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漏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5555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孔漏油装置,包括:机架;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定位待加工产品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打孔机构位于支撑平台的上方且与支撑平台的位置可调节;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包括回收斗,回收斗设置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打孔漏油方式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孔漏油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2015版)》的要求,设置有压缩机的冰箱或空调等电器产品拆解时,压缩机必须要进行打孔以对压缩机进行漏油处理,现有的对压缩机打孔漏油的方式主要通过操作人员用电钻或台钻进行人工打孔,打孔后操作人员对压缩机内的油液进行倾倒,这种打孔漏油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大且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倾倒油液过程中,容易造成压缩机内部的油液倾倒不彻底和油液散落的现象,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孔漏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打孔漏油方式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孔漏油装置,包括:机架;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定位待加工产品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打孔机构位于支撑平台的上方且与支撑平台的位置可调节;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包括回收斗,回收斗设置在机架上。进一步地,打孔漏油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驱动支撑平台翻转。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夹持件,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驱动夹持件动作以夹持或松开待加工产品。进一步地,夹持件为两个,两个夹持件间隔设置且距离能够调节,两个夹持件之间形成夹持区域,第二驱动部驱动夹持件动作以改变夹持区域的大小。进一步地,定位机构为开设在支撑平台上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打孔机构包括:电钻,电钻与支撑平台的位置可调节;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驱动电钻位置改变。进一步地,回收斗位于支撑平台所在的平面的下方。进一步地,回收斗位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打孔漏油装置还包括第四驱动部,第四驱动部驱动回收斗运动。进一步地,回收斗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回收斗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回收斗位于支撑平台的正下方以承接待加工产品;当回收斗由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移动时,回收斗向远离支撑平台的方向滑动。进一步地,机架具有第一滑轨,回收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打孔漏油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回收斗的移动距离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设置在机架上,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回收机构还包括油箱,油箱位于回收斗的下方,回收斗开设有漏油孔。进一步地,回收机构还包括筛网,筛网位于油箱与回收斗之间。进一步地,筛网和/或油箱与机架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支撑平台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置在机架上;因此,当待加工产品放置到支撑平台上后,在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打孔之后,待加工产品能够随着支撑平台翻转而转动,从而使待加工产品内部的油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所打的孔中被倾倒流出,提高了打孔漏油装置的漏油稳定性。由于定位机构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可以有效地限制待加工产品的位置,确保待加工产品在打孔过程中不会晃动,保证了打孔过程顺利地进行。由于打孔机构位于支撑平台的上方且与支撑平台的位置可调节;从而在对待加工产品打孔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打孔机构在待加工产品上最合适的打孔位置,进而保证了漏油的效果,提高打孔漏油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由于回收机构包括回收斗,回收斗设置在机架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收集待加工产品中漏出的油液以便于再次利用,从而节约了能源,并避免了打孔漏油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本技术的打孔漏油装置设置有机架、支撑平台、用于定位待加工产品的定位机构、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和回收机构,通过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协作,从而提高了待加工产品的打孔漏油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改善了对待加工产品的打孔漏油的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回收斗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待加工产品位于打孔位置处时的打孔漏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的可选实施例的回收斗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待加工产品落入回收斗内部时的打孔漏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可选实施例的回收斗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回收斗内没有待加工产品的打孔漏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1中的打孔漏油装置的定位机构的A向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机架;20、支撑平台;30、定位机构;31、夹持件;32、第二驱动部;40、打孔机构;41、电钻;42、第三驱动部;50、回收机构;51、回收斗;52、油箱;521、阀门;60、待加工产品;70、第一止挡部;80、第二止挡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打孔漏油装置设置有机架10、支撑平台20、用于定位待加工产品60的定位机构30、用于对待加工产品60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40和回收机构50,通过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协作,从而提高了待加工产品60的打孔漏油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改善了对待加工产品60的打孔漏油的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支撑平台20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置在机架10上;因此,当待加工产品60放置到支撑平台20上后,在对待加工产品60进行打孔之后,待加工产品60能够随着支撑平台20翻转而转动,从而使待加工产品60内部的油液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所打的孔中被倾倒流出,提高了打孔漏油装置的漏油稳定性。如图4所示,由于定位机构30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可以有效地限制待加工产品60的位置,确保待加工产品6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支撑平台(20),所述支撑平台(20)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用于定位待加工产品(60)的定位机构(30),所述定位机构(30)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20)上;用于对所述待加工产品(60)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40),所述打孔机构(40)位于所述支撑平台(20)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撑平台(20)的位置可调节;回收机构(50),所述回收机构(50)包括回收斗(51),所述回收斗(51)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
支撑平台(20),所述支撑平台(20)绕水平轴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
用于定位待加工产品(60)的定位机构(30),所述定位机构(30)设置在所述支撑
平台(20)上;
用于对所述待加工产品(60)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40),所述打孔机构(40)位于
所述支撑平台(20)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撑平台(20)的位置可调节;
回收机构(50),所述回收机构(50)包括回收斗(51),所述回收斗(51)设置在
所述机架(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漏油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
部,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平台(20)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0)包括:
至少一个夹持件(31),所述夹持件(3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20)上;
第二驱动部(32),所述第二驱动部(32)驱动所述夹持件(31)动作以夹持或松开
所述待加工产品(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31)为两个,两个所
述夹持件(31)间隔设置且距离能够调节,两个所述夹持件(31)之间形成夹持区域,
所述第二驱动部(32)驱动所述夹持件(31)动作以改变所述夹持区域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0)为开设在所述
支撑平台(20)上的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机构(40)包括:
电钻(41),所述电钻(41)与所述支撑平台(20)的位置可调节;
第三驱动部(42),所述第三驱动部(42)驱动所述电钻(41)位置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孟勇王红霞王琳金得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