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7909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前方的防爬齿,分别与固定架及防爬齿可拆卸连接的吸能块,将防爬齿与固定架铰接的连接装置,及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连接装置与防爬齿的连接处的剪切销。固定架为口字型,连接装置将防爬齿的两端、顶部均与固定架铰接,从而将传统的整体焊接框架型吸能装置改变为铰接式框架型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提高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整体的垂向载荷能力。发生撞击时,吸能块发生堆叠变形,剪切销被剪断,连接装置产生转动,保护固定架不受损坏;碰撞结束后,可重新安装剪切销使连接装置复位并更换吸能块,实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能装置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所带来安全问题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轨道交通车辆、校车等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些年发生的列车追尾等事故充分说明即便在信号控制、调度管理和程序化管理等主动防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列车的碰撞事故还是不能完全被避免,此时,作为乘员生命财产安全终极卫士的被动安全防护装置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统计表明,轨道交通车辆等在碰撞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生“爬车”现象,而且一旦出现爬车,事故导致的死亡率要比未发生爬车时高出3-4倍。要减少爬车现象发生的几率,通常在车端安装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且要求具备足够的垂向承载能力。垂向承载能力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等被动安全防护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轨道交通车辆不断提速,对该指标的要求也必定越来越高。目前轨道交通车辆车端安装的单一吸能元件如刨削式防爬器、抽屉型蜂窝式防爬器、胀管式防爬器等,往往受自身结构特点及安装空间的限制,垂向承载能力的提升空间有限;而采用内嵌不可拆卸吸能箱的焊接框架式吸能结构在工作时由大尺寸框架结构承受垂向载荷,垂向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因该焊接框架结构为整体式结构,碰撞事故导致承载梁等部分结构发生变形后都必须更换整个车头端部,甚至整节车厢都要报废,不但需要很长的维修周期,而且给车辆运营方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能元件垂向承载能力弱,且整体焊接框架式吸能结构变形后不可维护需要整体更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前方的防爬齿,分别与固定架及防爬齿可拆卸连接的吸能块,将防爬齿与固定架铰接的连接装置,及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连接装置与防爬齿的连接处的剪切销。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防爬齿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架的长度,且所述吸能块将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中心与所述防爬齿的中心连接。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防爬齿的两端,并将防爬齿与固定架的两端铰接的第一铰接装置;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的第一凸起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防爬齿铰接的第一铰链。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包括依次设置在固定架与防爬齿之间的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U型槽,及将两个U型槽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U型槽相配合,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面、底面均与所述U型槽的侧壁接触。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还包括垂直贯穿所述U型槽和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销轴,及将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部与所述U型槽的侧壁连接的剪切销,剪切销与销轴间隔开。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与所述U型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及将第二连接部与防爬齿铰接并用于容纳防爬齿的第一U型槽。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爬齿上的若干个立柱,及将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与所述立柱铰接的若干个第二铰链。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其还包括若干个垂直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横梁;所述横梁通过第三铰链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所述第三铰链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相同。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铰链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二凸起部、第三铰接部、第四铰接部和T型铰接部;第二凸起部倾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T型铰接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部并与第四铰接部相配合。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三铰接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与所述第三铰接部接触。有益效果:所述固定架为口字型,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防爬齿的两端、顶部均与所述固定架铰接,从而将传统的整体焊接框架型吸能装置改变为铰接式框架型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在垂直方向上限制防爬齿的自由度,提高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整体的垂向载荷能力,并内嵌可拆卸的吸能块,提高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的可维护性。当车辆发生撞击时,吸能块沿水平方向发生堆叠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同时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剪切销被剪断,连接装置产生转动动作,保护固定架不受损坏;碰撞结束后,可人工重新安装剪切销使连接装置复位,并更换吸能块,从而实现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的重复利用,维护周期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未被撞击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被撞击时的第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被撞击时的第二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被撞击时的第三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固定架1,设置在固定架1的底部前方的防爬齿2,分别与固定架1及防爬齿2可拆卸连接的吸能块3,将防爬齿2与固定架1铰接的连接装置,及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与固定架1的连接处、连接装置与防爬齿2的连接处的剪切销4。所述固定架1为口字型,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防爬齿2的两端、顶部均与所述固定架1铰接,从而将传统的整体焊接框架型吸能装置改变为铰接式框架型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并内嵌可拆卸的吸能块3,提高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的可维护性。当车辆发生撞击时,吸能块3沿水平方向发生堆叠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同时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剪切销被剪断,连接装置产生转动动作,保护固定架1不受损坏;碰撞结束后,可人工重新安装剪切销使连接装置复位,并更换吸能块3,从而实现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的重复利用,维护周期短。进一步的,所述防爬齿2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架1的长度,且所述吸能块3将所述固定架1的底部中心与所述防爬齿2的中心连接,即所述防爬齿2位于所述固定架1的底部中心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防爬齿2的两端,并将防爬齿2与固定架1的两端铰接的第一铰接装置;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架1的底部的第一凸起部5,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和防爬齿2铰接的第一铰链6。由于所述防爬齿2位于所述固定剂的底部中心处,因此防爬齿2的左端与固定架1的底部左端之间的距离和防爬齿2的右端与固定架1的底部右端之间的距离相等,当防爬齿2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铰接装置与固定架1的两端铰接时,一旦车辆发生碰撞,防爬齿2朝向靠近固定架1的方向运动时,设置在防爬齿2的左端的第一铰接装置与设置在防爬齿2的右端的第一铰接装置产生相对称的运动,使得防爬齿2沿着直线朝向固定架1运动,而不会发生歪斜;同时吸能块3的压缩也会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铰链6包括依次设置在固定架1与防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前方的防爬齿,分别与固定架及防爬齿可拆卸连接的吸能块,将防爬齿与固定架铰接的连接装置,及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连接装置与防爬齿的连接处的剪切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前方的防爬齿,分别与固定架及防爬齿可拆卸连接的吸能块,将防爬齿与固定架铰接的连接装置,及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连接装置与防爬齿的连接处的剪切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爬齿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架的长度,且所述吸能块将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中心与所述防爬齿的中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防爬齿的两端,并将防爬齿与固定架的两端铰接的第一铰接装置;所述第一铰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的第一凸起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防爬齿铰接的第一铰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依次设置在固定架与防爬齿之间的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U型槽,及将两个U型槽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U型槽相配合,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面、底面均与所述U型槽的侧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晶罗昌杰魏伟于文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