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和防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4727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利用上述茶树害虫防治装置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薄膜覆盖于茶丛上方并固定,使薄膜下方的茶梢通过可穿透结构穿透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密布切缝的薄膜阻隔茶梢与茶丛,阻滞害虫在茶梢与茶丛间上下自由移动,使发生于茶丛的害虫无法向上移动取食为害茶梢,而发生于茶梢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不能向下移动到茶丛内栖息,从而抑制茶树害虫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害虫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和利用该装置防治害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产茶大国,全国现有茶园面积4000余万亩,从业人员8000余万人,茶业是多数茶区的支柱产业;茶叶又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对产品质量要求甚高。茶树主要害虫的防治至今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农用薄膜在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已有成功案例,如利用地膜控草,利用塑料大棚防虫,利用银色薄膜驱虫等,在保护特定收获对象方面,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果树套袋技术。但是,茶园不同于果园,茶园种植的茶树一般为灌丛型,且种植密度大;同时,茶树种植收获的对象是芽梢,小而多,且与树体相连,因此难以单独保护,如仅考虑防治效果,搭建塑料大棚成本过大,而小棚将严重影响茶园劳作,如直接用薄膜覆盖树体,又会导致丛内积露、丛面积水、风力飘吹、高温烧叶等问题。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原发于芽梢,成虫和若虫均喜横行,稍受惊动即会跳去或沿茶枝迅速向下潜逃,而且怕湿畏强光,特别是在中午烈日直射时,需要从芽梢顺着枝条向茶丛内迁移栖息或躲避,而甲虫类、尺蠖类、毒蛾类、卷蛾类、螨类、蓟马类等多数害虫(螨)原发于茶丛或土中,在一定阶段或在条件合适时则需要由茶丛向上迁移到芽梢取食。为此,如何阻断这些茶树主要害虫在茶丛与茶梢间的迁移就是茶树害虫防治的主要关键。但现有的茶树害虫防治主要采用粘虫板,无法阻隔害虫在茶丛和茶梢之间的迁徙,如公开号为CN203105430U的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茶树害虫诱杀板,是通过在诱杀板涂上粘结剂来使害虫粘附在板上,这种防治工具虽然可以使害虫粘附在板上从而除去害虫,但该技术利用嗜色性,只能防治某些特定的茶树害虫,而且粘虫板需要常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阻隔茶树害虫在茶树新梢与茶丛之间自由上下迁移的害虫防治装置和茶树害虫防治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上述茶树害虫防治装置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薄膜覆盖于茶丛上方并固定,使薄膜下方的茶梢通过可穿透结构穿透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害虫防治装置在解决普通薄膜覆盖时出现的丛内积露、丛面积水、风力飘吹、高温烧叶等问题的基础上,密布的切缝确保茶梢能够穿透薄膜正常生长;同时利用害虫缺乏利用薄膜切缝在薄膜上下主动穿越的意识,从而有效阻断了在茶梢与茶丛间的迁移,低等动物对新的生活环境需要长期的适应,因此在短期内可导致害虫种群的衰落,从而起到防治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害虫防治方法利用物理方法破坏了害虫生活空间的完整性,抑制了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减少了防治次数;同时,即使使用农药防治芽梢害虫,也可极显著减少了农药用量和施药容量,降低了防治成本,并迅速取得防治效果,而在防治丛内害虫时,能减少化学农药对芽梢的污染;故此,利用本专利技术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食品安全性,有利于生态恢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害虫防治装置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薄膜;2、可穿透结构;3、切缝。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利用密布切缝的薄膜阻隔茶梢与茶丛,阻滞害虫在茶梢与茶丛间上下自由移动,使发生于茶丛的害虫无法向上移动取食为害茶梢,而发生于茶梢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不能向下移动到茶丛内栖息,从而抑制茶树害虫发生。请参照图1,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1,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2由两道以上的切缝3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可穿透结构对应茶梢设置,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具有交点的切缝形成,茶梢穿透薄膜的可穿透结构后即可阻滞害虫在茶梢与茶丛间上下自由移动,使发生于茶丛的害虫无法向上移动取食为害茶梢,而发生于茶梢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不能向下移动到茶丛内栖息,从而抑制茶树害虫发生。本专利技术害虫防治装置在解决普通薄膜覆盖时出现的丛内积露、丛面积水、风力飘吹、高温烧叶等问题的基础上,可穿透结构确保茶梢能够穿透薄膜正常生长;同时利用害虫缺乏利用薄膜切缝在薄膜上下主动穿越的意识,从而有效阻断了在茶梢与茶丛间的迁移,低等动物对新的生活环境需要长期的适应,因此在短期内可导致害虫种群的衰落,从而起到防治的作用。进一步的,每条切缝长度相同,相交的点位于切缝的中点。由上述描述可知,切缝长度相同且相交于中点,可使得茶梢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地穿透薄膜,由于薄膜上相邻切缝之间的部分具有弹性,可翘起将树枝卡住以免在薄膜上产生孔洞,使得薄膜上方的害虫不会掉下来,起到良好的阻隔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可穿透结构包括4道切缝,4道切缝相交成米字形。由上述描述可知,米字形切缝使得茶梢易于穿出,同时又使相邻两切缝之间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弹性,避免在薄膜上产生孔洞。进一步的,所述可穿透结构设有多个,多个可穿透结构均匀分布在薄膜上,相邻两行的可穿透结构错开设置,相邻可穿透结构的距离为5.5mm,所述切缝的长度为5.5mm。由上述描述可知,切缝的长度为5.5mm使得茶梢易于穿透,同时又不会留下较大的孔洞,相邻可穿透结构的距离为5.5mm可使可穿透结构保持一定密度,使得绝大部分的茶梢都能够穿出。进一步的,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08-0.016mm。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所述薄膜为矩形,所述薄膜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四个固定杆上。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位于茶丛的四个角的固定杆将薄膜固定,固定杆插入土壤中,使得薄膜不易被风吹走。当然,薄膜也可以直接绑在茶丛上。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为透明的防水材料。由上述描述可知,薄膜采用透明的防水材质,可方便观察薄膜上方和下方的虫害情况,同时不易受到雨水等浸泡而破坏。一种用上述茶树害虫防治装置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薄膜覆盖于茶丛上方并固定,使薄膜下方的茶梢通过可穿透结构穿透薄膜。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物理方法破坏了害虫生活空间的完整性,抑制了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减少了防治次数;同时,即使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
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
于同一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切缝长度
相同,相交的点位于切缝的中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透结
构包括4道切缝,4道切缝相交成米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透结
构设有多个,多个可穿透结构均匀分布在薄膜上,相邻两行的可穿透结构错开
设置,相邻可穿透结构的距离为5.5mm,所述切缝的长度为5.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
度为0.008-0.0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明森张文锦吴光远王庆森刘丰静王定锋李慧玲张辉李良德高香凤孙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