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874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包括防撞梁、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和保险杠,所述防撞梁骨架本体外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防撞梁骨架本体外侧的中段设有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保险杠装设于保险杠安装支架上,保险杠主体与防撞梁骨架本体间的最小距离为60mm。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吸能盒外置于防撞梁的新型结构,极大的增加了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的缓冲距离,使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的成本较低,方便实用,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
技术介绍
据统计,从1998年开始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行人超过2万人,约占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其中酒后驾车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万人以上,而超过1万的死亡者是无辜的行人。国外交通事故以车碰车的事故较多,而中国车撞人的事故却较多。在欧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的死亡数是车内乘员的9倍。随着科技发展汽车安全设备的装车率很高,但都主要集中在乘员保护的主、被动安全方面,没有涉及到行人、骑自行车人的保护。在中国提高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有着更加实际的意义,欧洲和日本以及美国汽车市场早在2001~2003年就实施了苛刻的汽车碰撞行人保护标准。专家估计,汽车行人保护标准实施后,每年可挽救2000个生命,减少17000多个重伤人员。目前汽车防撞梁的设计普遍采用防撞梁两端连接屈服强度较低吸能盒,防撞梁通过吸能盒与车体纵梁连接,防撞梁的外侧装设保险杠。该种防撞梁骨架本体前置、吸能盒后置的结构形式,使得防撞梁骨架本体与保险杠间隙较小,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与防撞梁骨架本体之间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增加了行人受伤害的可能;同时也会增加车身长度,使汽车制造生本变高。当今社会,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保护不再局限于保护车内的乘客,而是扩大到与汽车碰撞的行人,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便提高对行人的保护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防撞梁骨架本体前置、吸能盒后置结构使防撞梁骨架本体与保险杠间隙较小,不利于保护行人,且使车身长度增加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被碰撞行人,同时保护车内乘客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包括防撞梁、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和保险杠,所述防撞梁骨架本体外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防撞梁骨架本体外侧的中段设有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保险杠装设于保险杠安装支架上,保险杠主体与防撞梁骨架本体间的最小距离为60mm。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险杠主体与防撞梁骨架本体之间设有吸能缓冲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缓冲材料为泡沫塑料。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险杠为塑料壳体或树脂壳体。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梁骨架本体为冲压件,其纵剖面呈C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的外伸面位于防撞梁C形骨架本体外伸面的后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采用吸能盒外置的新型结构极大的增加了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的距离,优化了车身的结构,为碰撞缓冲提供可观的物理空间,使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吸能盒的外伸面位于防撞梁骨架本体外伸面的后方,在整车碰撞过程中,防撞梁骨架本体先接触到被撞体,吸收一部分能量发生变形,当防撞梁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吸能盒开始起作用,此时,防撞梁骨架本体与吸能盒同时作用来分散能量,最大程度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本专利技术对被碰撞行人和汽车内乘客的保护均具有良好效果,且实现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成本较低,应用前景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撞梁和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撞梁和保险杠的后视图;附图标记:1、防撞梁,2、第一吸能盒,3、第二吸能盒,4、保险杠,5、保险杠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包括防撞梁1、第一吸能盒2、第二吸能盒3和保险杠4,所述防撞梁1骨架本体外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防撞梁1骨架本体外侧的中段设有保险杠安装支架5,所述保险杠4装设于保险杠安装支架5上,保险杠4主体与防撞梁1骨架本体间的最小距离为60mm;所述保险杠4主体与防撞梁1骨架本体之间设有吸能缓冲材料,吸能缓冲材料可为泡沫塑料;所述保险杠4为塑料壳体或树脂壳体;所述防撞梁1骨架本体为冲压件,其纵剖面呈C形,防撞梁1骨架本体与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的外伸面位于防撞梁1的C形骨架本体外伸面的后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采用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外置的新型结构极大的增加了保险杠4和防撞梁1之间的距离,当安装有该结构的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险杠4首先与行人接触,由于保险杠4是由塑料或树脂制成,碰撞时,保险杠4发生弹性变形、破碎,而在该过程中,由于防撞梁1本体与保险杠4的距离较大,为碰撞冲击力提供了可观的物理缓冲空间,使得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能够充分发挥保险杠4的作用,避免防撞梁1对人体的直接冲击造成人身伤害,从而达到较好的行人保护效果;在保险杠4主体与防撞梁1骨架本体之间增设吸能缓冲材料,可进一步提高与行人碰撞时的缓冲效果,吸能缓冲材料可为泡沫塑料。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焊接在防撞梁主体的前伸面上,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的外伸面位于防撞梁1的C形骨架本体外伸面的后方,车辆发生高速碰撞刚开始的阶段,防撞梁1骨架本体的C形结构部分展开,骨架本体通过C形结构吸收能量是有限的,从而既能保持骨架本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刚度,又能在碰撞初始阶段吸收一部分能量;在防撞梁1骨架本体前伸面与汽车纵梁连接面之间的部分,采用变截面结构,防撞梁1骨架本体前伸面每侧都有两个变截面结构,该变截面结构都设置在碰撞发生时力的传递方向的改变处,也即力传递时易发生应力集中处,当高速碰撞使骨架本体C形结构展开到一定程度时,两侧的变截面结构开始发生变形,进一步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在高速碰撞的后期阶段,防撞梁1的前伸面移动到与第一吸能盒2或第二吸能盒3的前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时,第一吸能盒2或第二吸能盒3开始与骨架本体共同起作用,此时,防撞梁1与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同时作用来分散能量,吸能盒溃缩,吸收大部分能量,然后通过骨架本体的两端面将力传递到纵梁上,从而使得碰撞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综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使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且实现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成本较低,方便实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应用前景良好。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包括防撞梁(1)、第一吸能盒(2)、第二吸能盒(3)和保险杠(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骨架本体外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防撞梁(1)骨架本体外侧的中段设有保险杠安装支架(5),所述保险杠(4)装设于保险杠安装支架(5)上,保险杠(4)主体与防撞梁(1)骨架本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包括防撞梁(1)、第一吸能盒(2)、第二吸能盒(3)和保险杠(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骨架本体外侧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吸能盒(2)和第二吸能盒(3),防撞梁(1)骨架本体外侧的中段设有保险杠安装支架(5),所述保险杠(4)装设于保险杠安装支架(5)上,保险杠(4)主体与防撞梁(1)骨架本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4)主体与防撞梁(1)骨架本体之间设有吸能缓冲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伟陈龙刘新亚王彪王丹迎田小刚王兵杨阳王永坤王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