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4659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建筑暖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与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相并联;所述室内散温模块包括室内散温组件(2)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所述多功能室内机模块包括多功能室内机(3)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机控制阀(4)。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室内散温组件及多功能室内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单独或联合运行,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耗能低,无结露,散温好,能效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建筑暖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即空气调节(air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流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热泵是空调制冷的反运用,它(通过冷媒/制冷剂)将空气中的热量吸收,释放到水中,循环将水加热,再通过加热的水将热量释放出来,实现建筑室内制热。这样能效比就会明显降低,同时也存在易冻裂换热器的问题。现有市场上比热泵更合理的建筑一体储能(或无水地暖)空调是把金属微孔管埋敷在地面或墙面里,在制冷时地面、墙面会产生结露而污染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散温面积大,散温均匀,耗能低,不易结露,能效比高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它包括空调/热泵外机、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所述空调/热泵外机与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相并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模块包括室内散温组件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所述多功能室内机模块包括多功能室内机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机控制阀。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调/热泵外机可采用热泵机组、空调机组或冷库机组。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热泵机组采用配置补气增焓装置型热泵机组或多级复叠式热泵机组。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的组网冷媒管可采用金属管、非金属管或金属与非金属复合管。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采用多组串联、多组并联或多组串并联混合方式相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可采用的组网冷媒管采用埋伏、镶嵌或裸露的方式敷设在地面、墙面或棚顶。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室内机可采用壁挂机、风管机或除湿机。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另一种实施模式,包括空调/热泵外机、室内散温模块、多功能室内机、室内机控制阀、棚顶散文组件及机组保护元件;所述棚顶散文组件及室内机控制阀串联后与机组保护元件并联,再整体与多功能室内机相串联构成室内机处理组件;所述空调/热泵外机与室内散温模块及室内机处理组件相并联。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模块包括室内散温组件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本专利技术只用2个控制阀就可实现室内散温组件及多功能室内机的独立运行,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散温均匀,耗能低,不结露,任一模块单独制冷或两模块联合制冷,任一模块单独制热或两模块联合制热,能效比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模式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模式的优选方案原理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模式的优选方案原理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模式的优选方案原理框图。图中:1、空调/热泵外机;2、室内散温组件;3、多功能室内机;301、第一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2、第二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3、第三多功能室内机单元;4、室内机控制阀;5、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6、机组保护元件;9、室内散温组件分歧管;901、室内散温组件分发器;10、室内散温组件分歧管;1001、室内散温组件分发器;11、棚顶散文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包括空调/热泵外机、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所述空调/热泵外机与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均为并联连接。如图2所示,作为第一种实施模式,本专利技术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组件2、多功能室内机3、室内机控制阀4、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的冷媒传输端口分别与室内散温组件2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及多功能室内机3的传输端口相接;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另一传输端口分别与室内散温组件2及多功能室内机3的室内机控制阀4的传输端口相接;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与室内散温组件2串联连接;所述多功能室内机3的室内机控制阀4与多功能室内机3串联连接。参见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模块包括室内散温组件2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所述多功能室内机模块包括多功能室内机3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机控制阀4。如图3所示,作为第一种实施模式,本专利技术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组件2(本专利技术采用单组或多组模式)、多功能室内机3(本专利技术采用单机或多机模式)、室内机控制阀4、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室内散温组件分歧管9、室内散温组件分发器901、室内散温组件分歧管10、室内散温组件分发器1001。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的冷媒传输端口分别与室内散温组件2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及多功能室内机3的传输端口相接;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另一传输端口分别与室内散温组件2及多功能室内机3的室内机控制阀4的传输端口相接;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与室内散温组件2串联连接;所述多功能室内机3的室内机控制阀4与多功能室内机3串联连接。参见图3~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采用多组串联、多组并联或多组串并联混合方式相接。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的组网冷媒管采用埋伏、镶嵌或裸露的方式敷设在地面、墙面或棚顶。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的组网冷媒管采用金属管、非金属管或金属与非金属复合管。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室内机3采用壁挂机、风管机或除湿机。本专利技术所述室内散温组件分歧管9的传输端口接室内散温组件分发器901的传输端口;所述室内散温组件分歧管10的传输端口接室内散温组件分发器1001的传输端口。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室内机3包括第一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1、第二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2及第三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3,当然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可对上述多功能室内机单元进行任意改组或扩展。作为一种实施模式,第一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1传输端口与第二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2传输端口并联后再与第三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3传输端口串联。如图4所示,作为第二种实施模式,本专利技术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组件2、多功能室内机3、室内机控制阀4、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及棚顶散文组件11;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的冷媒传输端口分别与室内散温组件2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及多功能室内机3的传输端口相接;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另一传输端口分别与室内散温组件2及多功能室内机3的室内机控制阀4的传输端口相接;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与室内散温组件2串联连接;所述多功能室内机3的室内机控制阀4与多功能室内机3串联连接。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采用多组串、并联结构;所述多功能室内机3采用多组串、并联结构。本实施例多功能室内机3包括:第一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1、第二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2及第三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3;采用第一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1与第二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2并联后,再与第三多功能室内机单元303串联结构。棚顶散文组件11与上述结构单元相并联。参见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系统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组件2(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与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相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热泵外机(1)、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与室内散温模块及多功能室内机模块相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散温模块包括室内散温组件(2)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散温组件控制阀(5);所述多功能室内机模块包括多功能室内机(3)及与其串接的室内机控制阀(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节能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泵外机(1)采用热泵机组、空调机组或冷库机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采用配置补气增焓装置型热泵机组或多级复叠式热泵机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散温组件(2)采用多组串联、多组并联或多组串并联混合方式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二元运行模式多功能建筑冷暖节能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飞尚宝龙刘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通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