集电极、电阻R3一端、电容C2一端和开关S1一端相连,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BG5基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相连;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3基极、三极管BG4基极及电阻R4另一端相连;三极管BG3发射极连接三极管BG4发射极及电容C4一端,电容C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电阻R7一端、电容C3一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7基极和三极管BG8基极及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9的基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三极管BG11基极和三极管BG12基极,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BG12发射极和电容C6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和二极管D6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路既实现升压,又实现大功率,拥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电路升压部分采用电容,由于体积很小的电容就可以造出很大的容量,这就使得开关频率可以降低到几kHz这个等级。而且,由于电容是电压型元件,不会产生磁场,即使产生的强电场也仅仅局限于电容的内部,不会散发出来,再加上频率比较低,不会对后面的电路产生很大的干扰。而且在电路的设计,参数的选择上也比使用电感的电源简单得多。可以将此电路接在铅蓄电池后面,实现铅蓄电池的倍压升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振荡器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升压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总电路图。图4是经振荡器电路输出波形图。图5是整形后的波形。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标有参数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振荡器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器电路由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和第三振荡器电路构成,升压电路由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和第三升压电路构成;所述的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第二升压电路、第三振荡器电路、第三升压电路依次连接;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极管BG1发射极、三极管BG2发射极、三极管BG3集电极、二极管D1正极、三极管BG5发射极、三极管BG6发射极、三极管BG7集电极、二极管D3正极、三极管BG9发射极、三极管BG10发射极、二极管D5正极相连;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4一端、三极管BG4集电极、电阻R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8一端、三极管R8集电极、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电阻R12一端、三极管BG12集电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三极管BG1基极和电容C1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与三极管BG1集电极、电阻R3一端、电容C2一端和开关S1一端相连,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BG5基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相连;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3基极、三极管BG4基极及电阻R4另一端相连;三极管BG3发射极连接三极管BG4发射极及电容C4一端,电容C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电阻R7一端、电容C3一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7基极和三极管BG8基极及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9的基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三极管BG11基极和三极管BG12基极,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BG12发射极和电容C6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和二极管D6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功率电容升压电源,包括振荡器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器电路由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和第三振荡器电路构成,升压电路由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和第三升压电路构成;所述的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一升压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第二升压电路、第三振荡器电路、第三升压电路依次连接;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极管BG1发射极、三极管BG2发射极、三极管BG3集电极、二极管D1正极、三极管BG5发射极、三极管BG6发射极、三极管BG7集电极、二极管D3正极、三极管BG9发射极、三极管BG10发射极、二极管D5正极相连;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4一端、三极管BG4集电极、电阻R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8一端、三极管R8集电极、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电阻R12一端、三极管BG12集电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三极管BG1基极和电容C1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与三极管BG1集电极、电阻R3一端、电容C2一端和开关S1一端相连,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BG5基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1一端相连;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3基极、三极管BG4基极及电阻R4另一端相连;三极管BG3发射极连接三极管BG4发射极及电容C4一端,电容C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电阻R7一端、电容C3一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6的基极,三极管BG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7基极和三极管BG8基极及电阻R8的另一端;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9的基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三极管BG11基极和三极管BG12基极,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BG12发射极和电容C6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和二极管D6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功率电容升压电源,包括振荡器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振荡
器电路由第一振荡器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和第三振荡器电路构成,升压电路
由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和第三升压电路构成;所述的第一振荡器电路、
第一升压电路、第二振荡器电路、第二升压电路、第三振荡器电路、第三升压
电路依次连接;
电源输入端的正极与三极管BG1发射极、三极管BG2发射极、三极管BG3
集电极、二极管D1正极、三极管BG5发射极、三极管BG6发射极、三极管BG7
集电极、二极管D3正极、三极管BG9发射极、三极管BG10发射极、二极管D5
正极相连;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4一端、三
极管BG4集电极、电阻R5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8一端、三极管R8集电
极、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电阻R12一端、三极管BG12集电极相连;
电阻R1另一端与三极管BG1基极和电容C1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与三
极管BG1集电极、电阻R3一端、电容C2一端和开关S1一端相连,电容C2另
一端连接开关S1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BG5基极;电阻R3另一端连
接三极管BG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睿
申请(专利权)人:刘鸿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