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210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5:24
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包括穿管体和分隔垫,在穿管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端,在穿管体上并排设有若干穿管孔,氟塑料换热管与穿管孔精密配合,分隔垫设置在固定端上,分隔垫的高度大于穿管体的最大外径,在分隔垫结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由于使用本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其强度高柔韧性好在流动烟气的作用下变形量很小,能将氟塑料换热管按顺序均匀分布在换热器内增大了换热面积,将分隔垫与固定端一体化设计,在安装时无需另外套装分隔垫圈,节约了大量的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因漏放分隔垫造成的氟塑料换热管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且氟塑料换热管之间不会相互碰撞摩擦,减少磨损,增加氟塑料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氟塑料换热器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氟塑料换热器内换热管的带分隔垫的管夹。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一般安装在脱硫前或脱硫后。脱硫前安装主要用来降低进入脱硫塔的烟气温度,即可以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又可以减少脱硫塔的水耗,达到节水的目的。当电厂烟囱防腐措施到位,也可在脱硫塔之后安装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主要用于将饱和干净烟气继续降温,回收大量的冷凝水,并达到收水和除尘除雾的效果。现有的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是在换热器内布满金属换热管,可以将150℃左右烟气降温至90℃后进入除尘器。但对电厂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金属换热管不耐腐蚀,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当下,尤其是化工、医药、酸洗等腐蚀性行业中,金属换热管的使用寿命短,使用两年后即开始持续出现泄漏问题,主要原因是磨损泄漏和腐蚀泄漏,严重时还会产生安全事故;金属换热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换热管束的污垢层厚度逐渐增加而使传热系数逐渐降低。为了有效地解决泄漏问题,氟塑料管换热器应运而生,由于氟塑料的化学性能极稳定,耐高温、抗腐蚀性能优异,而且氟塑料具有出众的不粘性能和自洁性能,与金属管相比较,氟塑料管外部形成的沉积会大幅度减少,并且形成的少量沉淀也会因氟塑换热管内烟气流动作用下管束沿轴向和径向方向频繁抖动而被快速和彻底地消除,彻底解决了低温烟气腐蚀严重、挂灰磨损问题。氟塑料管与金属管相比有诸多优势,完美的解决了金属换热管的缺点。节约了大量地时间和成本,提高电厂的总体产能。通过应用氟塑料管换热器后,不仅可提高整厂运行效率1-1.5%,降低煤耗,提高发电厂效率的同时,因为烟气温度降低,减少了脱硫减温的用水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氟塑料管的导热能力不如金属管,因此,在某些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造商会尽量减小氟塑料管的管壁厚度、缩短管径来提高传热系数,同时要用大量的氟塑料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弥补换热效率的不足。然而氟塑料管刚性不足,在烟气等热气流冲击下极易产生抖动而变形,导致氟塑料管不仅容易损坏,而且变形会导致氟塑料管的整体布局被破坏,影响传热效率,所以要用特定的装置来固定氟塑料管在换热器内的分布。中国专利CN202562355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氟塑料换热管烟气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定位网,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氟塑料管在换热空间的固定问题,然而该装置较为复杂繁琐,且一旦有局部损坏就必须进行整体更换,后期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如何有效便捷地解决氟塑料换热管的固定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必需面对的问题。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如图1所示,包括穿管体1,在穿管体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端2,在穿管体1上依次并排设置有若干穿管孔11,相邻两个穿管孔11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强化连接件3,在两个固定端2上均设置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的中心线与穿管孔11的中心线相互垂直。这种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能将氟塑料换热管按顺序均匀分布在换热器内,使得换热管也不会发生抖动变形,换热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换热器具有最大的换热面积,保证了氟塑料换热器能高效持久的使用。并且如果管夹损坏只需更换损坏的单个管夹,无需整体更换,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但是,现有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在安装时如图2所示,穿管体1通过固定端2的定位孔21顺序套装在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4上,在两个固定管夹的固定端2之间必须要用分隔垫圈5分隔开,安装工人必须在安装管夹套杆4上顺序套装一个固定管夹和一个分隔垫圈5,不仅安装麻烦,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如果漏放分隔垫圈5就会影响整个换热器内的换热管的均匀分布,导致换热器内换热管相互碰撞摩擦,加速磨损,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它安装方便,杜绝了因漏放分隔垫造成的氟塑料换热管分布不均问题。