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饶秋金专利>正文

冷气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225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冷气循环装置,其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至少一蒸发器、储液器、至少一撞击区、至少一第一管路及至少一第二管路。压缩机的入口端衔接蒸发器的出口端,压缩机的出口端衔接冷凝器的入口端,冷凝器的出口端衔接储液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的一端衔接储液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衔接撞击区,且撞击区衔接蒸发器的入口端。其中,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一端分别插入至撞击区并形成一特定夹角,当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分别将储液器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输送至撞击区时,该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将透过分子撞击以产生一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冷气循环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液态及气态的分子撞击来产生低压的气态冷媒,进而可降低压缩机负载以达到节能省电功效的冷气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非常重视环境的舒适性,因此目前冷气循环装置为常见的电子设备,其可提供冷暖气至一空间中,使该空间中的温度能维持于使用者感觉舒适的温度。如图1所示,其为其中一种习知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示意图。该习知的冷气循环装置包含有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复数个过滤器4及电子膨胀阀5,且冷凝器2与蒸发器3分别接设一风扇马达6。其中,电子膨胀阀5装设在蒸发器3的入口端,其可用以将液态冷媒转换成气态样,并可减低冷媒的压力,以使进入蒸发器3的冷媒可在低压状况下易于蒸发。然而,虽然电子膨胀阀5可达到冷媒转换及降压的功用,但其仅可用以将纯液态的冷媒转换成气态,使得压缩机1仍需提供大量的压缩气体予冷凝器2,再由冷凝器2将压缩气体形成高压的液态冷媒,如此一来,压缩机1不但无法减轻其负载,亦将使得该冷气循环装置较为耗能耗电。此外,另有一种习知的冷气循环装置采用毛细管来进行冷媒转换及降压,然而该毛细管同样具有仅可将液态的冷媒转换成气态的缺点,使得压缩机无法降低运作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利用液态及气态的分子撞击来产生低压的气态冷媒,进而可降低压缩机负载以达到节能省电功效的冷气循环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提出一种冷气循环装置,其包含一压缩机、一冷凝器、至少一蒸发器、一储液器、至少一撞击区、至少一第一管路及至少一第二管路。压缩机的入口端衔接蒸发器的出口端,压缩机的出口端衔接冷凝器的入口端,冷凝器的出口端衔接储液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的一端衔接储液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衔接撞击区,且撞击区衔接蒸发器的入口端。其中,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一端分别插入至撞击区中并形成一特定夹角,当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分别将储液器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输送至撞击区时,撞击区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相互分子撞击以产生一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并输出至蒸发器。较佳地,上述特定夹角可为45度至185度。较佳地,上述特定夹角可为85度至185度。较佳地,上述特定夹角可为90度至180度。较佳地,上述特定夹角可为45度。较佳地,上述特定夹角可为90度。较佳地,上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于撞击区中的管口距离可为0至8mm。较佳地,上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于撞击区中的管口距离可为0至5mm。较佳地,上述特定夹角可为180度。较佳地,上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于撞击区中的管口距离可为1至8mm。较佳地,上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于撞击区中的管口距离可为1至5mm。较佳地,此冷气循环装置更包含至少一第三管路,且撞击区、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的数量可为复数个,其中,各撞击区分别配接一个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且二个的撞击区之间衔接一个第三管路。较佳地,此冷气循环装置更包含一滤网,衔接设置于冷凝器与储液器之间。较佳地,此冷气循环装置更包含一液气分离器,衔接设置于压缩机与蒸发器之间。较佳地,冷凝器及蒸发器分别配接一风扇马达。本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利用液态及气态的分子撞击来产生低压的气态冷媒,进而可降低压缩机负载以达到节能省电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配接至撞击区的第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配接至撞击区的第二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配接至撞击区的第三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第三管路配接至撞击区的示意图。图号说明:1、10压缩机2、20冷凝器3、30蒸发器4过滤器5电子膨胀阀6、100风扇马达40储液器50撞击区60第一管路70第二管路80滤网90液气分离器200第三管路A、B阀门C管口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主要利用储液器来储存冷凝器产生输出的液态冷媒及气态冷媒,再由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分别将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导流至撞击区,使得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在撞击区中得以相互分子撞击以产生泡沫式饱和气态冷媒,进而提供蒸发器进行潜热变化的所需,其中,本技术透过储液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撞击区的组成来取代习知常见使用的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构件,除了可执行冷媒形态转换与降压的功能外,由于其可利用液态加上气态的高压冷媒来进行转换成低压泡沫气态冷媒,而非习知仅可将液态转换成气态冷媒,这不但可将压缩机的运作负载降低,还可同时减少冷凝器的热排放。