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0458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制作冬荪培养料,并采用层架式立体栽培冬荪,解决现有白鬼笔(冬荪)栽培技术上的栽培周期长、栽培场地不能重复使用、病虫害严重、菌材转化率低且产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实现白鬼笔(冬荪)层架式立体栽培,缩短栽培周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实现连作、提高了生产效益,为冬荪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栽培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科技
,尤其是一种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白鬼笔(PhallusImpudicus),又称冬荪、鬼笔菌、竹菌、无菌竹荪等,属鬼笔科(Phallaceae),鬼笔属(Phallus)真菌。此菌具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入药可治风湿症,有活眦祛痛作用,还具有抗癌活性。属于低温型食用菌,传统野外栽培时间为10月至次年3月,出菇采收时间为10-12月,因此也叫冬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鬼笔在贵州海拔较高的地区就实现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常年都有零星的种植,近年来桂阳等人进行了室外套种技术的研发,建立了林下套种与作物套种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益,并于2013年获得了“白鬼笔高产栽培方法”,ZL201310001099.2,栽培规模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对冬荪的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专利技术人发现原有的技术在实际使用后经不断革新,已经获得了比原有技术更为优选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就是经过5年的研发,在发酵料菌床栽培技术得到突破的基础上建立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它缩短了冬荪栽培周期,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产量,解决了连作障碍,为冬荪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栽培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季节选择:分为春栽及冬栽;春栽为10~2月播种,3~5月出菇;冬栽为6~7月播种,10~11月出菇;2)场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水源好、不易积水,坡度小于5°,海拔为1200m~2000m,且离污染源大于2000m的上风向区域作为栽培场;3)层架棚搭建:在选定栽培场上,进行平整后建成9~11m宽,长度为18~32m的大棚,肩高3.5~4m,顶高为5.5~6.0米,弧线或人字形顶的大棚;采用黑白膜遮光和保温,侧面设上、下两条活动式通风带,内安装防虫网,气温28℃以上的时间超过30天以上的地区还需要设置外遮阳;大棚中间门对开,棚内设4-8层的层架,层架四周预留1.0m的过道,层架宽1.0-1.4m,层间距50-55cm,架间距0.8~1.0m,层面用遮阳网或塑料漏网平铺;4)菌床制作:采用菌棒脱袋覆土或基料播种覆土制作出菇菌床,覆盖土为粒径3cm以下的粗土,厚2~3cm;5)育蕾管理:发菌结束后,揭开地膜,通风1天后覆盖粒径小于0.5cm的细土,厚0.5~1cm,浇表面水,棚昼闭夜开,加大温差,刺激冬荪菌丝扭结形成原基,一周后昼开夜闭,保持棚内相对恒定的温度,使原基发育形成菌蕾,并控制棚内温度在20~25℃;6)出菇管理:在菌蕾直径达到1cm前,不能直接向床面浇水,向空气中喷雾状水调控湿度,待菌蕾直径超过1cm后则可以向菌床直接喷水,出菇管理期间,床面和空气湿度分别控制在60~65%和85~95%,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散射光,温度为15~23℃,直到破壳出菇形成子实体并采收结束。步骤2)中所述的通风良好指具有相对固定风向的地方,风速为3~10m/s;水源为山泉水、地下水或自来水;步骤3)所述的大棚及层架结构为钢架结构或竹、木结构。步骤4)所述的采用菌棒脱袋覆土制作菌床具体是:将预先制作或购买的发满菌的冬荪菌棒,脱袋后间距10cm首尾相接,平铺于层架上覆土后的菌床;基料播种覆土菌床制作菌床具体是,将预先制作好或购买的基质料,平铺到层架上,厚度为15~20cm,穴播直径为3~5cm的冬荪三级种菌种块覆土后的菌床;覆盖土为就近取的10cm以下的菜园土,旋耕粉碎或过筛,向土壤中加入总质量的1%的爆石灰捂3~5天。步骤4)所述的菌棒原料及基质料均为农林废弃物,包括秸秆、锯末、边角料或枝丫,且进行发酵处理;菌棒制作为将原料经过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程序制作获得,菌袋规格为15×55cm或17×35cm,菌龄低于120天;基料播种覆土的原料为经过二次发酵后的基质料,褐色、无异味、pH为6.5~7.5、水分55-65%。基内水,指浇灌到菌床内部,即从床底溢出为止的水;表面水,指土壤水,即润湿覆盖土、刚浸到基料为止的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制作冬荪培养料,并采用层架式立体栽培冬荪,解决现有白鬼笔(冬荪)栽培技术上的栽培周期长、栽培场地不能重复使用、病虫害严重、菌材转化率低且产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实现白鬼笔(冬荪)层架式立体栽培,缩短栽培周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实现连作、提高了生产效益,为冬荪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栽培奠定了基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1)场地选择与层架式立体大棚搭建2015年8月~9月,在贵州兴义海拔为1340m左右的地方,选择了一块通风良好、水源好、不易积水、地势较平的土地,经过平整后,采用钢架结构搭建了一个宽10m,长18m的大棚,其中肩高4m,顶高5m,内含8个架,架间距80cm,每个架6层,层间距50cm,菌床宽度为1.4m,四周预留1.0m的过道,层面用塑料漏网平铺;弧形顶,黑白膜遮光保温,侧面设置活动式通风口,两端开门;此地无养殖场、木材加工场等污染源。