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静远专利>正文

一种手机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782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机套,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包括手机套、第一插头、导线和电路板,第一插头固定在手机套上,插入手机的第一耳机孔中,第一插头的导电环与电路板对应的触点通过导线分别电连接,插头插入手机套上的第二耳机孔后,插头的导电环与电路板对应的触点接触,相当于插头直接插入手机的第一耳机孔中;第二耳机孔是具有弹性的扁平状的盲孔,当插头插入第二耳机孔时,第二耳机孔被撑开紧紧夹住插头。第二耳机孔设计在人机工程学的最优的位置,弥补了用户的手机设计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耳机走线顺畅、线材不易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机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接耳机插头位置的手机套。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的音乐播放音质越来越好,插上耳机听音乐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很多手机上耳机插孔的位置设计的不合理,使得插上耳机后耳机线走向不顺畅。以耳机出线孔在手机顶部为例,当手机屏幕正对用户时,耳机线在耳机插孔处有大约180度转向,长时间反复使用耳机线会在转向处断线;在充电的时候听音乐,充电头位于底部,而耳机插头位于顶部会显得非常凌乱不方便携带。另外手机的唤醒目前主要通过手机自带的物理按键,长时间使用按键会损坏失灵。而目前为了防止手机意外跌落和磕碰,大部分用户都会购买手机套,那么对手机套进行创新是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综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手机套对其耳机插孔的位置进行转换,并解决手机自身按键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旨在解决手机的耳机插口位置不合理的问题,在手机套增加插头和引线,将手机内部的插头触点引致合理的位置,即提供一种手机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的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包含第一插头31、导线32和电路板33,第一插头31与手机套2固连;第二耳机孔21位于手机套2侧面,第二耳机孔21具有弹性,第二耳机孔21是个扁平状的盲孔,第二耳机孔21自然状态开口间隙小于插头4导电环的直径,电路板33上的四个触点从第二耳机孔21的侧壁向孔内伸入;第一触点331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一环311电连接;第二触点332通过导线32仅与第二环312电连接;第三触点333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三环313电连接;第四触点334通过导线32仅与第四环314电连接;插头4插入第二耳机孔21后,插头4的第一环41仅与第一触点331接触;插头4的第二环42仅与第二触点332接触;插头4的第三环43仅与第三触点333接触;插头4的第四环44仅与第四触点334接触;第一插头31是耳机插头。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第二耳机孔21位于手机套2底部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电路板33上的触点是轴向有弹性的触点。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导线32是扁平状的,导线32贴在手机套2内壁。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与导线32接触的手机套2的部分向手机套2的内部沉槽,槽的深度不小于导线32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手机套2是由橡胶或硅胶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手机套2与第二耳机孔21是一体成型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手机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得耳机走线顺畅、线材不易折断。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手机示意图;图2是隐藏手机护套后的转接线结构图;图3是手机护套与转接线组合的结构图;图4是图3沿A向视图;图5是手机护套与转接线组合的结构图(插头插入后,隐藏插头);图6是图5沿B向视图(插头插入后,隐藏插头);图7是插头插入后的剖视图;图8是手机套包裹手机未插入耳机插头的示意图;图9是手机套包裹手机插入耳机插头的示意图;图10是两种插头标准的触点功能定义;图11是在转接电路上增加常开开关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手机;11、第一耳机孔;2、手机套;21、第二耳机孔;3、转接电路;31、第一插头;311、第一环;312、第二环;313、第三环;314、第四环;315、常开开关;32、导线;33、电路板;331、第一触点;332、第二触点;333、第三触点;334、第四触点;4、插头;41、第一环;42、第二环;43、第三环;44、第四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分析,最优的耳机插孔位置应位于手机的底部的一端,这样用户听耳机时耳机线走向顺畅不会出现大角度的转折,又因为目前手机的充电接口也位于手机的底部,边充电边听耳机时,充电线和耳机线都是从一边伸出,走线很整洁便于携带。