本技术详细的结构,请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阅图4、图5及图6,其分别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配接至撞击区的第一示意图、第二示意图及第三示意图。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主要包含有压缩机10、冷凝器20、蒸发器30、储液器40、撞击区50、第一管路60及第二管路70,压缩机10的入口端衔接蒸发器30的出口端,压缩机10的出口端衔接冷凝器20的入口端,冷凝器20的出口端衔接储液器40,第一管路60及第二管路70的一端衔接储液器40,第一管路60及第二管路70的另一端衔接撞击区50,且撞击区50衔接蒸发器30的入口端,进而形成一套冷气循环回路。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含有滤网80、液气分离器90及风扇马达100,滤网80衔接设置于冷凝器20与储液器40之间,其可用以进行杂质过滤,而液气分离器90衔接设置于压缩机10与蒸发器30之间,二个风扇马达100则分别配接至冷凝器20及蒸发器30。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储液器40、撞击区50、第一管路60及第二管路70共构形成一冷媒转换及降压系统,藉以可取代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其中,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的一端分别插入至撞击区50中并形成一特定夹角,当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分别将储液器40中高压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输送导流至撞击区50时,撞击区50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将会相互分子撞击以产生一低压的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再由该撞击区50将该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输出至蒸发器30,让蒸发器30可藉由该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达到较佳的吸热效果。上述中,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于撞击区50中所形成的特定夹角可为45度至185度,或可为85度至185度,亦或是较佳可为90度至180度;例如,在图4及图6中,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的夹角分别形成90度与45度,且其中,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于撞击区50中的管口距离C可为0至8mm,较佳可为0至5mm;在图中5,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的夹角则可形成180度,且其中,第一管路60与第二管路70于撞击区50中的管口距离C可为1至8mm,较佳可为1至5mm。接续,请参阅图3,其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阅图7,其为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第三管路配接至撞击区的示意图。本技术的冷气循环装置的撞击区50、第一管路60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压缩机(10)、一冷凝器(20)、至少一蒸发器(30)、一储液器(40)、至少一撞击区(50)、至少一第一管路(60)及至少一第二管路(70),该压缩机(10)的入口端衔接该蒸发器(30)的出口端,该压缩机(10)的出口端衔接该冷凝器(20)的入口端,该冷凝器(20)的出口端衔接该储液器(40),该第一管路(60)及该第二管路(70)的一端衔接该储液器(40),该第一管路(60)及该第二管路(70)的另一端衔接该撞击区(50),且该撞击区(50)衔接该蒸发器(30)的入口端,其中,该第一管路(60)与该第二管路(70)的一端分别插入至该撞击区(50)中并形成一特定夹角,当该第一管路(60)与该第二管路(70)分别将该储液器(40)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输送至该撞击区(50)时,该撞击区(50)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相互分子撞击以产生一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并输出至该蒸发器(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压缩机(10)、一冷凝器(20)、至少一蒸发器(30)、一储液器(40)、至少一撞击区(50)、至少一第一管路(60)及至少一第二管路(70),该压缩机(10)的入口端衔接该蒸发器(30)的出口端,该压缩机(10)的出口端衔接该冷凝器(20)的入口端,该冷凝器(20)的出口端衔接该储液器(40),该第一管路(60)及该第二管路(70)的一端衔接该储液器(40),该第一管路(60)及该第二管路(70)的另一端衔接该撞击区(50),且该撞击区(50)衔接该蒸发器(30)的入口端,其中,该第一管路(60)与该第二管路(70)的一端分别插入至该撞击区(50)中并形成一特定夹角,当该第一管路(60)与该第二管路(70)分别将该储液器(40)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输送至该撞击区(50)时,该撞击区(50)中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相互分子撞击以产生一泡沫状饱和气态冷媒并输出至该蒸发器(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定夹角为45度至185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定夹角为85度至185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定夹角为90度至180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定夹角为45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定夹角为90度。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冷气循环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秋金邱品勋
申请(专利权)人:饶秋金邱品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