2)菌床制作2015年10月底,将预先制作好的冬荪菌棒,脱袋后首尾相接,间距10cm,平铺于层架上。就近采挖10cm深的菜园土,用旋耕机粉碎成不大于3cm的粗土,并用1%的爆石灰捂3天,然后覆盖到菌床上,厚度为3cm。3)发菌管理覆土后,向菌床浇一次基内水,然后覆盖一层地膜进行保温保湿,棚内温度采用通风的方法控制,由于发菌期间在贵州兴义气温较低,只在有太阳的中午气温较高,因此发菌管理期间只偶尔进行了开棚降温,期间棚内温度均在22℃左右,适合冬荪菌丝生长,大约两周后菌丝大量长出土面,发菌管理结束。4)育蕾管理菌丝长出土面后,揭开地膜,开棚通风1天,使气生菌丝倒伏,然后覆盖细土,浇表面水,棚昼闭夜开,加大温差,温差达16℃左右(夜晚温度为12℃左右,白天中午达到28℃左右),刺激冬荪菌丝扭结形成原基,5d后菌丝在细土下面扭结形成白色团状物的原基多,此时改为昼开夜闭,即在中午温度高于28℃时开棚通风降温,下午18点左右关棚保温。5)出菇管理菌丝扭结、形成原基,直到菌蕾直径达到1cm前,禁止直接向床面浇水,采用向空气中喷雾状水控制菌床及棚内湿度,一周后80%左右菌蕾直径达到1cm以上,此时可以向菌床直接喷水,使床面湿度60~65%,空气湿度85~95%;同时开棚少许使散射光进入棚内,采开关棚的方法控制棚内温度为15~23℃,中午及闷热天气开棚通风,直到破壳出菇形成子实体并采收结束。自2015年12月初开始形成原基,2016年1月中旬开始采收,直到2016年5月份结束共采集到鲜冬荪1556kg,烘干获得干冬荪158kg,平均产量达到277g(干品)/㎡。实施例2: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本实施例以发酵好的基质料直接上床播种栽培,为基料栽培法,其部分操作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现将存在的差异列出如下:1)菌床制作2015年10月底,将预先堆制好的基质料,平铺于层架上,厚度为15cm,间距为10cm穴播直径为3~5cm的冬荪三级种菌种块。其余同上。2)发菌管理覆土后,向菌床浇一次表面水,大约30天发菌结束,其余同实施例1。自2015年12月中旬开始形成原基,2016年1月底开始采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季节选择:分为春栽及冬栽;春栽为10~2月播种,3~5月出菇;冬栽为6~7月播种,10~11月出菇;2)场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水源好、不易积水,坡度小于5°,海拔为1200m~2000m,且离污染源大于2000m的上风向区域作为栽培场;3)层架棚搭建:在选定栽培场上,进行平整后建成9~11m宽,长度为18~32m的大棚,肩高3.5~4m,顶高为5.5~6.0米,弧线或人字形顶的大棚;采用黑白膜遮光和保温,侧面设上、下两条活动式通风带,内安装防虫网,气温28℃以上的时间超过30天以上的地区还需要设置外遮阳;大棚中间门对开,棚内设4‑8层的层架,层架四周预留1.0m的过道,层架宽1.0‑1.4m,层间距50‑55cm,架间距0.8~1.0m,层面用遮阳网或塑料漏网平铺;4)菌床制作:采用菌棒脱袋覆土或基料播种覆土制作出菇菌床,覆盖土为粒径3cm以下的粗土,厚2~3cm;5)育蕾管理:发菌结束后,揭开地膜,通风1天后覆盖粒径小于0.5cm的细土,厚0.5~1cm,浇表面水,棚昼闭夜开,加大温差,刺激冬荪菌丝扭结形成原基,一周后昼开夜闭,保持棚内相对恒定的温度,使原基发育形成菌蕾,并控制棚内温度在20~25℃;6)出菇管理:在菌蕾直径达到1cm前,不能直接向床面浇水,向空气中喷雾状水调控湿度,待菌蕾直径超过1cm后则可以向菌床直接喷水,出菇管理期间,床面和空气湿度分别控制在60~65%和85~95%,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散射光,温度为15~23℃,直到破壳出菇形成子实体并采收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鬼笔层架式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季节选择:分为春栽及冬栽;春栽为10~2月播种,3~5月出菇;冬栽为6~7月播种,10~11月出菇;2)场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水源好、不易积水,坡度小于5°,海拔为1200m~2000m,且离污染源大于2000m的上风向区域作为栽培场;3)层架棚搭建:在选定栽培场上,进行平整后建成9~11m宽,长度为18~32m的大棚,肩高3.5~4m,顶高为5.5~6.0米,弧线或人字形顶的大棚;采用黑白膜遮光和保温,侧面设上、下两条活动式通风带,内安装防虫网,气温28℃以上的时间超过30天以上的地区还需要设置外遮阳;大棚中间门对开,棚内设4-8层的层架,层架四周预留1.0m的过道,层架宽1.0-1.4m,层间距50-55cm,架间距0.8~1.0m,层面用遮阳网或塑料漏网平铺;4)菌床制作:采用菌棒脱袋覆土或基料播种覆土制作出菇菌床,覆盖土为粒径3cm以下的粗土,厚2~3cm;5)育蕾管理:发菌结束后,揭开地膜,通风1天后覆盖粒径小于0.5cm的细土,厚0.5~1cm,浇表面水,棚昼闭夜开,加大温差,刺激冬荪菌丝扭结形成原基,一周后昼开夜闭,保持棚内相对恒定的温度,使原基发育形成菌蕾,并控制棚内温度在20~25℃;6)出菇管理:在菌蕾直径达到1cm前,不能直接向床面浇水,向空气中喷雾状水调控湿度,待菌蕾直径超过1cm后则可以向菌床直接喷水,出菇管理期间,床面和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阳龚光禄杨通静刘鹏卢颖颖朱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