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1583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内导体、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弹簧和螺母,所述绝缘体套接并卡位在所述内导体的外圆面上,所述第一主体套接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端面连通,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螺母卡位连接。第二主体上设有开口缝,第二主体通过自身直径的变化与外设的集束线接头插接,插接连接结构性能稳定,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连接,电子产品的集束线均连接有接头,电子产品通常需要与测试设备连接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可装配或者出厂。现有的测试设备上设有的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内导体1、绝缘体2、主体3、第一螺母4、弹簧5和第二螺母6,所述内导体1通过所述绝缘体2与所述主体3同轴连接,所述第一螺母4通过所述弹簧5与所述主体3的左端卡位连接,所述第二螺母6与所述主体3的右端卡位连接,所述第一螺母4的底端与所述主体3之间还设有弹簧5。使用时,电子产品的集束线接头插接在所述连接器的右端,并将所述第二螺母6螺接在集束线接头上,连接过程中,由于连接器的内导体1和主体3均与电子产品的集束线接头插接配合,容易出现卡死现象,造成测量误差,且连接器与集束线接头之间对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准确率高、效率高的集束线接头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内导体、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弹簧和螺母,所述绝缘体套接并卡位在所述内导体的外圆面上,所述第一主体套接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端面连通,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螺母卡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口缝对应的内圆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沿着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至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锥面的断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锥面的断面直径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的中部外圆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绝缘体的宽度适配,所述绝缘体卡位在所述凹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中部设有毛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的内圆面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凸缘与所述绝缘体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通过阶梯面插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内导体通过绝缘体与第一主体连接,使内导体与第一主体之间保持电绝缘性;螺母通过弹簧与第一主体卡位连接,螺母与外设的测试设备上的外螺纹螺接,结构合理,方便连接器通过螺母与外设的测试设备稳固连接,适用于与连接器长期保持连接的接头或者设备进行连接时使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连接,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开口缝与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的端面连通,则第二主体的另一端具有开口可扩大,且开口具有自动收缩回位的功能,连接器通过第二主体的另一端与外设的集束线接头插接连接,具有连接结构稳固,插接效率高,连接速度快的优点,通过第二主体另一端的内圆面与外设的集束线接头的外圆面的配合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第二主体与集束线接头之间无定位面,第二主体与集束线接头之间仅通过第二主体的内导体与集束线接头的内导体在长度方向上进行限位,防止第二主体与集束线接头之间出现连接卡位现象,连接结构稳固;至少一个的开口缝沿着第二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具有使连接器受力均匀,连接稳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与集束线接头连接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束线接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与集束线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内导体;2、绝缘体;3、主体;4、第一螺母;5、弹簧;6、第二螺母;11、绝缘体;12、内导体;13、第一主体;14、第二主体;15、弹簧;16、螺母;17、集束线接头;121、凹槽;131、凸缘;141、开口缝;142、第一锥面;143、第二锥面。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第二主体上设置开口缝,使第二主体具有直径可变与自动收缩的能力,使第二主体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集束线接头连接,插接结构性能稳定,效率高。请参照图2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1、内导体12、第一主体13、第二主体14、弹簧15和螺母16,所述绝缘体11套接并卡位在所述内导体12的外圆面上,所述第一主体13套接在所述绝缘体11上,所述第二主体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141,所述开口缝141与所述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端面连通,所述第一主体1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15与所述螺母16卡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体14的开口缝141对应的内圆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锥面142和第二锥面143,沿着从所述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至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锥面142的断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锥面143的断面直径逐渐增大。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内圆面上的第一锥面142具有对外设的集束线接头17进入第二主体14进行导向的作用,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内圆面上的第二锥面143具有便于第二主体14将外设的集束线接头17抱紧的作用,保证第二主体14与集束线接头17之间连接的紧固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12的中部外圆面上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的宽度与所述绝缘体11的宽度适配,所述绝缘体11卡位在所述凹槽121中。由上述描述可知,绝缘体11卡位在内导体12的凹槽121中,防止绝缘体11与内导体12之间发生轴向位移。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21中部设有毛面。由上述描述可知,内导体12的绝缘体11的中部设有毛面,增加绝缘体11与内导体12之间轴向位移的摩擦力,提高内导体12与绝缘体11之间轴向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13的内圆面上设有凸缘131,所述凸缘13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一主体13通过所述凸缘131与所述绝缘体11配合。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主体13的内圆面上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凸缘131,增大第一主体13与绝缘体1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第一主体13与绝缘体1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14的一端通过阶梯面插接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主体13的一端与第二主体14的一端的内径与外径均相等,第一主体13的一端与第二主体14的一端之间通过阶梯面插接连接,使第一主体13与第二主体14之间通过的接触面大,连接结构稳固,且使连接器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的优点。请参照图2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1、内导体12、第一主体13、第二主体14、弹簧15和螺母16,所述绝缘体11套接并卡位在所述内导体12的外圆面上,所述第一主体13套接在所述绝缘体11上,所述第二主体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141,所述开口缝141与所述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端面连通,所述第一主体1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15与所述螺母16卡位连接;所述第二主体14的开口缝141对应的内圆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锥面142和第二锥面143,沿着从所述第二主体14的另一端至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锥面142的断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锥面143的断面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内导体12的中部外圆面上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的宽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内导体、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弹簧和螺母,所述绝缘体套接并卡位在所述内导体的外圆面上,所述第一主体套接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端面连通,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螺母卡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内导体、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弹簧和螺母,所述绝缘体套接并卡位在所述内导体的外圆面上,所述第一主体套接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端面连通,所述第一主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螺母卡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线接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口缝对应的内圆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沿着从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端至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锥面的断面直径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波凌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恒世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