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黄烷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91320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通式(I)所示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适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从豆科植物毛秔子稍(Campylotropishirtellae.)的茎中提取分离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已知天然存在的植物异黄酮表现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对信号传导及酶活性的调节;对人癌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抑制和细胞毒性;增加毛细管的渗透性;增加细胞粘着;增加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松弛剂的反应;兴奋雌激素受体等。这些生物活性产生了一定的治疗作用,包括治疗和预防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纤维瘤、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月经前综合症、绝精症状如骨质疏松和老年痴呆、良性前列腺肥大和癌症如前列腺、乳腺和大肠癌等。但异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其它活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毛秔子稍(大红袍)为豆科植物(Campylotropishirtellae.)的根与茎叶,《贵州民间药物》记载:“活血。治痢疾。”《云南中草药》记载:消炎,止痛,止痢。治牙痛,肠炎,痢疾。中华本草中记载其功能主治为:祛风止痛,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牙痛,泄泻,痢疾,血崩,便血,肺结核咯血。毛秔子稍含有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但对它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目前仍有好几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不清楚、作用不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黄烷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从中药毛秔子稍(Campylotropishirtellae.)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适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此外,还需要提供一种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述通式(I)表示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其中,R1表示脂肪烃基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脂肪烃基,所述取代基包括:羟基、胺基、羧基、或环氧基;R2表示羟基,-O-烷基,-OM,-NH2,-NH-烷基,-N-二烷基,甲基,或乙基,所述-OM中的M为金属离子。上述脂肪烃基是指饱和或不饱和脂肪烃基,其中,饱和脂肪烃基是指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基、环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环丙基环十二烷基等,而不饱和脂肪烃基是指链烯基、炔基或链二烯基,链烯基如烯丙基、异戊烯基、1-十二烯基,炔基如1-十八炔基、2-十八炔基,链二烯基如香叶基、1,3-十八烯基、7,9-十八烯基等。上述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脂肪烃基,是指脂肪烃基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取代基取代的脂肪烃基,如羟甲基、羟基乙基、胺基乙基、胺甲基、环氧丙基、8-羟基双氢香叶基等。优选的,所述异黄烷酮类化合物具有下述式(Ⅱ)的结构式,其化学名称为6-羧酸甲酯基,3′-香叶基-3,5,7,2′,4′-五羟基异黄烷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安全有效量的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用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上述可接受的载体是无毒的、能辅助施用并且对式(I)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治疗效果没有不利影响。此类载体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能得到的任何固体赋形剂、液体赋形剂、半固体赋形剂或者在气雾剂组合物中可以是气体赋形剂。固体药物赋形剂包括淀粉、纤维素、滑石、葡萄糖、乳糖、蔗糖、明胶、麦芽、稻米、面粉、白垩、硅胶、硬脂酸镁、硬脂酸钠、甘油硬脂酰酯、氯化钠、无水脱脂乳等。液体和半固体赋形剂可以选自甘油、丙二醇、水、乙醇和各种油,包括那些源于石油、动物、植物或人工合成的油,例如,花生油、豆油、矿物油、芝麻油等。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以治疗上的有效量施用,其施用方式可以是口服、全身施用(例如透过皮肤的、鼻吸入的或者用栓剂)或肠胃外施用(例如肌肉内、静脉内或皮下)。优选的施用方式是口服,它可根据疾病程度调节。本专利技术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的实际施用量(即活性组分)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待治疗疾病的严重性、治疗对象的年龄和相对健康程度、所使用的化合物的效能、施用途径和形式,以及其他因素。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例如使该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活性成分)与一种或者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如片剂、药丸、胶囊、半固体、粉末、缓释剂型、溶液、混悬液、配剂、气雾剂等等。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粉碎毛秔子稍药材,用药材5-10倍量的60%-90%甲醇或乙醇溶剂在50-90℃下进行加热提取1-3次,每次0.5-2h,得到提取液;提取液在压力30-96Kpa,温度50-90℃下减压浓缩,把浓缩液分散在相同重量的水中制成混悬液;用与混悬液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所得乙酸乙酯萃取液在压力30-96Kpa,30-50℃温度下减压浓缩后得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等量硅胶拌样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然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洗脱,得到的洗脱液再用合成材料填充的层析柱分离,用醇类溶剂洗脱,即得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所述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为5:1-2:1的混合溶剂洗脱。所述用合成材料填充的层析柱包括反相硅胶C18柱、葡聚糖凝胶柱、或大孔树脂柱。所述用醇类溶剂洗脱中的醇类溶剂是醇:水为10:1-2:1的甲醇或乙醇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异黄烷酮类化合物在制备免疫抑制剂或制备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硬皮病、或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包含式(I)所示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本专利技术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经免疫抑制活性试验证实,该类化合物对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用来制备免疫抑制剂或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药物,且该化合物毒副作用较小,具有较宽的治疗区间,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的候选药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首先用毛秔子稍药材2kg,加16L(首次多加2L)60%乙醇在90℃加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得到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在压力75Kpa,温度75℃下减压浓缩后,把浓缩液分散在2L水中制成混悬液。加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2L,得乙酸乙酯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在...

【技术保护点】
下述通式(I)表示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其中,R1表示脂肪烃基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脂肪烃基,所述取代基包括:羟基、胺基、羧基、或环氧基;R2表示羟基、‑O‑烷基、‑OM、‑NH2、‑NH‑烷基、‑N‑二烷基、甲基、或乙基,所述‑OM中的M为金属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述通式(I)表示的异黄烷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
其中,R1表示脂肪烃基或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脂肪烃基,所述取代基包括:
羟基、胺基、羧基、或环氧基;
R2表示羟基、-O-烷基、-OM、-NH2、-NH-烷基、-N-二烷基、甲基、或乙基,所述-OM
中的M为金属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丁基、异丁基、羟甲基、羟基乙基、胺基乙基、胺甲基、环氧丙基、烯丙基、异戊烯基、环
丙基、香叶基、或8-羟基双氢香叶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香叶基,该化合物具有下述式
(Ⅱ)的结构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N-二烷基中的二烷基包括二甲基或
二乙基。
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含安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
述化合物或其药用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6.一种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粉碎毛秔子稍药材,用药材5-10倍量的60%-90%甲醇或乙醇溶剂在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征武姚莉韵宣碧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