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装置和拍摄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5921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和拍摄设备,导光装置包括本体,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散光部。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导光装置具有散光部,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散光部再出射出导光装置,而散光部则将出射光的光强分布变均匀,并增加出射角,因此该导光装置能够均匀、分散光源的出射光,应用于拍摄设备时,能够使得拍摄设备的补光在各个方向上更加均匀,增强曝光效果,此外补光还能具有更大的出射角,从而以配合广角镜头的取景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和拍摄设备
技术介绍
在很多光学设备中需要用到补光部件,例如监视器、运动摄像机和执法记录仪等,当环境光线不足时,需要打开补光部件以提供额外的光照,保持感光部件能够摄取清晰的影像。现有的补光部件主要包括两种方案,一种是利用4颗或更多插件式红外LED灯,镶嵌在镜头周围,当镜头作拍摄时,同时点亮进行补光;另一种是利用2颗功率较大的表面贴装形式封装的白光或红外LED进行补光。第一种方案是利用多颗低功率红外灯进行补光。这种方案通过自动检测环境光线明暗,自动打开或者关闭环绕在镜头周围的红外LED,进行夜视或者微光拍摄。但是这种方案会产生如下的问题:插件式的红外LED灯珠寿命短,并不能满足现代执法记录仪经久耐用的特点;插件式的红外LED灯珠光衰严重,这对于夜间拍摄这种对于光波要求较高的场合并不适用;插件式的红外LED灯发光角度很小,无法满足大视场镜头的拍摄补光条件;如果利用的灯珠过多,会提高整机的成本。第二种方案是利用2颗大功率白光或红外LED灯进行补光。这种方案仅通过2颗大功率表面贴装封装的白光或红外灯进行补光,有的分居在镜头两侧,有的在镜头的上下方各安置一个,其工作模式与方案1类似,也是自动检测环境光,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打开白光或红外LED进行补光。但是这种方案也会有如下的问题:现有的产品中,有些将LED的硅胶头直接裸露在外面,这样可能导致防水、防腐蚀性大大降低;还有一些设计将红外灯埋在一个玻璃板后面,这可能导致红外光出光效率降低,因为大功率LED的发光角比插件式的要大很多,如果埋得比较深,光线会被外壳侧壁吸收;在利用红外LED给大视场镜头做补光时,由于红外LED离镜头比较近,可能会使红外光从内部漏到镜头中,在拍摄过程中形成鬼像,这对结构设计精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本申请中出现的名词的解释:蜂窝结构:又称复眼面,是一种由大量微小的六角形圆弧面进行网格拼接而成的特殊曲面,由于外形类似蜂窝或者昆虫的复眼而得名,蜂窝面可以使能量分布杂乱无章的光线在通过它之后变成均匀分布,并可以增强光线的折射效应,使出射光的角度增大。全反射:又称全内反射,指光由光密介质(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射到光疏介质(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内的现象。反射膜:在光学材料表面镀的一层金属膜,一般是铝或者银,反射膜可以增加光学表面的反射率,同时隔绝折射光。鬼像:由于透镜表面反射而在光学系统焦面附近产生的附加像,其亮度一般较暗,且与原像错开。副光斑:由于光学元件本身结构空洞所产生的除主光斑之外的光斑,一般与主光斑叠加在一起致使光形难以分辨,同时会影响配光效果,多出现于反光杯等结构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装置和拍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拍摄设备的补光部件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包括本体,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散光部。进一步地,散光部由透光材料制成,散光部的表面呈蜂窝结构。进一步地,散光部的蜂窝结构的单个蜂窝的半径在0.8mm至1.2mm的范围内,散光部的厚度在0.1mm至0.15m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本体由透光材料制成,本体在容纳空间与散光部之间的部分为透光的实体。进一步地,容纳空间为开设在本体上的盲孔,盲孔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容纳空间的底壁呈朝向第二端凹陷的凹弧形。进一步地,容纳空间的凹弧形的底壁的曲率半径在3mm至5m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本体的除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之外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光部。进一步地,反光部为涂覆或铺设在外表面的反射膜层。进一步地,导光装置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本体上,定位部为凸出于本体的凸部或形成在本体上的凹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拍摄设备,包括镜头和用于补光的光源,拍摄设备还包括上述的导光装置,光源设置在导光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导光装置的散光部与镜头朝向同一方向设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导光装置具有散光部,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散光部再出射出导光装置,而散光部则将出射光的光强分布变均匀,并增加出射角,因此该导光装置能够均匀、分散光源的出射光,应用于拍摄设备时,能够使得拍摄设备的补光在各个方向上更加均匀,增强曝光效果,此外补光还能具有更大的出射角,从而以配合广角镜头的取景角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光装置的实施例的包括第一侧面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光装置的实施例的包括第二侧面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光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拍摄设备的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导光装置的实施例的出射光的光强与角度的关系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容纳空间;20、散光部;30、定位部;100、镜头;200、正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如图1至3所示,该导光装置包括本体10,本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11,本体1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散光部20。由于本技术的导光装置具有散光部20,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散光部20再出射出导光装置,而散光部20则将出射光的光强分布变均匀,并增加出射角,因此该导光装置能够均匀、分散光源的出射光,应用于拍摄设备时,能够使得拍摄设备的补光在各个方向上更加均匀,增强曝光效果,此外补光还能具有更大的出射角,从而以配合广角镜头的取景角度。此外,如图2所示,光源设置在位于本体10内侧的容纳空间11中,本体10为光源提供了保护,避免光源受到损伤。例如对于LED光源而言。该光源的硅胶头被本体10保护,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具有防水、防腐蚀性能。优选地,如图1所示,散光部20由制作而成,且该散光部的表面呈蜂窝结构。蜂窝结构,又称复眼面,是一种由大量微小的六角形圆弧面进行网格拼接而成的特殊曲面,由于外形类似蜂窝或者昆虫的复眼而得名,蜂窝结构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光装置和拍摄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11),所述本体(1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散光部(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的第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
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空间(11),所述本体(1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散光
部(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部(20)由透光材料构成,所
述散光部(20)的表面呈蜂窝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部(20)的蜂窝结构的单个蜂
窝的半径在0.8mm至1.2mm的范围内,所述散光部(20)的厚度在0.1mm至0.15mm的
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
本体(10)在所述容纳空间(11)与所述散光部(20)之间的部分为透光的实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1)为开设在所述本体(10)
上的盲孔,所述盲孔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容纳空间(11)的底壁
呈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沣曦单艳锋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