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4369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0:07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通过可折叠的帽体戴在人体头部,通过设置在帽体左右两侧的耳塞将外界噪音阻隔;通过帽体内的收缩框使帽体可折叠,通过设置收缩框内侧的防震层进行防震,通过设置在收缩框外侧的保护层对整个帽体进行保护;通过保护层内设有的与两个耳塞电连接的耳机电路模块对通过耳塞进入耳朵的声音进行处理,通过耳机电路模块的消音电路对外界噪音进行中和消音,通过耳机电路模块的通话电路使两个都带有便携耳机的人能够进行通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听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生产加工的车间中,噪声比较嘈杂,工人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不仅不利于语言沟通,还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现在常用的车间防噪声手段是在产生噪声的房间内设置消音墙和消音器,虽然消音墙和消音器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噪声,在整个大环境下使噪声有所下降。但是,因为人的个体差异性,不同人对噪音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种统一降低噪声的方法对一部分人来说并没有丝毫作用。但是,现在没有专门针对车间工人个人进行噪声保护的手段;使长期置于噪声环境工作的工人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疾病。为了能够为每个工人提供差异化的消噪声服务,研制出消噪耳机。现在常用的消噪耳机包括两个耳塞,用来为耳朵平衡外部噪声的发声装置以及连接耳塞和发声装置之间的连接线。然而,这种消噪耳塞因为要将连接线插入播放声音的装置中,使得连接线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而为了方便各种不同身高体型的人使用消噪耳塞,连接线的长度都比较长。但是过长的连接线会对使用者在运动时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解决连接线带来的运动不方便的问题,研制出了不需要连接线的头戴式耳机。然而,头戴式耳机虽然解决了连接线阻碍的问题,但是现有的头戴式耳机不能折叠,体积较大,十分不便于携带。因此,现在急需研制出一种不阻碍工人运动且能够便于携带的耳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耳机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如下方案:方案一:本方案中的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上推动收缩圆环,第二支撑条将第一支撑条撑开,第一支将帽体撑开;将收缩环戴到头上;将帽体两侧的耳塞戴到耳朵上;步骤二,设置在保护层中的耳机电路模块产生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传递至耳塞;步骤三,耳塞通过消音电路产生的声音将传入耳机的噪声进行中和消音;步骤四,耳塞通过通话电路将人发出的声音传递出去;步骤五,包括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和收缩环在内的收缩框,通过其内侧的防震层将传递进来的振动降低,通过其外侧的保护层将与其他物体产生的摩擦损耗降低;步骤六,取下耳塞,从头上取下收缩环,收拢第二支撑条和第一支撑条的支撑,帽体与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一起收缩成束;步骤七,将耳塞包裹进收缩成束的帽体内,用帽体外侧的布带捆绑起来。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可折叠的帽体戴在人体头部,通过设置在帽体左右两侧的耳塞将外界噪音阻隔;通过帽体内的收缩框使帽体可折叠,通过设置收缩框内侧的防震层进行防震,通过设置在收缩框外侧的保护层对整个帽体进行保护;通过保护层内设有的与两个耳塞电连接的耳机电路模块对通过耳塞进入耳朵的声音进行处理,通过耳机电路模块的消音电路对外界噪音进行中和消音,通过耳机电路模块的通话电路使两个都带有便携耳机的人能够进行通话。通过帽体,可以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帽体可折叠,方便将帽体进行折叠携带,使便携耳机便于携带。通过连接耳机电路的耳塞将耳朵与外界噪声隔绝,通过消音电路可以使进入到耳朵内的声音变得平衡不会影响到人的听力;通过通话电路,使彼此佩戴便携耳机的人能够在噪声环境中清晰对话。本专利技术工作方法简单,直接通过撑开收缩框或者是收拢收缩框,就可以将便携耳机打开或者收拢。将便携耳机的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连同帽体等结构都收缩成一束时,使便携耳机的体积有效减小,便于携带。通过消音电路将外界的噪音中和掉,通过通话电路使两个便携耳机之间可以顺畅沟通。而无论是消噪声还是通话的结构都是耳塞,精简了便携耳机的结构,使便携耳机的工作部件更少,工作起来更加便于协调。本专利技术能够使耳机的操作更加简单,携带更加方便。方案二:进一步,通过所述消音电路中的拾音器来接收噪音,通过放大器接收拾音器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通过相移部件接收放大器传来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相移产生与噪声信号相位极性相反,以及通过求和部件将相移部件和拾音器传递来的信号进行消音中和;并通过求和部件将输出信号传递到与之连接的耳塞中。通过消音电路收集外界噪声,并产生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进行中和消音,使传进人耳朵内的声音趋于平衡,不会使人产生不适感。方案三:进一步,通过射频模块使两个同样戴着便携耳机的人进行信号的传送,并通过通话话筒进行通话,通过喇叭接收对方说话的信息。方案四:进一步,通过保护层外层的橡胶层保护整个帽体,通过紧贴着橡胶层的砂砾层缓解从橡胶层传递过来的力。