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041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3:10
一种电机(1),具有能够围绕转轴(4)转动的转子(2),在转子的沿轴向对置的侧上布置有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及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将冷却空气从第一冷却空气腔(16)沿至少一个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输送,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将冷却空气从第二冷却空气腔(17)沿至少一个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输送,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的背向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的侧并从那里通到第二冷却空气腔(17)中,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的背向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的侧并从那里通到第一冷却空气腔(16)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具有能够围绕转轴转动的转子,其中,在转子的沿轴向对置的侧上布置有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以及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
技术介绍
电机可以原则上设计为电动机或发电机。电机例如作为交流电机、特别是作为交流异步电机存在。电机具有转子,该转子可围绕转轴转动地支承,例如在电机壳体内。转子优选与位置固定布置的定子共同作用,以便或者将电能转换为转子的转动或者相反地将转子的转动转换为电能。在此出现的热量必须从电机导出,以便避免电机过热以及最后取决于温度的损坏。例如为此在转子对置的侧上布置径向通风机叶轮,例如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和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径向通风机叶轮优选与转子有效连接,特别是与转子刚性连接。相应地,径向通风机叶轮可以由转子驱动。自然然而也可以设定,通过其他方式和方法驱动径向通风机叶轮。借助于径向通风机叶轮产生通过电机的冷却空气流,通过冷却空气流可以将在电机中出现的热量至少部分导出。
技术实现思路
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电机,该电机相比于已知电机具有优点,特别是借助于径向通风机叶轮能实现更有效的冷却。这按照本专利技术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机实现。在此设定,径向通风机叶轮将冷却空气从第一冷却空气腔沿至少一个冷却空气路径输送,径向通风机叶轮将冷却空气从冷却空气腔沿至少一个第二冷却空气路径输送,其中,第一冷却空气路径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的背向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的侧并且从那里通到第二冷却空气腔中,和其中,第二冷却空气路径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的背向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的侧并且从那里通到第一冷却空气腔中。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就此而言通过流通技术直接连接到第一冷却空气腔并且直接延伸直至第二冷却空气腔。相反,第二冷却空气路径直接连接到第二冷却空气腔并且延伸直接直至第一冷却空气腔。在两种情况下然而第一冷却空气腔和第二冷却空气腔不是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和第二冷却空气路径的组成部分。通过流通技术看去就此而言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和第二冷却空气路径直接存在于第一冷却空气腔与第二冷却空气腔之间或者正好相反。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和第二冷却空气路径在此优选通过流通技术完全相互分离,从而既不能将冷却空气直接——亦即不经由冷却空气腔中之一——从第一冷却空气路径转移到第二冷却空气路径中也能相反地转移。沿关于转子的转轴的轴向看去,第一冷却空气路径直接连接到第一冷却空气腔或者甚至与其重叠地布置。第一冷却空气路径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二冷却空气腔的背向第一冷却空气腔的侧,亦即从第一冷却空气腔开始经由第二冷却空气腔出来。紧接着,冷却空气又被从该侧引入到第二冷却空气腔中。这相反同样适用于第二冷却空气路径,其沿轴向由第二冷却空气腔开始或者与之重叠地布置。第二冷却空气路径从第二冷却空气腔开始延伸直至第一冷却空气腔的背向第二冷却空气腔的侧。第二冷却空气路径从该侧紧接着通到第一冷却空气腔。对于两个冷却空气路径就此而言适用于如下,即两个冷却空气路径沿轴向看去通过电机的大部分或者涂盖该大部分。借助于冷却空气路径可以首先对在电机中出现的热量进行分配,从而可以将在电机内的温度、特别是在电机内最高出现的温度保持在最大允许的温度之下。自然然而可以设定,使得冷却空气、特别是沿冷却空气路径流通的冷却空气冷却。出于该目的,热交换器可以存在于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和/或第二冷却空气路径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设定,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具有第一轴向流通区域,而第二冷却空气路径具有第二轴向流通区域,第一轴向流通区域和第二轴向流通区域沿轴向看去叠合并且沿周向相互间隔地布置。将轴向流通区域可理解为第一冷却空气路径或第二冷却空气路径的一个区域,其中,主流通方向沿相应的冷却空气路径基本上沿轴向或正好沿轴向延伸,亦即沿轴向的速度分量大于沿其他方向的速度分量。冷却空气路径的轴向流通区域沿轴向重叠地布置,并且在此优选相互平行地延伸。轴向流通区域然而沿周向关于转轴相互间隔地布置。例如冷却空气路径的轴向流通区域均匀地在电机圆周上分布地布置。在此,轴向流通区域可以与转轴具有相同间隔或者备选地具有不同间隔。例如,第一轴向流通区域相比于第二轴向流通区域更靠近转轴布置,或者反之亦然。两个轴向流通区域优选平行于转轴延伸。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设定,第一轴向流通区域存在于设计在电机的壳体中的第一轴向流通通道中;和/或第二轴向流通区域存在于设计在电机的壳体中的第二轴向流通通道中。在该壳体中就此而言设计有第一轴向流通通道和/或第二轴向流通通道。在该壳体中存在相应的轴向流通区域。特别优选地,第一轴向流通通道或第二轴向流通通道沿周向关于轴向流通通道的纵中轴线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由电机的壳体包围。