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会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018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其包括固定在站台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上设有升降杆;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屏蔽门的两侧,固定支架上分别设有导轨,升降滑块沿导轨移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升降杆式屏蔽门机构简单,门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易于安装,开启后通道宽度在3米到4米之间,适用多种车型的车辆停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站台屏蔽门的
,具体涉及到升降杆式的屏蔽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站台屏蔽门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固定侧盒、活动门、电机、减速箱、传动装置、连接板、轴承座等组成。当发出开、关门命令时,电机旋转通过减速箱变速后使滚珠丝杠旋转,与滚珠丝杠配合的螺母在滚珠丝杠上做轴向直线运动;或者是通过电机带动齿形带,通过连接板带动安全门运动。电机和减速箱固定于固定侧盒上,滚珠丝杠与轴承座相连,轴承座与固定侧盒相连。此方案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使活动门在固定侧盒收缩或从固定侧盒内伸出。专利号为200920039258.7、201210413414.8、201020668771.5、200520039357.7、200710133463.5、201420132499.7、200920039960.3、200720043949.5、201080054310.1、200720131963.0、201310596668.2、200720131962.6,上述专利所记载的站台屏蔽门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在门体重量大,站台负荷超重,安装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站台屏蔽门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站台屏蔽门的全新的设计思路,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其包括固定在站台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上设有升降杆,<br>升降滑块可沿固定支架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固定支架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屏蔽门的两侧,固定支架上分别设有导轨,升降滑块沿导轨移动,升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升降滑块上;通过升降滑块的上下移动带动升降杆的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升降杆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以及第三升降杆由高向低顺次固定于升降滑块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端直接固定于升降滑块上,随升降滑块沿固定支架上的导轨往复上下运动。第二升降杆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于升降滑块上,第二升降杆的两端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块上,第二升降滑块固定于升降滑块上的导轨上;。第三升降杆通过第三升降滑块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块上,第三升降杆的两端固定于第三升降滑块上,第三升降滑块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块上的导轨上。所述驱动升降滑块、第二升降滑块、第三升降滑块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或者气缸。所述升降杆为绳索状、杆状或者弯曲状,升降杆只要是具有隔档功能即可;所述升降杆为一根或者多根的集合。工作过程如下:升降杆式屏蔽门的完全关闭状态为第一、二、三升降杆全部位于固定支架的中间部位。当车辆进站停靠到站台后,在打开车辆门的同时,站台上的升降杆式屏蔽门同时开启,升降杆式屏蔽门开启的方式:第一步:通过驱动机构及及导轨导向作用,将升降滑块提升到预定位置。第二步:通过驱动及导轨导向,将第三升降杆提升到第二升降杆的下沿,第二升降杆和第三升降杆合并后继续向上提升,直到第二升降杆提升到第一升降杆的下沿,三根升降杆完全合并,屏蔽门完全开启。开启后的净高度在2.2米以上,可保证乘客上下车。当车辆门关闭的同时,升降杆式屏蔽门按开启的相反顺序工作直到关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升降杆式屏蔽门机构简单,门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易于安装,开启后通道宽度在3米到4米之间,适用多种车型的车辆停靠。附图说明图1为升降杆式屏蔽门完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升降杆式屏蔽门开启状态的第一步示意图。图3为升降杆式屏蔽门开启状态的第二步示意图。图4为升降杆式屏蔽门完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其包括固定在站台上、分别设于屏蔽门的两侧的两个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有升降滑块2,升降滑块2上设有升降杆3,升降滑块2可沿固定支架1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固定支架1上分别设有导轨,升降滑块2沿导轨移动,升降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通过升降滑块2的上下移动带动升降杆3的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升降杆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升降杆31、第二升降杆32以及第三升降杆33由高向低顺次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所述第一升降杆31的两端直接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随升降滑块2沿固定支架1上的导轨往复上下运动。第二升降杆32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第二升降杆32的两端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块上,第二升降滑块固定于升降滑块上的导轨上。第三升降杆33通过第三升降滑块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块上,第三升降杆33的两端固定于第三升降滑块上,第三升降滑块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块上的导轨上。驱动升降滑块、第二升降滑块、第三升降滑块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或者气缸。升降杆3为绳索状、杆状或者弯曲状,升降杆只要是具有隔档功能即可;所述升降杆3为一根或者多根的集合。导轨结构可以采用直线导轨,或者是滚轮与导槽结构等。实施例二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其包括固定在站台上、分别设于屏蔽门的两侧的两个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有升降滑块2,升降滑块2上设有升降杆3,升降滑块2可沿固定支架1的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固定支架1上分别设有导轨,升降滑块2沿导轨移动,升降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通过升降滑块2的上下移动带动升降杆3的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升降杆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升降杆31、第二升降杆32以及第三升降杆33由高向低顺次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所述第一升降杆31的两端直接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随升降滑块2沿固定支架1上的导轨往复上下运动。第二升降杆32通过第二滑块固定于升降滑块2上,第三升降杆33的两端固定于第三升降滑块上,第二升降滑块、第三升降滑块固定于升降滑块上的导轨上。驱动升降滑块、第二升降滑块、第三升降滑块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或者气缸。升降杆3为绳索状、杆状或者弯曲状,升降杆只要是具有隔档功能即可;所述升降杆3为一根或者多根的集合。导轨结构可以采用直线导轨,或者是滚轮与导槽结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其包括固定在站台上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上设有升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其包括固定在站台上
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
上设有升降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屏蔽门的两侧,固定
支架上分别设有导轨,升降滑块沿导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升降滑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设有3个,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以及第
三升降杆由高向低顺次固定于升降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站台用升降杆式屏蔽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端固定于升降滑块上;第二升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会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会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