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1131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第一防水层、隔离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组成;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聚乙烯层组成,或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聚乙烯层和纯丙烯酸乳液层组成;通过具有一定厚度可变形的第一防水层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防水卷材不能很好的与管道接口、金属板搭接缝等不平整的防水部位接触,从而影响防水效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防水胶带。
技术介绍
目前,防水卷材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是现如今重要的建材之一,但是对于管道接口,金属板搭接缝,加固螺钉,房屋拐角等不平整的、小面积需要防水的部位,普通防水卷材往往由于防水材料延展性小、形变能力小等问题不能很好的与需要防水的部位接触,而影响防水效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复合防水胶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复合防水胶带,通过具有一定厚度可变形的第一防水层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防水卷材不能很好的与管道接口、金属板搭接缝等不平整的防水部位接触,从而影响防水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防水胶带,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第一防水层、隔离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组成,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聚乙烯层组成。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复合防水胶带,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第一防水层、隔离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组成,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聚乙烯层和纯丙烯酸乳液层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0.5-5mm。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采用白色缝织聚酯布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粘贴层为自粘胶。进一步地,所述防氧化层采用耐高温涂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防水胶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1、本技术采用包括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的设计,多层防水层充分保证了本技术防水的有效性。2、本技术采用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0.5-5mm的设计,可使本复合防水胶带与需要防水的管道接口、金属板搭接缝等充分密封接触,保证防水效果。3、本技术采用所述防氧化层采用耐高温涂料制成的设计,可将防水层与外界隔离,从而防止外部灰尘与所述防水层等接触,并且防止本复合防水胶带在空气及高温作用下氧化。4、本技术采用所述隔离层采用白色缝织聚酯布制成的设计,白色能够反射大部分光线,进而减少第一防水层温度的升高,更有利于增加本复合防水胶带的有效防水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2、第一防水层3、隔离层4、第二防水层5和防氧化层1T;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301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302组成,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501和聚乙烯层502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纯丙烯酸乳液层为乳液粒径在0.2-0.3μm,核壳结构为软核硬壳的纯丙烯酸乳液层,该纯丙烯酸乳液层具有很好的弹性、延伸率、耐水性;所述纯丙烯酸乳液层属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不固化、耐低温、高温不流淌且防水性能好;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属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层为弹性聚乙烯层,弹性好且防水性能好;所述弹性聚乙烯属层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0.5-5mm,进一步的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的厚度为0.5-2.5mm,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的厚度为0.5mm。当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的厚度低于0.5mm时,本技术在粘贴不平整防水部位时,可以随不平整防水部位形变的区间变小,不能够完美的与不平整部位接触,进而影响密封效果;当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的厚度大于5mm时,使本复合防水胶带厚度大不便于携带,且容易使防水部位外表面不平整、不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层用于使本复合防水胶带在常温状态下直接粘覆于需要防水的金属管接口。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可有效防水:所述第一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与管道接口、金属板搭接缝等接触,第二防水层可有防止水与所述隔离层接。本实施例采用包括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的设计,多层防水层充分保证了本技术防水的有效性。本实施例采用所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0.5-5mm的设计,可使本复合防水胶带与需要防水的管道接口、金属板搭接缝等充分密封接触,保证防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既为本防水胶带的基层,承载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粘贴层等,又为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保护层。本实施例采用所述隔离层采用白色缝织聚酯布制成的设计,白色能够反射大部分光线,进而减少第一防水层温度的升高,更有利于增加本复合防水胶带的有效防水时间。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氧化层用于防止构建层被氧化导致破坏成分。本实施例采用所述防氧化层采用耐高温涂料制成的设计,可将防水层与外界隔离,从而防止外部灰尘与所述防水层等接触,并且防止本复合防水胶带在空气及高温作用下氧化。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采用白色缝织聚酯布制成;所述粘贴层为自粘胶;所述防氧化层采用耐高温涂料制成。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水层中所述纯丙烯酸乳液层和所述聚乙烯层的相对位置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的,实施例一中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2、第一防水层3、隔离层4、第二防水层5和防氧化层1;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301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302组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第一防水层、隔离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组成,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聚乙烯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第一防水层、隔离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组成,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聚乙烯层组成。2.一种复合防水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粘贴层、第一防水层、隔离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纯丙烯酸乳液层和非固化橡胶沥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刘帅米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永峰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