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965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架体和传动机构,所述架体通过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有若干托盘部件,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传动机构带动每个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托盘部件包括载车板以及固设在载车板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载车板之间设置有停车区域,支撑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下表面之间留分隔区域,支撑架上固设有延伸至分隔区域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下表面抵接的支撑杆,达到了更加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存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城市居民人均私家车占有量与日俱增,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成为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生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三十至四十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410123618.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立体循环车库,包括固定部件和供电装置。传动装置设置在固定部件上,传动部件连接有托盘部件和驱动装置,托盘部件包括适于盛放车辆的载车板,供电装置设置在载车板上,用于给车辆进行充电。由于相邻托盘部件是相互独立的,在传动装置的传动过程中,会产生晃动,不够稳定,使得放置在载车板上的车辆安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更加稳定的立体停车设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架体和传动机构,所述架体通过传动机构转动连接有若干托盘部件,传动机构连接有驱动传动机构带动每个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托盘部件包括载车板以及固设在载车板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载车板之间设置有停车区域,支撑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下表面之间留分隔区域,支撑架上固设有延伸至分隔区域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下表面抵接的支撑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停放在位于整个架体最下方的载车板上,车辆正好位于停车区域,驱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带动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转动,当托盘部件运动至架体两侧时,相邻的两个托盘部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是重合的,支撑杆与位于其正上方的载车板相抵接,对位于上方的载车板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同时支撑杆与载车板因抵接会产生摩擦力,能够限制相邻两托盘部件的相对晃动,使得立体停车设备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较佳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的顶板,顶板包括两条平行的横梁和连接两条横梁的中心位置的竖梁,竖梁的长度方向与载车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传动机构与横梁的中心连接,横梁的端头设置有与载车板相连的连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机构与横梁的中心相连,能够进一步保带有车辆的托盘部件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平稳。较佳的,所述支撑杆与竖梁固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竖梁是连接在两条横梁的中心位置的,将支撑杆设置在竖梁上,能够保证是下方托盘部件的中心线位置与上方托盘部件的中心线位置抵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支撑杆数量为两个,相对于竖梁对称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支撑杆的数量能够使得下方托盘部件与上方托盘部件的抵接处增加,对称设置防止受力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支撑架与架体设有用于引导二者滑移方向的引导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机构能够在托盘部件随着传动机构转动时,对托盘部件的运动轨迹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托盘部件更加稳定。较佳的,支撑架包括固接有长方形的加强架,加强架的长度方向与载车板的宽度方向平行,加强架相对于地面垂直设置,所述引导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加强架四角处的引导轮,引导轮的轴心线水平设置,架体上设置有与引导轮相适配的引导轨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托盘部件运动至架体两侧时,引导轮的两侧与引导轨道内壁抵接,运动过程中,引导轮不断转动,引导轨道内壁对引导轮起到限位作用。当托盘部件运动至架体下方时,引导轮的顶端和底端与引导轨道的内壁抵接,同时,引导轨道位于下方的内壁对引导轮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的供车轮通过车轮槽,车轮槽的长度方向与载车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车轮槽的宽度与车轮的宽度相适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将车辆停放至载车板上时,车轮车轮槽内运动,车轮槽的宽度与车轮的宽度相适配,车轮槽的内壁对车轮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车辆在载车板上的位置相对位于中心,进一步防止立体停车设备运行后的晃动。同时车轮槽也对用户停车起到引导作用,更加便捷,提高停车效率,节省人力。较佳的,所述车轮槽顶端固设有挡车条,挡车条位于车轮槽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车条车轮起到阻挡租用,用户从未设有挡车条的一端将车辆开至载车板上,当车轮碰撞至挡车条内,车体的前进会被阻挡,用户感知到车体的运动被阻拦停车即可。便于用户判断车体在载车板上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停车效率。较佳的,所述支撑杆顶固设有缓冲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托盘结构在运动至架体两侧时,相邻两托盘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支撑杆与上方的载车板抵接。当托盘结构运动至架体底部时,支撑杆与载车板下表面分离,随着运动的继续,支撑杆恢复与载车板之间的抵接。所以在立体停车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支撑杆需要不断的与载车板抵接、分离。设置缓冲柱能够缓冲每次二者分离后再次抵接产生的冲撞力,降低设备的噪音,使得立体停车设备更加稳定。较佳的,所述载车板下方固设有防滑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与载车板进行抵接后,防滑垫能够增大载车板与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放置两相邻托盘部件位置产生窜动,进一步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进一步提高停车效率;对位于上方的载车板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同时支撑杆与载车板因抵接会产生摩擦力,能够限制相邻两托盘部件的相对晃动,使得立体停车设备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立体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托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立体停车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为了体现分隔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处为了体现引导轨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架体;2、载车板;21、车轮槽;22、挡车条;23、防滑垫;3、顶板;31、竖梁;32、横梁;33、连杆;4、支撑杆;41、缓冲柱;5、加强架;6、引导轨道;61、引导轮;7、停车区域;8、分隔区域;9、传动机构;91、主轴;92、链轮;93、链条;94、电机;95、转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架体1,架体1两侧设置有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包括与架体1转动连接的主轴91,主轴91连接有电机94,主轴91上固设有链轮92,链轮92外壁包裹有与链轮92适配的链条93,链条93固接有三角形转动板95。如图2所示,托盘部件包括适于盛放车辆的载车板2,载车板2的表面与地面保持平行,载车板2上表面上设置有两条车轮槽21,车轮槽21内壁与车轮相适配,车轮槽21的长度方向与载车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车轮槽21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挡车条22,挡车条22固设在车轮槽21的顶端边缘处。挡车条22的底端与车轮槽21的底面留有间隙,便于日程维护过程中,将车轮表面落至车轮槽21内的灰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架体(1)和传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通过传动机构(9)转动连接有若干托盘部件,传动机构(9)连接有驱动传动机构(9)带动每个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托盘部件包括载车板(2)以及固设在载车板(2)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载车板(2)之间设置有停车区域(7),支撑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2)下表面之间留分隔区域(8),支撑架上固设有延伸至分隔区域(8)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2)下表面抵接的支撑杆(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架体(1)和传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通过传动机构(9)转动连接有若干托盘部件,传动机构(9)连接有驱动传动机构(9)带动每个托盘部件上下循环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托盘部件包括载车板(2)以及固设在载车板(2)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载车板(2)之间设置有停车区域(7),支撑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2)下表面之间留分隔区域(8),支撑架上固设有延伸至分隔区域(8)并与位于支撑架正上方的载车板(2)下表面抵接的支撑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顶板(3),顶板(3)包括两条平行的横梁(32)和连接两条横梁(32)的中心位置的竖梁(31),竖梁(31)的长度方向与载车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传动机构(9)与横梁(32)的中心连接,横梁(32)的端头设置有与载车板(2)相连的连杆(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与竖梁(31)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数量为两个,相对于竖梁(31)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伟汪沿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锐奥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