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5577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由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光学膜片组、光源以及支撑结构;光学膜片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靠近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高色域光学膜片;未设置光源的非显示区内,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内设置有黄色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弱了高色域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蓝边现象,且由于涂覆有黄色涂层的非显示区省去了胶框结构,实现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液晶显示装置在色彩饱和度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弱势,高色域液晶显示装置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的高色域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将背光模组中的扩散片更换为高色域扩散片的方式来达到高色域显示效果。具体的,高色域扩散片中的量子点能够被蓝光激发得到白光。相应的,包含高色域扩散片的背光模组中的LED灯为蓝光LED灯。但由于裁切会对高色域扩散片产生影响,导致其边缘位置失效,蓝光LED发出的蓝光会直接透过高色域扩散片的失效边缘射出,使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出现蓝边现象,尤其是在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中蓝边现象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减弱高色域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蓝边现象,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由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光学膜片组、光源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高色域光学膜片;未设置所述光源的非显示区内,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间隙内设置有黄色涂层,所述黄色涂层用于与所述光源发出的蓝光混色获得目标白光;其中,所述光源为蓝光光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未设置所述光源的非显示区内,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和/或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内设置黄色涂层,使得照射至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内的蓝光能够和黄色涂层混色获得目标白光,减弱了高色域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蓝边现象,且由于涂覆有黄色涂层的非显示区省去了胶框结构,实现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A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C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AB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C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AB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C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AB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C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区100和围绕显示区100设置的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的一侧设置有光源12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光源123所在非显示区称之为第一非显示区。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A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沿图1中虚线C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显示区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以及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10入光侧的背光模组120,液晶显示面板110和背光模组120延伸至非显示区内。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可知,图2和图3除显示区100外的区域即为非显示区200。继续参见图2和图3,背光模组120包括由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光学膜片组121、光源123以及支撑结构122,光源123和光学膜片组121设置于支撑结构12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光学膜片组121包括导光板1214以及设置于导光板1214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10一侧的高色域光学膜片1213。未设置光源123的非显示区200(以下称之为第二非显示区)内,光学膜片组121的侧面与支撑结构1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背光模组120与液晶显示面板11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均设置有黄色涂层300a,且设置于第一间隙内的黄色涂层(以下称之为第一黄色涂层310)与设置于第二间隙内的黄色涂层(后续称为第二黄色涂层320)连接,黄色涂层300a用于与光源123发出的蓝光混色获得目标白光,其中,光源123为蓝光光源,液晶显示面板110包括上偏光片111、彩膜基板112、阵列基板113以及下偏光片114。示例性的,所述黄色涂层300a的材料可以为硅酸盐或环氧树脂。其中,高色域光学膜片1213指色域覆盖率大于72%的光学膜片。示例性的,支撑结构122可以为铁框。可以理解的是,在能够实现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前提下,支撑结构12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此外,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第二非显示区指除光源123所在区域外的非显示区200。例如,图1中非显示区200包括分别设置于显示区100四个侧面的四个区域,位于显示区100下侧的区域内设置有光源123,为第一非显示区,其余三个区域即为第二非显示区。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和图3,背光模组120中的光学膜片组121可以包括上增光片1211、下增光片1212、高色域光学膜片1213、导光板1214以及反射片1215a。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光源123设置于导光板1214的一侧,导光板1214将侧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并均匀发射出蓝光。高色域光学膜片1213边缘由于切割工艺导致量子点受损失效,蓝光经此区域射向显示面板110时依然为蓝光,进而出现蓝边现象。此外,蓝光从导光板1214的一侧面入射,导光板1214很难将向四周传播的蓝光全部转换为面光,导光板1214四周均会有部分蓝光露出,导致蓝边现象加重。可以理解的是,消除高色域光学膜片1213失效边缘对应区域内的蓝光以及导光板1214侧壁附近的蓝光均可以达到减弱蓝边现象的有益效果。示例性的,蓝光从高色域光学膜片1213失效边缘射出后,经下增光片1212和上增光片1211后进入第二间隙内,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二间隙内设置第二黄色涂层320,以使进入第二间隙内的蓝光能够与黄色涂层300a混色获得目标白光,继而目标白光替换蓝光射入液晶显示面板110,减弱蓝边现象。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同时在第一间隙内设置第一黄色涂层310,第一黄色涂层310能够与导光板1214四周露出的蓝光混色获得目标白光,进一步增强减弱蓝边现象的效果。可选的,第二黄色涂层320远离显示区100的边缘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外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除第一部分外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除第一部分外的第二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由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光学膜片组、光源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高色域光学膜片;未设置所述光源的非显示区内,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间隙内设置有黄色涂层,所述黄色涂层用于与所述光源发出的蓝光混色获得目标白光;其中,所述光源为蓝光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内,除第一部分外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除第一部分外的第二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由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光学膜片组、光源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高色域光学膜片;未设置所述光源的非显示区内,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间隙内设置有黄色涂层,所述黄色涂层用于与所述光源发出的蓝光混色获得目标白光;其中,所述光源为蓝光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铁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色涂层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内,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的黄色涂层与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隙内的黄色涂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隙内的黄色涂层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内的黄色涂层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缘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外边缘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的黄色涂层形成于所述支撑结构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间隙内的黄色涂层形成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未设置所述光源的非显示区内,所述光学膜片组中除所述反射片外的其他光学膜片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内的长度相等,所述反射片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内的长度小于所述其他光学膜片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内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光学膜片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内的长度与所述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耀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