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其特征是:包括穿管体和分隔垫,在穿管体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端,在穿管体上依次并排设置有若干穿管孔,相邻两个穿管孔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强化连接件,氟塑料换热管与穿管孔精密配合,分隔垫固定设置在固定端上,且两者连接为一体,分隔垫的高度大于穿管体的最大外径,在固定端和分隔垫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中心线与穿管孔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的直径,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与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之间的距离相等,穿管体通过定位孔顺序套装在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上。进一步,所述分隔垫固定设置在固定端的一侧面上。进一步,所述分隔垫固定设置在固定端的两侧面上,固定端的两侧面分隔垫的高度相等,两侧分隔垫两端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穿管体的最大外径。由于使用本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管夹采用强度高柔韧性好的材质,在流动烟气的作用下变形量很小,能将氟塑料换热管按顺序均匀分布在换热器内,使得换热管也不会发生抖动变形,换热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换热器具有最大的换热面积,保证了氟塑料换热器能高效持久的使用,如果管夹损坏只需更换损坏的单个管夹,无需整体更换,节约了大量的成本;由于将分隔垫固定安装在原有的固定端上,使两者变为一体,分隔垫的厚度大于穿管体的最大外径,在安装时无需另外套装分隔垫圈,节约了大量的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因漏放分隔垫造成的氟塑料换热管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且氟塑料换热管之间不会相互碰撞摩擦,减少磨损,增加氟塑料换热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管夹部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部分安装示意图;图中:1-穿管体;2-固定端;3-强化连接件;4-安装管夹套杆;5-分隔垫圈;6-分隔垫;11-穿管孔;21-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如图3-7所示,其特征是:包括穿管体1和分隔垫6,在穿管体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端2,在穿管体1上依次并排设置有若干穿管孔11,相邻两个穿管孔11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强化连接件3,氟塑料换热管与穿管孔11精密配合,分隔垫6固定设置在固定端2的一侧面上,且两者连接为一体,分隔垫6的厚度大于穿管体1的最大外径,在固定端2和分隔垫6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的中心线与穿管孔11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定位孔21的孔径大于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的直径,两个定位孔21之间的距离与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之间的距离相等,穿管体1通过定位孔21顺序套装在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4上。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将氟塑料换热管一端依次穿过一个穿管体1的穿管孔11内,氟塑料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另一个穿管体1的穿管孔11内,使氟塑料换热管呈U形分布,氟塑料换热管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将装有氟塑料换热管的穿管体1通过定位孔21依次固定套装在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4上,使得换热管在换热器内均匀间隔分布,高温烟气从换热器的进气端进入换热器内,氟塑料换热管的进水端与冷却水相通连,冷却水从进水端不断进入,对换热器内的高温烟气进行冷却,冷却完烟气的高温水从氟塑料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其特征是:包括穿管体(1)和分隔垫(6),在穿管体(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端(2),在穿管体(1)上依次并排设置有若干穿管孔(11),相邻两个穿管孔(11)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强化连接件(3),氟塑料换热管与穿管孔(11)精密配合,分隔垫(6)固定设置在固定端(2)上,且两者连接为一体,分隔垫(6)的高度大于穿管体(1)的最大外径,在固定端(2)和分隔垫(6)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的中心线与穿管孔(11)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定位孔(21)的孔径大于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的直径,两个定位孔(21)之间的距离与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之间的距离相等,穿管体(1)通过定位孔(21)顺序套装在换热器内安装管夹套杆(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分隔垫的氟塑料换热管分隔固定管夹,其特征是:包括穿管体(1)和分隔垫(6),在穿管体(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端(2),在穿管体(1)上依次并排设置有若干穿管孔(11),相邻两个穿管孔(11)外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强化连接件(3),氟塑料换热管与穿管孔(11)精密配合,分隔垫(6)固定设置在固定端(2)上,且两者连接为一体,分隔垫(6)的高度大于穿管体(1)的最大外径,在固定端(2)和分隔垫(6)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的中心线与穿管孔(11)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定位孔(21)的孔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禄宋春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富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