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主体接头的可拆卸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1811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9:57
一种配置成将托架附接到承受外力的车辆的底部的可拆卸接头包括紧固件、托架的附接部分以及部分套筒。紧固件将托架附接到底部。托架的附接部分围绕紧固件且包括分离部分,当外力超过阈值力时,所述分离部分发生断裂。部分套筒附接到托架的附接部分且设置在托架的附接部分内并且部分地围绕紧固件以形成开口,当分离部分发送断裂时,所述开口提供用于紧固件移动通过的水平通道以离开托架。当外力超过阈值力时,在托架相对于底部没有发生垂直运动的情况下,托架在可拆卸接头处与底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主体接头的可拆卸托架
技术介绍
车辆可包括在前后接头处附接到底部的托架。该车辆可承受外力。可能有利的是,在该外力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一个或多个接头处将托架从底部拆卸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接头和车辆。可拆卸接头配置为将托架附接到承受外力的车辆的底部。可拆卸接头包括紧固件、托架的附接部分和部分套筒。紧固件配置为将托架附接到底部。托架的附接部分环绕紧固件,并包括配置为在外力超过阈值力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的分离部分。部分套筒附接到托架的附接部分并设置于托架的附接部分内,并部分地环绕紧固件以形成开口,该开口为紧固件提供水平通路,从而在分离部分发生断裂时移动通过而离开托架。可拆卸接头可配置为在外力超过阈值力时使得托架在可拆卸接头处与底部分离,而托架不会相对于底部发生垂直移动。可拆卸接头可位于托架的后部中。车辆具有托架和底部并且承受外力。车辆包括可拆卸接头,其具有紧固件、托架的附接部分和部分套筒。紧固件将托架附接到底部。托架的附接部分环绕紧固件,并包括配置为在外力超过阈值力时发生断裂的分离部分。部分套筒附接到托架的附接部分并设置于托架的附接部分内,并部分地环绕紧固件以形成开口,该开口为紧固件提供水平通路,从而在分离部分发生断裂时移动通过而离开托架。可拆卸接头可配置为在外力超过阈值力时使得托架在可拆卸接头处与底部分离,而托架不会相对于底部发生垂直移动。可拆卸接头可位于托架的后部。在外力超过阈值力的情况下,可拆卸接头和车辆在托架与底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接头处将托架从底部拆卸下来。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承受外力并具有与车辆托架类似的结构的任何机械或制造品,所述车辆托架附接到与底部类似的另一个结构。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任何车辆,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货车、厢式货车、公交车、火车、飞机和轮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和其他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实施本专利技术教导的最佳方式的详细描述而容易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承受外力并具有通过可拆卸接头附接到底部的托架的车辆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的车辆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其更详细地示出了可拆卸接头。图3A是图1的可拆卸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底部。图3B是图1的可拆卸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底部。图4A是图1的可拆卸接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图4B是图1的可拆卸接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图4C是图1的可拆卸接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图5是图1的可拆卸接头在外力已经超过阈值力且紧固件已经通过水平通道离开托架(而托架没有相对于底部发生任何垂直移动)之后的示意性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包括底部12和托架14的车辆10。车辆10可承受外力(箭头EF)。托架14具有前部16和后部18。托架14可在托架14的前部16中的一个或多个前接头20处、托架14的后部18中的一个或多个后接头22处以及托架14的其他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接头23处附接到底部12。接头20、22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头是可拆卸接头30。如图所示,如果托架14位于车辆10的前端24附近,则接头20、22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头可以是可拆卸接头30。可选地,如果托架14位于车辆10的后端(未示出)附近,则接头20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头可以是可拆卸接头30。前接头20、后接头22和其他接头23中任何一个接头可以是可拆卸接头30。现在参照图2至图3B,可拆卸接头30包括紧固件32、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和开口或部分套筒36。紧固件32配置为将托架14附接到底部12。紧固件32可包括大致上圆柱形的轴50,其具有直径52。紧固件32可以是螺纹栓或者可以是任何其他适合的紧固件。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围绕紧固件32,并包括保险丝或分离部分38,其在外力(箭头EF)超过预定阈值力时发生断裂。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可包括上附接部分40和下附接部分42。附接部分40可通过焊接或任何其他适合的附接方式连接到下附接部分42。分离部分38的尺寸和形状配置为在外力(箭头EF)超过预定阈值力的情况下使得分离部分38在紧固件32附近发生断裂。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上附接部分40可围绕紧固件32,并可包括保险丝或分离部分38,其在外力(箭头EF)超过预定阈值力时发生断裂。