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廷东专利>正文

联接器及使用该联接器的扭矩扳手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776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联接器及使用该联接器的扭矩扳手检测仪,联接器包括联接器本体,还包括至少两个首端设置于所述联接器本体上、末端朝上弹性悬伸的弹性夹持瓣,各弹性夹持瓣沿周向间隔布置,弹性夹持瓣围成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外方头沿上下方向装入的安装孔,联接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锁紧套,锁紧套具有位于各弹性夹持瓣外围的用于通过轴向移动对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所述外方头的锁紧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外方头与测试内方孔之间存在活动量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联接器及使用该联接器的扭矩扳手检测仪
技术介绍
扭矩扳手在出厂前需要通过扭矩扳手检测仪对其精度进行测试,现有的扭矩扳手检测仪如中国专利CN203310556U公开的“便携式液压扭矩扳手检测仪”,包括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的联接器,联接器具有测试内方孔。使用时将扭矩扳手的外方头插装于联接器的测试内方孔中,向扭矩扳手施力,通过扭矩扳手自身扭矩数值的显示与扭矩传感器扭矩数值显示的对比来检测扭矩扳手的精度。现有的这种扭矩扳手检测仪存在的问题在于:每一个联接器仅能适配一种尺寸的外方头,联接器的通用性较差,此外由于加工精度限制,联接器上的测试内方孔的尺寸与外方头的尺寸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外方头与测试内方孔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活动量,这就导致在静态扭矩检测过程中,外方头与测试内方孔之间的同轴度不能保证,影响测试精度;在动态扭矩检测过程中,多次冲击产生弹性碰撞,能量损失无法衡量,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外方头与测试内方孔之间存在活动量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联接器的扭矩扳手检测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联接器的技术方案为:联接器,包括联接器本体,还包括至少两个首端设置于所述联接器本体上、末端朝上弹性悬伸的弹性夹持瓣,各弹性夹持瓣沿周向间隔布置,弹性夹持瓣围成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外方头沿上下方向装入的安装孔,联接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锁紧套,锁紧套具有位于各弹性夹持瓣外围的用于通过轴向移动对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所述外方头的锁紧端。所述弹性夹持瓣的个数与外方头的边数相同。弹性夹持瓣的内侧面为用于与外方头的对应外侧面对贴配合的平面。各弹性夹持瓣的上端外周面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锁紧端具有与锥形结构适配的内锥面。所述锁紧套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上套部分和下套部分,锁紧套的螺纹设置于下套部分上,锁紧端设置于上套部分上,上套部分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止转配合,下套部分与上套部分转动配合且可带动上套部分向下移动。本技术中扭矩扳手检测仪的技术方案为:扭矩扳手检测仪,包括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的联接器,联接器包括联接器本体,联接器还包括至少两个首端设置于所述联接器本体上、末端朝上弹性悬伸的弹性夹持瓣,各弹性夹持瓣沿周向间隔布置,弹性夹持瓣围成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扭矩扳手沿上下方向装入的安装孔,联接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锁紧套,锁紧套具有位于各弹性夹持瓣外围的用于通过轴向移动对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所述外方头的锁紧端。所述弹性夹持瓣的个数与外方头的边数相同。弹性夹持瓣的内侧面为用于与外方头的对应外侧面对贴配合的平面。各弹性夹持瓣的上端外周面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锁紧端具有与锥形结构适配的内锥面。所述锁紧套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上套部分和下套部分,锁紧套的螺纹设置于下套部分上,锁紧端设置于上套部分上,上套部分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止转配合,下套部分与上套部分转动配合且可带动上套部分向下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锁紧套在轴向移动过程中,锁紧端向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外方头,通过弹性夹持瓣的径向弹性变形而夹紧外方头,这样就不存在因为加工精度问题而导致联接器与外方头之间具有间隙,联接器与外方头配合紧密,防止外方头与联接器之间产生弹性碰撞,保证同轴度和测量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扭矩扳手测试仪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联接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扭矩扳手检测仪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扭矩传感器和联接器,联接器包括联接器本体6,联接器本体6的下端一体设置有与扭矩传感器相连的连接法兰13。联接器还包括多个首端一体设置于联接器本体上、末端朝上弹性悬伸的弹性夹持瓣1,弹性夹持瓣的个数与扭矩扳手上的外方头的边数相同,弹性夹持瓣的内侧面11为用于与外方头的对应外侧面对贴配合的平面,各弹性夹持瓣沿周向间隔设置,弹性夹持瓣围成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扭矩扳手的外方头沿上下方向装入的安装孔10。