下面进行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手机套2是现有技术中对手机底面和四个侧面进行保护的套,这个套也可以带有对屏幕保护的翻盖。如图1和图5所示,手机1的顶部设有第一耳机孔11,第一耳机孔11的位置设计不合理会出现走线不顺畅、线材易折断和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本技术设计转接电路3将第一耳机孔11与手机套2底部的第二耳机孔21电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插头31是四环耳机插头,按照手机套适用的手机型号选择直径2.5mm或者3.5mm规格。电路板33侧面设置4个触点,触点优选轴向有弹性的触点,增加与插头4接触可靠性。导线32由彼此绝缘的四根电线组成,导线32电连接电路板33和第一插头31对应的导电环,其中第一触点331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一环311电连接;第二触点332通过导线32仅与第二环312电连接;第三触点333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三环313电连接;第四触点334通过导线32仅与第四环314电连接。插头4插入手机套2的第二耳机孔21后,其导电环分别与电路板33上的触点接触,其中第一环41仅与第一触点331接触;第二环42仅与第二触点332接触;第三环43仅与第三触点333接触;第四环44仅与第四触点334接触。相当于插头4与第一插头31的每个触点是一一对应的,而第一插头31插入手机1的第一耳机孔11中与手机1内部的电路建立电连接,即插头4与手机1建立了电连接。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手机套2由软质材料构成,如橡胶、硅胶等,第一插头31位于第一耳机孔11的位置,第一插头31远离插入端部分的一端与手机套2固连,手机套2的底部设有一个第二耳机孔21,第二耳机孔21是个扁平状的盲孔,盲孔的侧壁设有一个沿轴向开设的长槽,这样电路板33上的四个触点从长槽中伸出后位于孔的内部。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耳机孔21位于手机底部的一端,第二耳机孔21是个扁平状的盲孔,自然状态开口间隙小于插头4导电环的直径,由于第二耳机孔与手机套2是一体成型的,材料相同,是有弹性的,当插头4插入第二耳机孔21时,第二耳机孔21被撑开紧紧夹住插头4,实现可靠的连接。这种弹性开口的设计使得手机套2的在此处的体积可以做的较小,实现紧凑的设计。导线32是扁平的紧贴在手机套2内壁,导线32位于手机1和手机套2之间,为了防止手机套2被导线32顶起、不平整,与导线32接触的手机套2的部分向手机套2的内部沉槽,槽的深度不小于导线32的厚度。如图8和图9所示,插头4插入手机套2预设的第二耳机孔21的位置后,走线顺畅、线材不易折断和便于携带。为了解决手机自带的按键经常使用容易损坏的问题,在转接电路3继续进行改进。如图10所示,4导电环耳机插头有且仅有两种标准,这两种标准的差异仅在于第一环41和第二环42定义的麦克风(MIC+)和信号回路(GND)是颠倒的,在第一环41和第二环42间(即第一环311与第二环312间)连接一个常开开关,这样当用户触动这个开关时,手机1就会检测到第一环41和第二环42之间的阻值突变,这样结合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包含第一插头(31)、导线(32)和电路板(33),第一插头(31)与手机套(2)固连;第二耳机孔(21)位于手机套(2)侧面,第二耳机孔(21)具有弹性,第二耳机孔(21)是个扁平状的盲孔,第二耳机孔(21)自然状态开口间隙小于插头(4)导电环的直径,电路板(33)上的四个触点从第二耳机孔(21)的侧壁向孔内伸入;第一触点(331)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一环(311)电连接;第二触点(332)通过导线(32)仅与第二环(312)电连接;第三触点(333)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三环(313)电连接;第四触点(334)通过导线(32)仅与第四环(314)电连接;插头(4)插入第二耳机孔(21)后,插头(4)的第一环(41)仅与第一触点(331)接触;插头(4)的第二环(42)仅与第二触点(332)接触;插头(4)的第三环(43)仅与第三触点(333)接触;插头(4)的第四环(44)仅与第四触点(334)接触;第一插头(31)是耳机插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套,其特征是,包含第一插头(31)、导线(32)和电路板(33),第一插头(31)与手机套(2)固连;第二耳机孔(21)位于手机套(2)侧面,第二耳机孔(21)具有弹性,第二耳机孔(21)是个扁平状的盲孔,第二耳机孔(21)自然状态开口间隙小于插头(4)导电环的直径,电路板(33)上的四个触点从第二耳机孔(21)的侧壁向孔内伸入;第一触点(331)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一环(311)电连接;第二触点(332)通过导线(32)仅与第二环(312)电连接;第三触点(333)通过导线(32)仅与第三环(313)电连接;第四触点(334)通过导线(32)仅与第四环(314)电连接;插头(4)插入第二耳机孔(21)后,插头(4)的第一环(41)仅与第一触点(331)接触;插头(4)的第二环(42)仅与第二触点(332)接触;插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静远
申请(专利权)人:余静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