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940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包括通过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粘合的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无舱体结构基底的条件下为空间飞行器开设散热面,利用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吸收舱内热量,利用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向空间排散热量。由于散热薄膜的厚度远远小于舱体结构(如蜂窝板等),散热薄膜的重量远远小于舱体结构喷漆的重量,因此有利于飞行器的轻量化设计。同时,利用薄膜材料本身的柔性,可以根据散热面开设的需求,对散热面的构型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散热薄膜两侧的温差由于薄膜厚度较小,相对于舱体结构的温差更小,有利于舱内热量向外排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飞行器用热控产品,尤其是一种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
技术介绍
常规卫星型号开设散热面,主要通过在舱体结构上喷涂低太阳吸收率、高发射率的涂层,向空间排散热量。由于嫦娥五号轨道器外热流变化剧烈,且内部热耗较大,因此需要开设较大面积的散热面才能满足热量排散的需求。但是受运载火箭能力限制,轨道器重量要求严格,导致轨道器仪器安装盘区域缺少舱体结构,无法通过喷漆的方式开设散热面,因此必须在无舱体结构基底的条件下为轨道器开设轻质高效散热面,既解决整器的散热问题,又能有效控制开设散热面带来的重量增加。现有技术中将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粘贴在空间飞行器舱体或单机需要开设的散热面,但又不易喷漆的区域,从而用于向空间排散热量;将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粘贴在空间飞行器舱内表面或单机表面,从而加强飞行器舱内的换热能力。但是上述技术均需要舱体或单机的结构表面作为基底,在无结构基底的位置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嫦娥五号轨道器仪器安装盘区域缺少舱体结构,无法通过喷漆的方式开设散热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可在无舱体结构的条件下,根据飞行器的散热需求,开设柔性散热面,同时将散热面对整器重量的影响降至最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包括通过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粘合的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优选地,所述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之间不存在空隙。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柔性散热薄膜的尼龙搭扣。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柔性散热薄膜的扣片。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柔性散热薄膜的压敏胶。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将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贴合在一起,能够在无舱体结构基底的条件下为空间飞行器开设散热面,利用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吸收舱内热量,利用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向空间排散热量。由于散热薄膜的厚度远远小于舱体结构(如蜂窝板等),散热薄膜的重量远远小于舱体结构喷漆的重量,因此有利于飞行器的轻量化设计。同时,利用薄膜材料本身的柔性,可以根据散热面开设的需求,对散热面的构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如弯曲等)。此外,散热薄膜两侧的温差由于薄膜厚度较小,相对于舱体结构(如蜂窝板等)的温差更小,有利于舱内热量向外排散。因此,本专利技术取得了轻量化、柔性设计、高效散热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F46镀银二次表面镜;2-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3-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4-尼龙搭扣、扣片或压敏胶。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得的空间飞行器用散热薄膜的测试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包括通过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2粘合的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所述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之间不存在空隙,还包括固定用的尼龙搭扣、扣片或压敏胶。本具体实施将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朝向飞行器舱外方向,利用其低太阳吸收率、高红外发射率的特点,向空间排散热量。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朝向飞行器舱内方向,利用其高红外吸收率和高红外发射率的特点,吸收舱内热量。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2用于粘合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与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保证二者之间不存在空隙,从而利用三层薄膜的导热,将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吸收的舱内热量传导至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由于薄膜结构的厚度较小,因此可以根据散热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如弯曲等),有利于复杂结构表面的散热面设计。尼龙搭扣、扣片或压敏胶4用于将本专利技术固定或支撑在飞行器需要开设散热面的区域。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不受舱体结构限制,可根据飞行器散热需求,在需要散热的区域开设散热面,实现了散热面的柔性设计和轻量化设计。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由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传导至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由于薄膜厚度远远小于舱体结构基底(如蜂窝板等),因此热传导的效率远远高于舱体结构基底(如蜂窝板等),从而实现了飞行器的高效热排散。图2为本专利技术空间飞行器用散热薄膜的测试曲线图,如图2所示,在-60℃~+15℃范围内,本散热薄膜F46镀银二次表面镜1与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3两侧之间的温差均小于2℃(小于舱体结构基底的传热温差)。通过地面试验和整器热平衡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无舱体结构基底的条件下为飞行器开设散热面,实现散热面的轻量化;通过地面试验和整器热平衡试验,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传热温差,实现整器热量的高效排散。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

【技术保护点】
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粘合的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聚酰亚胺双面压敏胶粘合的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新型柔性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F46镀银二次表面镜和黑色渗碳聚酰亚胺薄膜之间不存在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彧赵吉喆张翔刘冈云曹建光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