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县世国专利>正文

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102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0:47
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IBD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之法,给予丹参、或丹参酮静脉点滴、锡类散或小檗碱灌肠治疗,氨基水杨酸盐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各种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SASP是治疗IBD的基本药物,其口服后约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都是非选择性细胞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SASP是轻、中型UC患者和重症患者的首选治疗,用其他5-ASA有艾迪沙(etiasa)控释型,彼得斯安(pentasa)缓释型,奥沙拉嗪(olsalazine),美沙拉嗪(mesalamine),巴柳氮(balsalazide)等。栓剂、泡沫和液态灌肠剂,全身不良反应轻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肠道的病因和(或)非病原微生物(如感染、饮食等)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遗传易感人群使肠道免疫反应亢进引起黏膜损伤,并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肠道慢性炎症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诊断标准:1.研究对象:IBD患者因摄入不足、肠道吸收障碍、能量消耗及丢失增加而导致营养不良。肌肉消耗与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症状是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有助于病变恢复。营养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由于EN具有更多的优点,且PN治疗效果并不优于EN,因此,PN仅适用于那些有EN禁忌证的患者。2.结果:传统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盐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各种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SASP是治疗IBD的基本药物,其口服后约75%到达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都是非选择性细胞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已证实CD和UC患者结肠中均有NF-κB过度表达。NF-κB是一类具有多向活性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多种细胞因子(IL-1β、IL-2、IL-12、TNF等)、细胞表面受体、转录因子及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和调控,在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感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Guidi等研究发现,活动期IBD患者黏膜固有层单核细胞中可检测到NF-kB增加,也证实了NF-κB在IBD中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NF-kB信号系统功能:维持正常的肠上皮黏膜内环境的稳定,又可介导病原特异性应答,对黏膜屏障具有保护和损害双重作用。SASP是轻、中型UC患者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后的重症患者的首选治疗,不适于暴发型重症患者,而在CD中仅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的轻、中度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其他5-ASA有艾迪沙(etiasa)控释型,彼得斯安(pentasa)缓释型,奥沙拉嗪(olsalazine),美沙拉嗪(mesalamine),巴柳氮(balsalazide)等。对于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的病例可用5-ASA局部制剂,全身不良反应轻微。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UC和CD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中、重度活动性IBD以及对5-氨基水杨酸疗效不佳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无效或暴发型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也常用激素治疗。其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至今皮质类固醇类仍为治疗IBD的主要药物,对控制病情发作和中重度及活动期患者特别有效。传统的皮质激素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泼尼松、氢化可的松,但该类药物长期应用易发生不良反应。现在新合成可局部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倍氯美松双丙酸)等,抗炎作用强,而全身副反应少。对活动性CD疗效明确,是目前控制病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是只能用于诱导缓解,不能用于维持治疗。同时对UC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主要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及UC急性发作期、暴发型UC患者和SASP或5-ASA疗效不佳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有口服、静脉滴注、灌肠3种给药途径。但目前研究提示该药可以维持治疗并不能预防疾病复发。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目前认为,IBD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即在遗传物质基础上,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抗原刺激和体内免疫系统激活引起的慢性炎症。专利技术目的:炎症性肠病(innammatorybowe1discases,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而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均有密切的联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IBD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加,治疗方法不断提高,治疗方案也逐步成形。目前IBD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近年来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药物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如生物疗法、细胞和基因疗法等。技术方案:对IBD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之法,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敛创生肌为主,如给予丹参、或丹参酮静脉点滴、锡类散或小檗碱灌肠治疗,氨基水杨酸盐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各种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SASP是治疗IBD的基本药物,其口服后约75%到达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都是非选择性细胞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在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感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也证实了NF-κB在IBD中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NF-kB信号系统功能:维持正常的肠上皮黏膜内环境的稳定,又可介导病原特异性应答,SASP是轻、中型UC患者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后的重症患者的首选治疗,在CD中仅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的轻、中度患者。常用其他5-ASA有艾迪沙(etiasa)控释型,彼得斯安(pentasa)缓释型,奥沙拉嗪(olsalazine),美沙拉嗪(mesalamine),巴柳氮(balsalazide)等。对于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的病例可用5-ASA局部制剂,如栓剂、泡沫和液态灌肠剂,全身不良反应轻微。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细胞因子的生物治疗,遗传基因治疗,生物制剂的不断研制和干细胞移植的开展,使炎症性肠病稳定或治愈成为可能。最佳实施方式: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创新之处:本项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IBD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肠道菌群失调在IBD的发病上起着重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措施对IBD患者有益。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能够发挥生物拮抗,促进肠上皮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的有益作用,日益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经过内镜及组织学确诊为IBD的患者,5-氨基水杨酸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患者在治疗前后的IBD活动指数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6个月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20%,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6个月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对IBD有较好的诱导缓解治疗作用。美沙拉嗪联合保拉迪酵母维持治疗CD的复发率远低于单用美沙拉嗪,说明保拉迪酵母维持治疗可有效地预防CD复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IBD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之法,给予丹参、或丹参酮静脉点滴、锡类散或小檗碱灌肠治疗,氨基水杨酸盐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各种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SASP是治疗IBD的基本药物,其口服后约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都是非选择性细胞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SASP是轻、中型UC患者和重症患者的首选治疗,用其他5‑ASA有艾迪沙(etiasa)控释型,彼得斯安(pentasa)缓释型,奥沙拉嗪(olsalazine),美沙拉嗪(mesalamine),巴柳氮(balsalazide)等;栓剂、泡沫和液态灌肠剂,全身不良反应轻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IBD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之法,给予丹参、或丹参酮静脉点滴、锡类散或小檗碱灌肠治疗,氨基水杨酸盐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各种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SASP是治疗IBD的基本药物,其口服后约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都是非选择性细胞核因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县世国
申请(专利权)人:县世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