可选地,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下附接部分42可围绕紧固件32,并包括分离部分38,其在外力(箭头EF)超过预定阈值力时发生断裂。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如图2至图3B所示,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上附接部分40可围绕紧固件32并可包括上分离部分44,而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下附接部分42可围绕紧固件32并包括下分离部分46。托架附接区域间隙51可形成于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与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之间,如图3A至图3B所示。现参照图3A至图3B,开口或部分套筒36在上附接部分40与下附接部分42之间附接到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并设置于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内。部分套筒36部分地围绕紧固件32,以便形成开口37,该开口为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提供水平通道(箭头HP),从而在分离部分38发生断裂时移动通过而离开该托架14。部分套筒36的开口37的朝向可以与水平通道(箭头HP)的朝向大致上相同。水平通道(箭头HP)的朝向可以与外力(箭头EF)的方向大致上相反,或者可以是任何其他期望的方向。部分套筒36的水平通道(箭头HP)具有宽度48。部分套筒36可通过焊接或通过任何其他适当的附接方法附接到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上附接部分40和下附接部分42中的一个或两个。如图所示,水平通道(箭头HP)的宽度48可以大于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的直径50。因此,当紧固件32移动通过水平通道(箭头HP)时,紧固件32可以不受到部分套筒36的阻挡。可选地,当紧固件32移动通过水平通道(箭头HP)时,紧固件32可受到部分套筒36的部分阻挡。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除了在水平通道中(箭头HP),部分套筒36可配置成符合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可在部分套筒36和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之间形成部分套筒间隙53。可选地,如图4A中所示,除了在位于U形开口中的水平通道(箭头HP)中,部分套筒36可配置成符合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的大致U形。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如图4B所示,除了在位于马蹄形开口中的水平通道(箭头HP)中,部分套筒36可配置成符合紧固件32的圆柱形轴50的大致马蹄形。紧固件32可包括凸缘或垫圈54(图5中可最佳地看出),如图2所示,其配置成向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和部分套筒36施加压缩紧固力(箭头CF)。压缩紧固力(箭头CF)在可拆卸接头30处将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上附接部分40压靠底部12。现参照图5,当外力(箭头EF)超过阈值力时,在托架14相对于底部12无任何垂直运动的情况下,托架14在可拆卸接头30处与底部12分离。垂直运动定义为在垂直于地平面的方向上的运动。在操作时,当外力(箭头EF)超过阈值力时,紧固件32开始沿水平通道(箭头HP)移动。外力(箭头EF)首先克服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的上附接部分40与底部12之间的任何摩擦以及托架14的附接部分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接头,其配置成将托架附接到承受外力的车辆的底部,所述可拆卸接头包括:紧固件,其配置成将所述托架附接到所述底部;所述托架的附接部分,其围绕所述紧固件且包括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配置成在所述外力超过阈值力时发生断裂;以及部分套筒,其附接到所述托架的所述附接部分且设置在所述托架的所述附接部分内并且部分地围绕所述紧固件以形成开口,当所述分离部分断裂时,所述开口提供用于所述紧固件移动通过的水平通道以离开所述托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6 US 14/8560801.一种可拆卸接头,其配置成将托架附接到承受外力的车辆的底部,所述可拆卸接头包括:紧固件,其配置成将所述托架附接到所述底部;所述托架的附接部分,其围绕所述紧固件且包括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配置成在所述外力超过阈值力时发生断裂;以及部分套筒,其附接到所述托架的所述附接部分且设置在所述托架的所述附接部分内并且部分地围绕所述紧固件以形成开口,当所述分离部分断裂时,所述开口提供用于所述紧固件移动通过的水平通道以离开所述托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接头,其中,所述可拆卸接头配置成使得当所述外力超过所述阈值力时,在所述托架相对于所述底部没有发生垂直运动的情况下,所述托架在所述可拆卸接头处与所述底部分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接头,其中,所述可拆卸接头位于所述托架的后部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接头,其中,所述托架具有托架外周边;其中,所述紧固件具有紧固件外周边;并且其中,当所述紧固件离开所述托架时,所述紧固件外周边位于所述托架外周边的外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接头,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凸缘,其配置成向所述附接部分和所述部分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S·桑哈Z·默赫穆F·M·马奎德M·金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