第一轴向流通通道或第二轴向流通通道的纵中轴线优选平行于转轴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设定,在第一轴向流通区域中设有第一热交换器,和/或在第二轴向流通区域中设有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或第二热交换器优选用于冷却沿相应的轴向流通区域流动的冷却空气。例如,相应的轴向流通区域或相应的轴向流通通道构成相应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一轴向流通通道或第二轴向流通通道中布置有热传递元件,其突入相应的轴向流通通道中。热传递元件例如以肋、翼结构、小飞翼和/或楔的形式存在。特别优选地应用肋,该肋由轴向流通通道的对置的侧突入其中,并且在此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存在。肋例如沿主流通方向在轴向流通通道中具有其最大的纵向延伸距离。可以设定,该肋分别仅仅部分穿过轴向流通通道。优选地在此然而设定,肋如此远地突入轴向流通通道中,使得肋在两个基于对置的侧的肋之间啮合。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不仅由沿轴向流通区域流过的冷却空气而且由冷却流体流过,其中,冷却空气通过流通技术与冷却流体分离。冷却流体在此优选相比于冷却空气具有更低的温度,从而热量可以由冷却空气过渡到冷却流体并且由后者输送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中设定,第一冷却空气路径在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与第一轴向流通区域之间具有第一径向流出区域,电机的定子的绕组至少局部突入该第一径向流出区域中;和/或第二冷却空气路径在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与第二轴向流通区域之间具有第二径向流出区域,电机的定子的绕组至少局部突入该第二径向流出区域中。第一径向流出区域就此而言是在第一冷却空气腔与第一轴向流通区域之间的流通连接,而第二径向流出区域建立了在第二冷却空气腔与第二轴向流通区域之间的流通连接。第一径向流出区域和/或径向流出区域如此布置,使得定子绕组、特别是定子的绕组头至少局部突入其中。沿相应的径向流出区域流动的冷却空气对此而言流经定子或者流向定子。在此,定子的绕组有效地由冷却空气冷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设定,第一径向流出区域和/或第二径向流出区域穿过电机的布置在壳体中的冷却套,其中,在冷却套中设计有至少一个冷却流体通道。冷却套用于冷却电机或者将热量从电机导出。优选地,冷却套或在其中构成的冷却流体通道共同构成第一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现在设定,第一径向流出区域或第二径向流出区域穿过冷却套延伸,为此冷却套具有相应的凹槽。优选地,凹槽与冷却流体通道间隔地设计在冷却套中。借助于冷却套一方面实现冷却空气沿第一径向流出区域和/或第二径向流出区域的引导,而另一方面实现电机的有效冷却。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1),具有能够围绕转轴(4)转动的转子(2),其中,在转子(2)的沿轴向对置的侧上布置有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以及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其特征在于,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将冷却空气从第一冷却空气腔(16)沿至少一个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输送,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将冷却空气从第二冷却空气腔(17)沿至少一个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输送,其中,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的背向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的侧并且从那里通到第二冷却空气腔(17)中,和其中,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的背向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的侧并且从那里通到第一冷却空气腔(16)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0 DE 102015011863.31.一种电机(1),具有能够围绕转轴(4)转动的转子(2),其中,在转子(2)的沿轴向对置的侧上布置有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以及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其特征在于,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将冷却空气从第一冷却空气腔(16)沿至少一个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输送,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将冷却空气从第二冷却空气腔(17)沿至少一个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输送,其中,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的背向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的侧并且从那里通到第二冷却空气腔(17)中,和其中,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沿轴向延伸直至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的背向第二径向通风机叶轮(14)的侧并且从那里通到第一冷却空气腔(1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具有第一轴向流通区域(20),而第二冷却空气路径(39)具有第二轴向流通区域(41),第一轴向流通区域和第二轴向流通区域沿轴向看去叠合并且沿周向相互间隔地布置。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轴向流通区域(20)存在于设计在电机(1)的壳体(5)中的第一轴向流通通道(26)中;和/或第二轴向流通区域(41)存在于设计在电机(1)的壳体(5)中的第二轴向流通通道(50)中。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轴向流通区域(20)中设有第一热交换器(33),和/或在第二轴向流通区域(50)中设有第二热交换器(5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空气路径(18)在第一径向通风机叶轮(13)与第一轴向流通区域(20)之间具有第一径向流出区域(19),电机(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切诺戈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