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0928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一双腔腔式BPM和一ICT,所述双腔腔式BPM具有两个参考腔,每个参考腔两侧具有一对探头,其中,该系统还包括一对差分器、一混频器、一低通滤波器和一数据采集器,其中,所述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数据采集器依次串联,所述一对差分器并联在所述双腔腔式BPM与混频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共模TM010信号必须远距离传输至隧道外与下变频使用的本振源进行混频所导致的信号衰减及对室内外温差敏感的缺陷,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速器物理束流诊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中束流流强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粒子加速器中已经广泛采用了ICT(积分电流变压器)来测量束流流强(本申请中所述的“束流流强”均指代束流流强的幅度)。然而,由于ICT的测量波形受地回路干扰较大,如果采用ICT进行单次测量,则随机误差较大,无法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但如果采用ICT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是准确的,可用作流强标定。腔式BPM(束流位置探测器)是一种已有的信号获取方法,因其nm级的位置分辨率被广泛应用在粒子加速器中进行位置测量,例如应用在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波荡器部分进行束流位置测量。但腔式BPM在测量过程中得到的共模TM010信号幅度并不受束流位置影响,而只与束流流强有关,且其性噪比可以达到100dB以上,因此可利用该共模TM010信号来测量束流流强。已知的是,共模TM010信号为射频信号,其表达式如下:在式(1)中,k是探头感应信号比例因子,A是束流流强,是信号相位,τ是信号衰减时间,f是谐振信号频率,一般为数GHz。为了对共模TM010信号进行处理而求解出其信号幅度kA,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处理方法是先进行下变频以将该射频信号变换到中频,然后进行数字化采样与数字信号解调操作即可得到信号幅度kA。然而,由于粒子加速器在运行时有辐射,其必须放置在防辐射的隧道内,当采用腔式BPM进行测量时,BPM必须安装在加速器上所以同样也位于隧道内,由于隧道内辐射较强,因而用于与共模TM010信号进行混频以实现下变频的本振源一般设置在隧道外,距离腔式BPM较远。这样会带来以下缺陷:共模TM010信号需远距离传输才能与隧道外的本振源混频,然而,射频信号在远距离传输时衰减较大,并且对隧道内外温差变化敏感,因此会引入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利用共模TM010信号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共模TM010信号须远距离传输至隧道外所带来的衰减较大以及对隧道内外温差变化敏感的问题,从而提高测量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一双腔腔式BPM和一ICT,所述双腔腔式BPM具有两个参考腔,每个参考腔具有一对探头,其中,该系统还包括一对差分器、一混频器、一低通滤波器和一数据采集器,其中,所述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数据采集器依次串联,所述一对差分器并联在所述双腔腔式BPM与混频器之间;而数据采集器另与ICT串连。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ICT对粒子加速器的束流流强进行多次测量,并输出多次测量的流强平均值;步骤S2,通过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双腔腔式BPM的两对探头分别引出两个参考腔对应的两路谐振信号;步骤S3,通过一对差分器分别对每个参考腔的每对探头输出的两路谐振信号进行差分,再通过混频器对所述一对差分器输出的差分信号进行混频,接着通过低通滤波器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而得到一中频信号;步骤S4,通过数据采集器对所述步骤S3得到的中频信号进行数字化采样,并提取所述中频信号的幅度;步骤S5,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器对所述步骤S1中的ICT输出的流强平均值进行数字化采样,并根据采样到的流强平均值及步骤S4中提取的中频信号的幅度根据下式确定束流流强与中频信号幅度的对应关系系数:中频信号幅度=k1k2A2其中,A为束流流强,k1k2为系数;以及步骤S6,重复执行步骤S2-S4以获取不同时刻所述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中频信号的幅度,再根据所述步骤S5中得到的所述中频信号的幅度与束流流强的对应关系系数,而获取不同时刻的束流流强。其中,所述探头分别位于每个参考腔的两侧。特别的,所述两个参考腔均为高Q腔。优选地,所述两个参考腔设置为使对应的共模TM010信号的频率差为1-200兆赫兹。更优地,所述两个参考腔设置为使对应的共模TM010信号的频率差为20-40兆赫兹。较佳地,该系统还包括一连接在所述低通滤波器与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放大器对低通滤波得到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本专利技术利用腔式探头对束流强度的高灵敏度,设计双腔结构探头进行束流流强测量。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两个参考腔的双腔腔式BPM同时测得两路共模TM010信号,并对这两路共模TM010信号进行混频和低通滤波后获取束流流强,由于混频器和低通滤波器受辐射影响较小可以设置在隧道内,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共模TM010信号必须远距离传输至隧道外与下变频使用的本振源进行混频所导致的信号衰减及对室内外温差敏感的缺陷,同时两探头输出信号相位差固定,也解决了本振源锁相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腔式探头高灵敏度和ICT多次测量的准确度进行流强绝对值标定,提高了测量精度,分辨率远好于千分之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腔式BPM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腔腔式BPM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即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包括设置在粒子加速器通道10上的一双腔腔式BPM1和一ICT2,还包括用于信号处理的一对差分器31和32、一混频器4、一低通滤波器5和一数据采集器6。其中,混频器4、低通滤波器5和数据采集器6依次串联,一对差分器31和32并联在双腔腔式BPM1与混频器4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双腔腔式BPM1是指在典型腔式BPM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参考腔的束流位置探测器,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典型腔式BPM和双腔腔式BPM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束流传输方向。从图2中可以看出,典型腔式BPM具有一个参考腔13'及一对用于引出该参考腔13'的两路谐振信号的探头11'和12',该对探头11'和12'输出的两路信号进行差分后,即可得到该参考腔13'对应的共模TM010信号。再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的双腔腔式BPM具有两个参考腔15和16及两对探头11和12、13和14,其中,一对探头11和12用于引出参考腔15的两路谐振信号,另一对探头13和14用于引出参考腔16的两路谐振信号,每对探头11和12、13和14分别输出的两路信号进行差分后,即可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一双腔腔式BPM和一ICT,所述双腔腔式BPM具有两个参考腔,每个参考腔具有一对探头,其中,该系统还包括一对差分器、一混频器、一低通滤波器和一数据采集器,其中,所述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数据采集器依次串联,所述一对差分器并联在所述双腔腔式BPM与混频器之间;而数据采集器另与ICT串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粒子
加速器上的一双腔腔式BPM和一ICT,所述双腔腔式BPM具有两个参考腔,
每个参考腔具有一对探头,其中,
该系统还包括一对差分器、一混频器、一低通滤波器和一数据采集器,
其中,所述混频器、低通滤波器和数据采集器依次串联,所述一对差分器并
联在所述双腔腔式BPM与混频器之间;而数据采集器另与ICT串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头分别位于每个参考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两个参考腔均为高Q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两个参考腔设置为使对应的共模TM010信号的频率差为1-200兆
赫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参考腔设置为使对应的共模TM010信号的频率差为20-40兆赫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还包括一连接在所述低通滤波器与数据采集器之间的放大器。
7.一种测量粒子加速器束流流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ICT对粒子加速器的束流流强进行
多次测量,并输出多次测量的流强平均值;
步骤S2,通过设置在粒子加速器上的双腔腔式BPM的两对探头分别引
出两个参考腔对应的两路谐振信号;
步骤S3,通过一对差分器分别对每个参考腔的每对探头输出的两路谐振
信号进行差分,再通过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用斌赖龙伟阎映炳袁任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