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子恒专利>正文

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6125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3:18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动汽车和无线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包括支持无线充电的电池组件和第一通信单元;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单元、启动控制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适于发送包含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以及在接收到充电询问请求后提供反馈信息;第二通信单元适于在检测到包含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后发出充电询问请求,以及接收所述反馈信息;启动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为确认充电的信息时,控制充电单元启动对进入充电范围内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件进行无线充电;多个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于预定行驶航线沿途和/或靠近交通信号灯的道路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以及实现车辆无线充电的自动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四种:Qi标准、PMA(PowerMattersAlliance)标准、A4WP(AllianceforWirelessPower)标准、iNPOFi技术(“invisiblepowerfield”,即“不可见的能量场”)。无线充电技术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在国际上,汽车厂商如奥迪、宝马、奔驰、沃尔沃、丰田等,通信公司如高通等都已经开始研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相比较于国外众多厂商参与的盛况,国内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其中以中兴、比亚迪、重庆大学等为代表。其中: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不同于中兴的广为人知,比亚迪据说在2005年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的专利,并在2014年卖给犹他大学的一辆纯电动巴士上配备了WAVE无线充电垫;至于科研机构的代表重庆大学,据说在2002年开始研究给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传输装置”。通过电磁感应、谐振式等方式对电动汽车(包含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的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已经比较公知,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更多的只是安排到指定地点(无线充电站)进行无线充电,这无法满足电动汽车正常续航的要求,因为行驶途中一旦没电却又不能及时找到无线充电站,便无法继续行驶。虽然可以通过在车辆行驶路线附近设置足够的无线充电站,从而确保车辆能够及时补充电量,但如此势必将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也可能出现一旦错过某个无线充电站(即没有驶往该无线充电站去进行充电)便没有足够抵达下一个无线充电站的电量。此外,现有的无线充电站无法实现待充电车辆的自动识别,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人为操作,例如启动无线充电装置、确认充电操作、支付充电费用等一系列操作,而对于一些处于行驶状态中的电动汽车,更是无法同时实现行驶中车辆的无线充电以及是否需要充电的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难以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以及实现车辆无线充电的自动识别。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动汽车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动汽车包括支持无线充电的电池组件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单元、启动控制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适于发送包含所述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充电询问请求后提供反馈信息;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适于在检测到包含所述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后发出充电询问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提供的所述反馈信息;所述启动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充电单元相连,适于在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确认充电的信息时,控制所述充电单元启动对进入充电范围内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件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的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行驶航线的沿途和靠近交通信号灯的道路区域。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和充电单元相连的功率控制单元,所述功率控制单元适于在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充电单元增大无线充电的功率。可选的,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和所述功率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可选的,所述电动汽车还包括与所述电池组件相连的车载终端,适于显示所述电池组件的剩余电量以及充电状态。可选的,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存储有各个无线充电装置的设置位置信息的服务器;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适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设置位置信息的第三通信单元。可选的,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适于对获取的所述设置位置信息做出提示的提示单元。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的位置还包括停车场内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相邻停车位所确定的区域。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可选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支持电磁感应式或谐振式无线充电。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包含RFID芯片、蓝牙芯片、Zigbee芯片或蜂窝移动通信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无线充电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将一个以上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于车辆预定行驶航线的沿途、靠近交通信号灯的道路区域和停车场内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相邻停车位所确定的区域等特定位置,并且为各个无线充电装置配备无线通信单元,另一方面在电动汽车上也加装相应的无线通信单元,如此当电动汽车行驶至某个无线充电装置所配备无线通信单元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电动汽车便能与无线充电装置相互通信以实现身份识别以及充电确认,从而使无线充电装置在电动汽车驶入其充电范围期间便捷、准确地对需要补充电能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由此能够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以及实现车辆无线充电的自动识别。进一步地,通过在电动汽车驶近无线充电装置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大后者的充电功率以加快充电速度,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为电动汽车补充电能,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于预定行驶航线沿途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于靠近交通信号灯的道路区域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于停车场内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相邻停车位所确定区域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为了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要求以及车辆无线充电的自动识别,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汽车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电动汽车包括支持无线充电的电池组件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单元、启动控制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适于发送包含所述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充电询问请求后提供反馈信息;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适于在检测到包含所述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后发出充电询问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提供的所述反馈信息;所述启动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充电单元相连,适于在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为确认充电的信息时,控制所述充电单元启动对进入充电范围内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件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的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行驶航线的沿途和靠近交通信号灯的道路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汽车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
电动汽车包括支持无线充电的电池组件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无线充电装置
包括充电单元、启动控制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适于发送包含所述电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
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发送的充电询问请求后提供反馈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启动控制单元相连,适于在检测到包含所述电
动汽车的身份信息的无线信号后发出充电询问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
单元提供的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启动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充电单元相连,适于在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
息为确认充电的信息时,控制所述充电单元启动对进入充电范围内的电动汽
车的电池组件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的位置包
括以下至少一种:预定行驶航线的沿途和靠近交通信号灯的道路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
包括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和充电单元相连的功率控制单元,所述功率控制单
元适于在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
时,控制所述充电单元增大无线充电的功率。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潘子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