联接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锁紧套,锁紧套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上套部分3和下套部分5,上套部分3与下套部分5转动配合,联接器本体上的螺纹设置于下套部分上,上套部分下端外翻有外翻沿9,上套部分上端内翻有内翻沿8,通过外翻沿与内翻沿的挡止配合下套部分可带动上套部分向下移动。上套部分与联接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实现其二者止转配合的止转键4。上套部分上设置有位于各弹性夹持瓣外围的用于通过轴向移动对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外方头的锁紧端2,各弹性夹持瓣的上端外周面7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锁紧端具有与锥形结构适配的内锥面。图2中项12表示设置于联接器本体上的供止转键安装的止转键安装槽。图4中A表示与联接器同心连接的扭矩扳手,B表示与联接器同心连接的扭矩传感器。使用时,将待测的扭矩扳手的外方头由上至下的装入到弹性夹持瓣所围成的安装孔中,向下旋动下套部分,下套部分带动上套部分下移,通过锥形结构与内锥面的配合,上套部分的锁紧端对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弹性夹持瓣内缩变形,各弹性夹持瓣的内侧面分别与外方头的对应外侧面对贴配合,从而夹紧外方头。外方头与弹性夹持瓣之间无活动量,保证了扭矩扳手的同轴度装配,同时也避免在动态扭矩检测过程中由于多次冲击产生弹性碰撞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通过联接器的设置,保证了扭矩扳手与扭矩传感器的同轴度,另一方面夹持紧固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对于动态扭矩扳手来说可以减少动态扭矩扳手和扭矩传感器之间的多次冲击,每次动作的冲击能量全部转换为扭矩传感器的扭转动能,使得动态扭矩扳手弹性碰撞产生的能量全部传递给扭矩传感器,从而使得扭矩传感器产生重复性较好的检测结构,通过夹持后对于扭矩扳手(静态)来说同样可以得到重复性较好的检测结果。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夹持瓣的个数也可以不与外方头的边数一一对应,比如说外方头为四边形结构时,弹性夹持瓣的个数可以是两个,弹性夹持瓣仅对外方头的相对外侧面进行夹持,当然弹性夹持瓣的个数也可以是八个,外方头的每一个外侧面均对应两个弹性夹持瓣;各弹性夹持瓣的上端外周面也可以是圆柱形面,此时仅锁紧端的内周面为锥面结构即可;上套部分和下套部分还可以一体设置,此时不设止转键,上套部分可相对弹性夹持瓣转动;弹性夹持瓣的内周面也可以不是平面,比如是与外方头点接触的顶尖结构;联接器还可以与扭矩传感器一体设置。联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联接器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扭矩扳手检测仪实施例中所述的联接器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只是在使用时,还可以将联接器的联接器本体固设于扭矩扳手上,在扭矩传感器上设置外方头,各弹性夹持瓣用于夹紧扭矩传感器上的外方头,总起来说扭矩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扭矩扳手检测仪,包括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的联接器,联接器包括联接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联接器还包括至少两个首端设置于所述联接器本体上、末端朝上弹性悬伸的弹性夹持瓣,各弹性夹持瓣沿周向间隔布置,弹性夹持瓣围成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扭矩扳手沿上下方向装入的安装孔,联接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锁紧套,锁紧套具有位于各弹性夹持瓣外围的用于通过轴向移动对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相应外方头的锁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扭矩扳手检测仪,包括连接有扭矩传感器的联接器,联接器包括联接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联接器还包括至少两个首端设置于所述联接器本体上、末端朝上弹性悬伸的弹性夹持瓣,各弹性夹持瓣沿周向间隔布置,弹性夹持瓣围成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扭矩扳手沿上下方向装入的安装孔,联接器本体上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锁紧套,锁紧套具有位于各弹性夹持瓣外围的用于通过轴向移动对各弹性夹持瓣施加径向作用力以使弹性夹持瓣径向内缩变形而夹紧相应外方头的锁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扳手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瓣的个数与外方头的边数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扳手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弹性夹持瓣的内侧面为用于与外方头的对应外侧面对贴配合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扭矩扳手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各弹性夹持瓣的上端外周面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结构,锁紧端具有与锥形结构适配的内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扳手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套包括上下分体设置的上套部分和下套部分,锁紧套的螺纹设置于下套部分上,锁紧端设置于上套部分上,上套部分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止转配合,下套部分与上套部分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廷东张海霞贾洋
申请(专利权)人:尚廷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