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8795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将不同织构热解碳交替引入不同的纤维层内,同时保留了低织构热解碳弯曲模量高和高织构热解碳韧性好的特点,同时利用两种热解碳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在低织构热解碳层中引入压缩应力,提高了低织构热解碳层的临界破坏应力。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的C/C复合材料,与采用纯高织构基体的C/C复合材料相比,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约60%~120%和30%~6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制备过程无污染,能够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碳(C/C)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优异,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航空、航天战略材料,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是2D-C/C复合材料。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空天飞行器的研制对C/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C/C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热解碳基体组成,虽然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主要由纤维的性能决定,然而基体碳和纤维-基体碳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C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按照石墨微晶取向度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可以将热解碳分为低织构、中织构和高织构三类。采用高织构热解碳基体的C/C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好的优点,但是由于高织构热解碳基体本身模量较低且纤维-基体界面较弱,此类C/C复合材料的宏观模量也较低,在低弯曲应力条件下易发生层间破坏。采用低织构热解碳基体的C/C复合材料基体碳模量高且纤维-基体界面强度高,因而模量较高,但是由于低织构热解碳本身韧性较差,此类C/C复合材料存在脆性大,纤维强度利用率低的特点。目前,主要研究工作主要通过纤维表面处理(ZhangSH,LiangGZ,ZhangW,ZengJF.EffectofsurfacemodificationoffiberswithapolymercoatingontheinterlaminarshearstrengthofacompositeandthetranslationoffiberstrengthinanF-12aramid/epoxycompositevessel.MechComposMater2006;42:507-12;ZhangLL,LiHJ,SongQ,LuJH,ZhangYL,LiW,etal.Surfacecharacterisationandinvitrobehaviourofcarbon/carboncompositeswithvarioussurfacemodifications.MaterTechnol2014;29:134-8.)、引入碳纳米管等方法(YuH-y,LuJ-h,SongQ,LiK-z,LiH-j,FuQ-g,etal.Compressivepropertiesofcarbon/carboncompositesreinforcedbycarbonnanotubeswithdifferentorientationsandlengths.Vacuum2014;99:76-9;XiaoP,LuXF,LiuYQ,HeLL.Effectofinsitugrowncarbonnanotubesonthestructure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unidirectionalcarbon/carboncomposites.MatSciEnga-Struct2011;528:3056-61.),改善纤维-基体界面和强韧化热解碳基体,但是该类方法成本较高,目前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商用。另外,有研究提出围绕纤维的多层热解碳界面的设计方法,通过界面的裂纹偏转功能达到增强强度和韧性的目的,但是此类方法对整体毡材料的作用效果较明显,当应用于2D叠层C/C复合材料的时候,不能有效的优化层间界面应力(ReznikB,GuellaliM,GerthsenD,OberackerR,HoffmannW.Microstructure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carbon-carboncompositeswithmultilayeredpyrocarbonmatrix.MaterialsLetters2002;52:14-19;GuellaliM,OberackerR,HoffmannM.Influenceofthematrixmicrostructureon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CVI-infiltratedcarbonfiberfelts.Carbon2005;43:1954-1960)。针对2D叠层C/C复合材料,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方法实现其层间应力的优化,如何结合两种材料高韧性、高模量的优点以满足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对C/C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旨在通过优化层间应力设计,合理利用高织构热解碳和低织构热解碳各自的优点,达到提高C/C复合材料强度和模量,同时保证C/C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目的。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以多孔石墨模板双面紧固单层纤维布,置于化学气相CVD炉进行表面热解碳的沉积,沉积时间为10~100小时,在纤维布表面获得高织构或低织构的热解碳涂层,制成表面附有热解碳涂层的纤维布HT-CF;所述获得高织构热解碳涂层的工艺参数:CH4分压:0.1~30KPa,沉积温度:1100℃~1200℃;所述获得低织构的热解碳涂层的工艺参数:CH4分压:30~80KPa,沉积温度:1000℃~1100℃;步骤2:将获得的表面附有热解碳涂层的纤维布按如下原则叠放,获得致密化所需的预制体:将单层或多层叠放的HT-CF标记为A,将另外单层或多层叠放的LT-CF标记为B,再将A和B按照ABAB…或者BABA…的顺序交替叠放,最后,将叠放好的纤维布压紧,得到预制体;步骤3:以多孔石墨模板双面紧固预制体,置于高温沉积路中完成最终的致密化CVD过程,致密化工艺参数如下:CH4分压:0.1~60KPa,沉积温度:1050℃~1150℃;致密化时间为500~1000小时,致密化后获得的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将不同织构热解碳交替引入不同的纤维层内,同时保留了低织构热解碳弯曲模量高和高织构热解碳韧性好的特点,同时利用两种热解碳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在低织构热解碳层中引入压缩应力,提高了低织构热解碳层的临界破坏应力。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的C/C复合材料,与采用纯高织构基体的C/C复合材料相比,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约60%~120%和30%~60%。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制备过程无污染,能够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2D-C/C复合材料层间应力设计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图2:按照实施例1所制备试样与未进行层间应力设计C/C复合材料的弯曲载荷-位移曲线及相关性能数据。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案例1:1)将面内尺寸为150mm×100mm的单层纤维布使用尺寸为150mm×100mm×3mm的多孔矩形石墨模板双面紧固以保持纤维布的平整,至于高温炉中进行表面热解碳的沉积,采用不同的沉积参数,沉积时间为20小时,在纤维布表面获得不同织构的热解碳涂层。在纤维表面获得附有高织构热解碳涂层的单层纤维布(HT-CF)的工艺参数:CH4分压:10KPa,沉积温度:1150℃;在纤维表面获得附有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以多孔石墨模板双面紧固单层纤维布,置于化学气相CVD炉进行表面热解碳的沉积,沉积时间为10~100小时,在纤维布表面获得高织构或低织构的热解碳涂层,制成表面附有热解碳涂层的纤维布HT‑CF;所述获得高织构热解碳涂层的工艺参数:CH4分压:0.1~30KPa,沉积温度:1100℃~1200℃;所述获得低织构的热解碳涂层的工艺参数:CH4分压:30~80KPa,沉积温度:1000℃~1100℃;步骤2:将获得的表面附有热解碳涂层的纤维布按如下原则叠放,获得致密化所需的预制体:将单层或多层叠放的HT‑CF标记为A,将另外单层或多层叠放的LT‑CF标记为B,再将A和B按照ABAB…或者BABA…的顺序交替叠放,最后,将叠放好的纤维布压紧,得到预制体;步骤3:以多孔石墨模板双面紧固预制体,置于高温沉积路中完成最终的致密化CVD过程,致密化工艺参数如下:CH4分压:0.1~60KPa,沉积温度:1050℃~1150℃;致密化时间为500~1000小时,致密化后获得的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以多孔石墨模板双面紧固单层纤维布,置于化学气相CVD炉进行表面热解碳的沉积,沉积时间为10~100小时,在纤维布表面获得高织构或低织构的热解碳涂层,制成表面附有热解碳涂层的纤维布HT-CF;所述获得高织构热解碳涂层的工艺参数:CH4分压:0.1~30KPa,沉积温度:1100℃~1200℃;所述获得低织构的热解碳涂层的工艺参数:CH4分压:30~80KPa,沉积温度:1000℃~1100℃;步骤2:将获得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贺军沈庆凉付前刚宋强李克智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