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305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体。该装置包括有环体一,管状的第二屏蔽筒,第二屏蔽筒的一端连接有屏蔽体法兰,另一端连接有环体二,所述环体一与环体二之间均布有多根支撑杆,所述第二屏蔽筒与环体二之间连接有缩颈和管状的第一屏蔽筒,缩颈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屏蔽筒和第二屏蔽筒,第一屏蔽筒的另一端与环体二连接。该装置根据导体附近电场的强弱走势,变化屏蔽筒的直径,来适用不同畸变电场,从而起到均匀导体周围电场的作用。该装置可作为屏蔽体使用,其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金具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屏蔽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高压套管及其屏蔽体,其专利申请号为:201410076521.5,申请日为:2014.03.04,公告号为:CN103824663A,公告日为:2014.05.28,其结构包括有:所述高压套管外部为一个套管绝缘筒、内部具有一个套管屏蔽体,所述套管屏蔽体包括一个屏蔽筒和一个由第一环、第二环以及第一环与第二环间的多根支撑杆组成的鼠笼结构,所述的屏蔽筒与鼠笼结构的第二环在屏蔽筒的一端接合,所述屏蔽筒的另一端处设有屏蔽筒法兰,所述套管绝缘筒与套管屏蔽体在屏蔽体法兰和套管绝缘筒法兰结合处通过过渡法兰用螺栓联接,使得所述套管屏蔽体处于高压套管内部的导体与套管绝缘筒之间。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导体周围电场分布情况是由电源的输入端向输出端依次渐弱,而屏蔽体对电场畸变强弱的屏蔽与屏蔽筒的直径和环体的直径相关,直径越大,屏蔽效果越好,但该装置的直径并未伴随电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该装置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过于笨重,同时增加了生产、运输、安装等方面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汲取和吸收现有屏蔽体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屏蔽体,该装置根据导体附近电场的强弱走势,变化屏蔽筒的直径,来适用不同畸变电场,从而起到均匀导体周围电场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屏蔽体,包括有环体一,管状的第二屏蔽筒,第二屏蔽筒的一端连接有屏蔽体法兰,另一端连接有环体二,所述环体一与环体二之间均布有多根支撑杆,所述第二屏蔽筒与环体二之间连接有缩颈和管状的第一屏蔽筒,缩颈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屏蔽筒和第二屏蔽筒,第一屏蔽筒的另一端与环体二连接。本技术工作时,先将屏蔽体穿进导体内,然后用螺栓将屏蔽体法兰固定在外设部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根据导体附近电场的强弱走势,变化屏蔽筒的直径,来适用不同畸变电场,从而起到均匀导体周围电场的作用。该装置可作为屏蔽体使用,其使用安全可靠。为了避免该装置尖端放电现象的发生,所述环体一、支撑杆、环体二、第一屏蔽筒、缩颈和第二屏蔽筒之间焊接而成,各焊接处圆滑过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环体一,2支撑杆,3环体二,4第一屏蔽筒,5缩颈,6第二屏蔽筒,7屏蔽体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屏蔽体,包括有环体一1,管状的第二屏蔽筒6,第二屏蔽筒6的一端连接有屏蔽体法兰7,另一端连接有环体二3,环体一1与环体二3之间均布有多根支撑杆2,第二屏蔽筒6与环体二3之间连接有缩颈5和管状的第一屏蔽筒4,缩颈5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屏蔽筒4和第二屏蔽筒6,第一屏蔽筒4的另一端与环体二3连接,为了避免该装置尖端放电现象的发生,环体一1、支撑杆2、环体二3、第一屏蔽筒4、缩颈5和第二屏蔽筒6之间焊接而成,各焊接处圆滑过度。工作时,先将屏蔽体穿进导体内,然后用螺栓将屏蔽体法兰7固定在外设部件上。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屏蔽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体,包括有环体一,管状的第二屏蔽筒,第二屏蔽筒的一端连接有屏蔽体法兰,另一端连接有环体二,所述环体一与环体二之间均布有多根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筒与环体二之间连接有缩颈和管状的第一屏蔽筒,缩颈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屏蔽筒和第二屏蔽筒,第一屏蔽筒的另一端与环体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体,包括有环体一,管状的第二屏蔽筒,第二屏蔽筒的一端连接有屏蔽体法兰,另一端连接有环体二,所述环体一与环体二之间均布有多根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筒与环体二之间连接有缩颈和管状的第一屏蔽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安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