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355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右侧贯通,所述第二框体的左侧贯通,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有第一上板,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有第一地板,所述第二框体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有第二上板,所述第二框体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有第二地板;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还设有两个折叠侧壁,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前壁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开口处的前壁通过一个所述折叠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后壁与所述第二框体开口处的后壁通过另一个所述折叠侧壁连接。第一框体可相对第二框体移动,从而使得住宅内的空间发生变化以便于人们对空间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属于生活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游玩的越来越多,而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住宿便成为了一个较大的问题,因而需要一个能够移动的适合野外居住的住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使用时展开住宅,使得住宅内部的面积增大,便于人们在住宅内部活动,反之将住宅收纳起来,利用拖车拖动住宅四处移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右侧贯通,所述第二框体的左侧贯通,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折叠装置连接,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的第一上板,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的第一地板,所述第二框体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的第二上板,所述第二框体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的第二地板;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还设有两个折叠侧壁,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前壁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开口处的前壁通过一个所述折叠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框体的开口处的后壁与所述第二框体开口处的后壁通过另一个所述折叠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上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上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折叠侧壁展开状态下的宽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折叠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框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框体顺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连接,且第一个所述第三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最后一个所述第三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框体为左右侧均贯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框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三框体内部空间平均划分为互不连通的左空间和右空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框体的数量为奇数个,且所述第三框体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的所述第三框体从左到右依次排列,每个第偶数个的所述第三框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相应的所述第三框体内部空间平均划分为互不连通的左空间和右空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一个所述折叠装置构成一个居住单元,所述居住单元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居住单元成排相邻设置,相邻的两个居住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上板的自由端通过插销或卡槽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折叠侧壁包括两块折叠板,两块所述折叠板之间铰接连接,两块所述折叠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上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上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地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地板的宽度之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板的宽度=第二上板的宽度=第一地板的宽度=第二地板的宽度;所述第一地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上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框体的高度;4个所述折叠板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折叠板上开设有门洞;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下侧均安装有两个万向轮,或者,所述第一框体的下侧安装有两个万向轮,所述第二框体的下侧安装有两个定向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上板、第二上板、第一地板、第二地板以及两个折叠侧壁的设置,使得第一框体可相对第二框体移动,从而使得住宅内的空间发生变化以便于人们对功能空间不同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合拢过程的状态图;图3是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合拢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取消掉一个折叠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展开后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3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第三框体的第一个示意图;图10是第三框体的第二个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3合拢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5展开状态下的简图;图13是实施例6展开状态下的简图。其中:1、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第一上板;4、第二上板;5、第一地板;6、第二地板;7、折叠侧壁;8、门洞;9、第三框体;10、折叠装置;11、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第一框体1位于第二框体2的左侧,第一框体1的右侧开口,而第二框体2的左侧开口,第一框体1的开口正对第二框体2的开口。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均为矩形的框体,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有第一上板3,第一框体1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有第一地板5,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有第二上板4,第二框体2的下侧边铰接有第二地板6。由于第一上板3和第一地板5铰接在第一框体1上,也就是说,第一上板3和第一地板5可相对第一框体1进行转动,具体的讲,就是第一上板3可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上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一上板3位于第一框体1的上侧边的下侧;同理第一地板5也可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进行切换。同理,第二上板4和第二地板6均可相对第二框体2进行转动,并各自在水平状体和竖直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处于展开的状态时,第一上板3和第二上板4均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第一上板3的自由端和第二上板4的自由端相接触,再将第一上板3与第二上板4连接固定在一起(可以采用插销的连接方式)。同理也可将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6展开到水平状态,第一地板5的自由端与第二地板6的自由端接触。此时,第一地板5、第二地板6、第一上板3和第二上板4之间围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且该半封闭的空间与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连通,因而便增加了住宅的使用面积,而无需该板封闭空间时,只需将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6向上折起,第一上板3和第二上板4向下翻折(打开插销即可),再将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合拢即可。当然,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底部均可安装滑轮,方便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合拢和展开。当然,专利技术人考虑到,拖车拖着住宅行驶的应用状态,因而需要保证至少第一框体1下侧的两个滑轮为万向轮,方便住宅在行驶过程中的拐弯。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6连接时,第一地板5的自由端与第二地板6的自由端也可采用插销的方式进行固定,主要是因为在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下部安装有滑轮时,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6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6处于悬空状态,其稳固性有所下降,而通过插销的方式将第一地板5和第二地板6予以连接,就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专利技术人还对以上方案作进一步改进:参见图4-图6,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之间还设有两个折叠侧壁7,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前壁与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前壁通过一个折叠侧壁7连接,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后壁与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厚壁通过另一个折叠侧壁7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由合拢转变到展开状态时,第一框体1相对第二框体2向左侧运动,因而便会带动两个折叠侧壁7展开,具体的讲就是折叠侧壁7的左侧相对折叠臂的右侧向左移动,因而就将折叠侧壁7展开,直至第一框体1无法相对第二框体2继续向左移动停止。需要强调的是,在第一框体1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框体(1)的右侧贯通,所述第二框体(2)的左侧贯通,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折叠装置(10)连接,所述折叠装置(10)包括: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的第一上板(3),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的第一地板(5),所述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的第二上板(4),所述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的第二地板(6);所述折叠装置(10)还包括: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之间还设有两个折叠侧壁(7),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前壁与所述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前壁通过一个所述折叠侧壁(7)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后壁与所述第二框体(2)开口处的后壁通过另一个所述折叠侧壁(7)连接;所述第一上板(3)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上板(4)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折叠侧壁(7)展开状态下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框体(1)的右侧贯通,所述第二框体(2)的左侧贯通,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折叠装置(10)连接,所述折叠装置(10)包括: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的第一上板(3),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的第一地板(5),所述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上侧边铰接的第二上板(4),所述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下侧边铰接的第二地板(6);所述折叠装置(10)还包括: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之间还设有两个折叠侧壁(7),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前壁与所述第二框体(2)的开口处的前壁通过一个所述折叠侧壁(7)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的开口处的后壁与所述第二框体(2)开口处的后壁通过另一个所述折叠侧壁(7)连接;所述第一上板(3)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上板(4)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折叠侧壁(7)展开状态下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1)与所述折叠装置(10)之间还设有第三框体(9),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9)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10)连接,所述第三框体(9)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体(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框体(9)顺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10)连接,且第一个所述第三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10)连接,最后一个所述第三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所述折叠装置(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模块化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体(9)为左右侧均贯通。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集成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李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夏天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