橡胶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防水耐腐蚀性,作为保护层的最外层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砂砾层紧贴着橡胶层,因为砂砾层中的沙砾不是统一整体,使力在传输过程中被分散,能够将从橡胶层传递过来的力进行有效缓冲后再传递到收缩框上。方案五:进一步,通过防震层外层的棉花层吸收从外面传递来的力,通过与棉花层紧贴的编织网层使佩戴者佩戴时透气。所述防震层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棉花层和编织网层。通过棉花层可以很好地吸收从收缩框传递过来的力,编织网层紧贴人的头部,起到了透气的作用,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方案六:进一步,通过耳塞中的硅胶层来包裹耳朵。硅胶是比较贴近人体皮肤质感的材料,使用硅胶层包裹耳朵,不仅有效阻隔了噪声进入耳朵,还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方案七:进一步,帽体外檐上设置的两组磁性相反的磁铁块之间形成水平的磁感线,在撑开收缩框或者收拢收缩框的时候,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以及收缩环内的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并将电流存储到为耳机电路模块供电的蓄电池中。当收缩或者撑开帽体1的时候,收缩环3上下运动切割磁感线,使收缩环3中的导线产生电流流向蓄电池中保存。同时,第一支撑条8和第二支撑条9也在向外撑开或者向内收缩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使导线中产生流向蓄电池中的电流。蓄电池将这些电流存储起来,供耳机电路模块使用。在自然使用便携耳机的过程中,通过打开或者收缩便携耳机,就能够提供便携耳机运行所需要的电能,有效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收缩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帽体1、耳塞2、收缩环3、编织网层4、棉花层5、砂砾层6、橡胶层7、第一支撑条8、第二支撑条9、磁铁块10。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便携耳机,包括像雨伞一样可折叠的帽体1以及设置在帽体1左右两侧的耳塞2;帽体1包括能够使帽体1折叠的收缩框、设置收缩框内侧的防震层和设置在收缩框外侧的保护层;保护层内设有与两个耳塞2电连接的耳机电路模块,耳机电路模块包括消音电路板和通话电路。收缩框包括一端彼此铰接的多个呈发射装分布的第一支撑条8,铰接在第一支撑条8中部的第二支撑条9,以及用来铰接所有第二支撑条9的收缩圆环。向上推动收缩圆环,可使第二支撑条9将第一支撑条8完全撑开,使第一支撑条8形成帽体1的形状。向下拉动收缩圆环,可以使第二支撑条9去掉对第一支撑条8的支撑,使第一支撑条8与第二支撑条9一起收缩成束,便于便携耳机的收缩携带。帽体1的顶端与收缩环3之间连接有可将收缩环3拉向帽体1的顶部,使帽体1完全撑开的拉绳。通过拉绳可以使整个便携耳机快速地从收拢状态打开。消音电路包括用来接收噪音的拾音器,接收拾音器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接收放大器传来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相移产生与噪声信号相位极性相反的相移部件,以及将相移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上推动收缩圆环,第二支撑条将第一支撑条撑开,第一支将帽体撑开;将收缩环戴到头上;将帽体两侧的耳塞戴到耳朵上;步骤二,设置在保护层中的耳机电路模块产生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传递至耳塞;步骤三,耳塞通过消音电路产生的声音将传入耳机的噪声进行中和消音;步骤四,耳塞通过通话电路将人发出的声音传递出去;步骤五,包括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和收缩环在内的收缩框,通过其内侧的防震层将传递进来的振动降低,通过其外侧的保护层将与其他物体产生的摩擦损耗降低;步骤六,取下耳塞,从头上取下收缩环,收拢第二支撑条和第一支撑条的支撑,帽体与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一起收缩成束;步骤七,将耳塞包裹进收缩成束的帽体内,用帽体外侧的布带捆绑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上推动收缩圆环,第二支撑条将第一支撑条撑开,第一支将帽体撑开;将收缩环戴到头上;将帽体两侧的耳塞戴到耳朵上;步骤二,设置在保护层中的耳机电路模块产生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音传递至耳塞;步骤三,耳塞通过消音电路产生的声音将传入耳机的噪声进行中和消音;步骤四,耳塞通过通话电路将人发出的声音传递出去;步骤五,包括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和收缩环在内的收缩框,通过其内侧的防震层将传递进来的振动降低,通过其外侧的保护层将与其他物体产生的摩擦损耗降低;步骤六,取下耳塞,从头上取下收缩环,收拢第二支撑条和第一支撑条的支撑,帽体与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一起收缩成束;步骤七,将耳塞包裹进收缩成束的帽体内,用帽体外侧的布带捆绑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耳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消音电路中的拾音器来接收噪音,通过放大器接收拾音器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通过相移部件接收放大器传来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相移产生与噪声信号相位极性相反,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昭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山楂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