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池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409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涉及双电源切换供电技术领域,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采用两路三相电源为生产设备供电而且两路电源可以实现自动切换,避免了因电源故障造成的生产设备的中途断电;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由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断路器、降压变压器、电阻、电容、二极管、整流桥等元件构成,电路成本较低,而且控制切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电源切换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步伐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低压端用电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对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用电源作为可靠供电的后备保障,在现在的供电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某些生产设备,如果供电电路出现故障,而该线路不能不供电,将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会给生产过程因中途失电停产,造成设备损失。例如石油企业生产装置,石化企业生产装置有易燃易爆、生产工艺连续,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旦发生系统性停电事故,将直接威胁到工艺装置的安全,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火灾、爆炸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生产设备供电线路出现故障造成中途断电,提供一种由两路三相电源供电电路,该电路由主电源供电,当主电源出现故障,备用电源自动接通继续为生产设备供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包括第一三相电源(A、B、C)、第二三相电源(A’、B’、C’)、中性线(N),所述第一三相电源(A、B、C)与第一断路器(QS1)、第一熔断器(FU1)、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依次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与第二断路器(QS2)、第二熔断器(FU2)、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与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相连,所述第一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第二三相电源(A’、B’、C’)还通过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降压变压器(T1)的一个原边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另一原边与中性线(N)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副边经过整流桥(UR)整流和滤波电容(C1)滤波后变成直流电,有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与电阻(R1)连接后并联在滤波电容(C1)两端,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还通过第一二极管(VD1)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管(VT2)基极相连,第一晶体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线圈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两端并联有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相连,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电容(C1)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电容(C1)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线圈两端并联有第二二极管(VD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两端并联有电容(C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采用两路三相电源为生产设备供电而且两路电源可以实现自动切换,避免了因电源故障造成的生产设备的中途断电;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由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断路器、降压变压器、电阻、电容、二极管、整流桥等元件构成,电路成本较低,而且控制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时,结合图1,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包括第一三相电源(A、B、C)、第二三相电源(A’、B’、C’)、中性线(N),第一三相电源(A、B、C)与第一断路器(QS1)、第一熔断器(FU1)、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依次连接,第二三相电源(A’、B’、C’)与第二断路器(QS2)、第二熔断器(FU2)、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依次连接,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与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相连。第一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第二三相电源(A’、B’、C’)还通过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的两端并联有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降压变压器(T1)的一个原边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另一原边与中性线(N)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副边经过整流桥(UR)整流和滤波电容(C1)滤波后变成直流电,有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与电阻(R1)连接后并联在滤波电容(C1)两端,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还通过第一二极管(VD1)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相连,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两端并联有电容(C2)。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相连,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相连。第一晶体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管(VT2)基极相连,第一晶体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第二晶体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线圈相连。滤波电容(C1)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滤波电容(C1)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3)。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线圈两端并联有第二二极管(VD2)。具体工作时,当合上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第一接触器(KM1)线圈得电,第一接触器(KM1)主触点闭合,第一三相交流电源(A、B、C)作为主电源供电,从L1、L2、L3端向负载供电。同时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断开,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失电释放,第一中间继电器(KA1)常开触点断开,使得第二接触器(KM2)线圈不能得电吸合,第二三相电源(A’、B’、C’)断开不为负载供电。当第一三相交流电源(A、B、C)因故障而断电时,第一接触器(KM1)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第一三相交流电源(A、B、C)电路断开,停止向负载供电,等待维修。同时,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闭合,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得电,第一中间继电器(KA1)常开触点闭合,接通降压变压器(T1),降压变压器(T1)二次侧输出15V电压,经过整流桥(UR)整流和滤波电容(C1)滤波后变成直流电,为电容(C2)充电,开始时第一二极管(VD1)阴极电压高于阳极电压,第一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包括第一三相电源(A、B、C)、第二三相电源(A’、B’、C’)、中性线(N),所述第一三相电源(A、B、C)与第一断路器(QS1)、第一熔断器(FU1)、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依次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与第二断路器(QS2)、第二熔断器(FU2)、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与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第二三相电源(A’、B’、C’)还通过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降压变压器(T1)的一个原边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另一原边与中性线(N)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副边经过整流桥(UR)整流和滤波电容(C1)滤波后变成直流电,有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与电阻(R1)连接后并联在滤波电容(C1)两端,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还通过第一二极管(VD1)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管(VT2)基极相连,第一晶体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线圈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路三相电源自动投入电路,包括第一三相电源(A、B、C)、第二三相电源(A’、B’、C’)、中性线(N),所述第一三相电源(A、B、C)与第一断路器(QS1)、第一熔断器(FU1)、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依次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与第二断路器(QS2)、第二熔断器(FU2)、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主触点与第二接触器(KM2)的主触点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接触器(KM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第二三相电源(A’、B’、C’)还通过第二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KM2)的线圈与中性线(N)相连;所述第二三相电源(A’、B’、C’)通过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与降压变压器(T1)的一个原边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另一原边与中性线(N)相连,降压变压器(T1)的副边经过整流桥(UR)整流和滤波电容(C1)滤波后变成直流电,有第一中间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与电阻(R1)连接后并联在滤波电容(C1)两端,第一中间继电器(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