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4869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第一角传动器设置在方向盘及转向柱管下方,第一转向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角传动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向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另一端与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转向器设置在前固定支腿方箱后与前桥之间的位置;转向拉杆总成的一端与转向垂臂连接,转向拉杆总成的另一端与前桥上的转向节臂连接。降低转向系统的重量,做到轻量化;增大前桥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提升车辆的转弯能力;转向拉杆总成与前桥上的悬架导向机构平行布置,且位于悬架导向机构的上方,满足转向系与悬架系的运动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转向系统是改变或保持车辆行驶方向的机构,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也决定着车辆的转弯能力。图3为现有工程机械轮式车辆转向系统图,方向盘与前桥之间有固定支腿方箱;从方向盘到前桥之间的转向系统的布置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转向系统与车架、车桥、前固定支腿方箱、轮胎等相邻零部件的运动干涉;前桥的最大转向能力;转向系统的重量低;当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普遍存在转向摇臂总成及摇臂支座的重量较大;转向摇臂及转向拉杆的布置形式,占据车架侧面空间,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前桥的最大转向角度,即限制车辆最小转弯能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在保证车辆转向系统性能、功能的前提下减低了转向系统的重量,做到轻量化,提高了车辆的转弯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及转向柱管、第一角传动器、第一转向传动轴、转向器、转向垂臂和转向拉杆总成,还包括第二角传动器和第二转向传动轴,第一角传动器设置在方向盘及转向柱管下方,第一转向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角传动器的输出端紧固连接,第一转向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的输入端紧固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的输出端紧固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另一端与转向器的输入轴紧固连接,转向器设置在前固定支腿方箱后与前桥之间的位置;转向拉杆总成的一端连接绕转向器输出轴旋转的与转向垂臂连接,转向拉杆总成的另一端与前桥上的转向节臂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拉杆总成位于悬架导向机构的上方且与前桥上的悬架导向机构水平平行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拉杆总成处于轮胎水平中心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角传动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向器支架,转向器支架固定在车架内侧,转向器通过转向器支架固定在车架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拉杆总成与转向垂臂连接的一端位于车架底面的下方、车架左立板的内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上述工程车辆转向系统的起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用“一个角传动器+一个传动轴”取代“一根转向拉杆总成+一件转向摇臂总成+一件摇臂支座”,降低转向系统的重量,做到轻量化;转向拉杆,特别是与转向垂臂连接的一端,布置在车架左侧面的内侧,可以充分利用车辆侧面的许用空间,增大前桥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提升车辆的转弯能力;转向拉杆总成与前桥上的悬架导向机构平行布置,且位于悬架导向机构的上方,满足转向系与悬架系的运动匹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方向盘及转向柱管,2、第一角传动器,3、第一转向传动轴,4、第二角传动器,5、第二转向传动轴,6、转向器,7、转向垂臂,8、转向拉杆总成,9、转向节臂,10、前桥,11、转向器支架,12、前固定支腿方箱。21、方向盘及转向管柱,22、车架前段,23、前固定支腿方箱,24、轴左轮胎,25、车架中段,26、前桥,27、悬架导向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方向盘及转向柱管1、第一角传动器2、第一转向传动轴3、转向器6、转向垂臂7和转向拉杆总成8,还包括第二角传动器4和第二转向传动轴5,第一角传动器2设置在方向盘及转向柱管1下方,第一转向传动轴3的一端与第一角传动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向传动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5的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5另一端与转向器6的输入轴固连接,转向器6设置在前固定支腿方箱12后与前桥10之间的位置;转向拉杆总成8的一端与转向垂臂7连接,转向拉杆总成8的另一端与前桥上的转向节臂连接;转向拉杆总成8位于悬架导向机构的上方且与前桥上的悬架导向机构水平平行布置,转向拉杆总成8处于轮胎水平中心的上方,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满足转向系与悬架系的运动匹配,还包括转向器支架11,转向器支架11固定在车架内侧,转向器6通过转向器支架11固定在车架内侧,转向拉杆总成8与转向垂臂7连接的一端位于车架底面的下方、车架左立板的内侧,增大前桥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提升车辆的转弯能力。取消原来的转向摇臂总成及摇臂支座,增加第二角传动器4、第二转向传动轴5,改进转向器6、转向拉杆总成8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实现在保证车辆转向系统性能、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转向系统的重量,做到轻量化;转向拉杆总成8,特别是与转向垂臂7连接的一端,位于车架底面的下方、车架左立板的内侧;这种布置方式,就充分利用车辆左右侧的许多空间,前桥10的转向轮可以转到更大的转向角度,提升车辆的转弯能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及转向柱管(1)、第一角传动器(2)、第一转向传动轴(3)、转向器(6)、转向垂臂(7)和转向拉杆总成(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角传动器(4)和第二转向传动轴(5),第一角传动器(2)设置在方向盘及转向柱管(1)下方,第一转向传动轴(3)的一端与第一角传动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向传动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5)的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5)另一端与转向器(6)的输入轴连接,转向器(6)设置在前固定支腿方箱(12)后与前桥(10)之间的位置;转向拉杆总成(8)的一端与转向垂臂(7)连接,转向拉杆总成(8)的另一端与前桥上的转向节臂(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及转向柱管(1)、第一角传动器(2)、第一转向传动轴(3)、转向器(6)、转向垂臂(7)和转向拉杆总成(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角传动器(4)和第二转向传动轴(5),第一角传动器(2)设置在方向盘及转向柱管(1)下方,第一转向传动轴(3)的一端与第一角传动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向传动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5)的一端与第二角传动器(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向传动轴(5)另一端与转向器(6)的输入轴连接,转向器(6)设置在前固定支腿方箱(12)后与前桥(10)之间的位置;转向拉杆总成(8)的一端与转向垂臂(7)连接,转向拉杆总成(8)的另一端与前桥上的转向节臂(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芳李丽郭昆伟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